《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历史 >> 汉魏两晋佛教史 >>

南北朝佛教史(2)

分享到:

  □慧琳为道渊的弟子,学通内外典,与谢灵运及庐陵王刘义真交往密切。宋文帝时,庐陵王荐之于文帝,时与议论国家政事,故有“黑衣宰相”之称。

  □求那跋陀罗(三九四至四六八),中印度人。刘宋元嘉十二年至广州,文帝遣使迎入 建康只洹寺,从事译经工作。译有《胜鬘经》、《楞伽经》、《杂阿含经》、《大法鼓经》、《小无量寿经》、《过去现在因果经》等,共计五十二部一三四卷。又师广演大乘教法,世称“摩诃衍”。

  □文宣王萧子良是齐武帝的次子。奉佛虔诚,自号“净住子”,所尊崇的高僧有:玄畅、僧柔、法度、僧佑、宝志等多人,故《南齐书》卷四十云:“招致名僧,讲说佛法 ,造经呗新声,道俗之盛事,为江左所未有。”

  □梁武帝以前,僧侣尚无素食的规定,武帝决心改制素食,连续写了四篇“断酒肉文” ,又请当代高僧名流论辩,赞成素食者占大多数,由此打开中国僧侣茹素的制度。

  □是梁武帝为超荐皇后郗氏所制的慈悲道场忏法。依据《释氏稽古略》卷二载,梁武帝夫人郗氏性酷妒忌,死后化为巨蟒,入后宫通梦于帝,帝乃请僧制慈悲道场忏法行拜忏礼,夫人遂化为天人,在空中谢帝而去。以此忏为梁武帝敕僧所制,故称《梁皇忏》。

  □梁武帝所建造的大寺有同泰寺、大爱敬寺、大智度寺、皇基寺、光宅寺、开善寺等。

  □匈奴人,北凉王沮渠蒙逊的从弟。刘宋元嘉十六年(四三九)入宋,专事译经,所译经书有《观弥勒菩萨上、下生兜率天经》、《禅要秘密治病经》、《八关斋经》等十六部十七卷。

  □北印度罽宾国人,为化地部(弥沙塞部)僧。刘宋景平元年(四二三)来华,应琅琊王练及道生等之请,译出《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三十四卷,简称《五分律》。至此,中国所谓的四部广律:《五分律》、《四分律》、《十诵律》及《摩诃僧只律》传译完成。

  □西域人。刘宋文帝元嘉元年(四二四)至建业,译有《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等。

  □罽宾国人。刘宋文帝元嘉元年来华,八年至建康,文帝礼遇之,敕住只洹寺。译有《菩萨善戒经》、《四分比丘尼羯磨法》、《优婆塞五戒相经》、《沙弥威仪》等。

  □依《涅槃经》“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的佛性思想所形成的学风,在南北朝时盛极一时。据吉藏《大乘玄论》卷三记载,南朝讲“佛性”者有十一家之多,当时义学者流无不讲“佛性”。

  □印度人,刘宋元嘉十年至建业。据《历代三宝纪》卷十一载,《善见律毗婆沙》十八 卷是永明六年(四八八)由僧伽跋摩与沙门僧猗共译于竹林寺。该书载僧伽跋摩以香花供养律藏,并遵循以前诸律师的作法,每年在律典上点下一点(表一年),师所点是第九七五点,表示佛灭后已有九七五年,此即所谓“众圣点记”之说。

  □毗昙学派,亦即讲究旧译论书的学派,主要教义以说一切有部的教旨为基础,主张法体恒有、三世实有。因以慧数或法数为基本,故又称数家、数论。僧伽跋摩的法孙惠集,于毗昙一部独步当时,每一开讲,听者辄逾千人。又北方的慧嵩,至东魏从智游学毗昙,后至彭城(今徐州)讲学,世称“毗昙孔子”。

  □《胜鬘经》为大乘如来藏系经典中代表作之一。主张众生虽被烦恼所缠,然其本性清净无垢,与如来同等,故皆具有如来之性(佛性、如来藏)。因此,即使在生死轮回,也有获得涅槃的可能。《楞伽经》主要宣说世界万有皆由心所造,吾人认识作用的对象不在外界而在内心。此说系结合如来藏思想与唯识阿赖耶识思想,菩提达摩将此经咐嘱慧可,故古来特为禅宗所重。

  □西北印度人。曾入建业谒武帝,时值侯景之乱,遂潜行南归,陈时虽辗转游历各地,但仍译经不辍,为我国四大译经家之一。主要译着尚有《转识论》、《大乘唯识论》、《律二十二明了论》、《中边分别论》、《十七地论》等。

  □摄论学派,主要理论根据是《摄大乘论》、《摄大乘论释》,真谛亦因之被尊为摄论宗之祖。依《摄大乘论》,主张无尘唯识之义,兼立九识义,提倡对治阿赖耶识,以证入阿摩罗无垢识。真谛门人慧恺、道尼、僧宗、慧旷等在《摄论》上各有成就。俱舍学派,主要为研究《俱舍论》的学派。真谛除译出《俱舍释论》外,又别作疏十六卷以释之,慧恺、慧净、道岳等,亦相继制疏敷扬。

  □三论的研究,自鸠摩罗什师徒之后,因成实之学盛行江南,遂渐衰颓。至齐、梁,高句丽僧朗于摄山栖霞寺、锺山草堂寺弘三论之学。梁武帝仰师德风,敕僧诠、僧怀等十位义学僧赴摄山,从师学三论,后僧诠嗣师之法,大兴其道,门下数百人,以法朗传其法,尤善演布龙树的宗义,因而中兴了三论学,后传至隋朝吉藏,始形成宗派。

  □成实学派是以《成实论》为主要思想依据的学派。鸠摩罗什译出此论,并为门人僧叡等讲述,由昙影整理诸品,僧导制成《成实论义疏》,道亮则撰有《成实论疏》。僧导南移江南后,首开南方研习《成实论》之风。尔后,研究弘传此学者甚众,梁代三大法师智藏、僧旻、法云等,皆有撰著。

  □《法华》在南北朝多为一般学僧所兼学,故在南北朝一直平稳发展,北朝慧文、慧思得法华三昧,始盛大弘传,后成为天台宗根本经典。

  □僧佑(四四五至五一八)为南朝梁代僧,所撰《释迦谱》乃广引大小乘经律,记述释迦族世系的传说、释迦牟尼佛一代的事迹,及其入灭后,至阿育王时佛法的流布,为我国撰述佛传之始。《出三藏记集》则系集录后汉至南朝梁代所译经律论等之缘由、目录及翻译的同异、序跋等,并附译经者的传记,为日后宝唱《名僧传》与慧皎《高僧传》的先驱。此外,僧佑将四至五世纪间,佛教与中国固有思想的论争及其他文书辑为《弘明集》。《出三藏记集》、《弘明集》同为研究中国佛教史的重要史料。

  □梁代僧。少投僧佑出家,所撰《名僧传》三十卷,乃集录东汉至齐、梁间高僧硕德四百二十五人的事迹,唯今已散佚。《比丘尼传》凡四卷,收集东晋穆帝升平之初至梁天监十一年(五一一)为止之一百余年间,尼僧六十五人的传记。

  □梁代僧,所撰《高僧传》,世称《梁高僧传》,收录自东汉明帝永平十年,至梁朝天监十八年,凡四百余年间,二百五十七位高僧的传记,加上旁出附见者,实收五百人,为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僧传,所创僧传体例为后世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