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历史 >> 汉魏两晋佛教史 >>

南北朝佛教史(3)

分享到:

  □法果受北魏太祖之诏,任道人统,统领僧众,对王朝诸般经营的参画亦有显著功勋。《魏书.释老志》第二十记载,师常言:“太祖明叡好道,即是当今如来,沙门宜应尽礼。”又谓:“能弘道者,人主也;我非拜天子,乃是礼佛耳。”其言论直可认作北朝王者与沙门间的关系,进而形成北朝佛教国家性格的传统,此正与南朝的“沙门不敬王者论”成一强烈对比。

  □昙曜,北魏僧。北魏太武帝毁佛时,沙门多被迫还俗,师独坚固道心,持守其身。文成帝即位后,再兴佛教,特诏任师为昭玄都统,管理僧众,师乃奏帝于州镇设僧只户及佛图户之制,以为兴隆佛法之资。所谓“僧只户”是将某一郡的郡户规划为特定户,将所应纳于国库的税收纳入僧曹(管辖寺院之总机关),以备饥馑时供给寺院僧众或贷予贫民之用。“佛图户”,是将重罪犯人或官中的婢奴集中于寺院管理,从事寺院清扫或田地耕作等杂役,同时接受佛法的感化。僧只户与佛图户构成北魏寺院经济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福利事业的先河。

  □昙曜应文成帝之请,于武周山山谷北面石壁开凿窟龛五所,为先祖追善荐福。每窟镌造佛像一尊,皆高六、七十尺,窟高二十余丈,可容三千人。此五窟为今云岗的第十六洞至第二十洞,每一窟的佛像仿皇帝面容所造(是代表从道武帝至文成帝等五代帝王),此为大同云岗石窟的开端,亦是北朝佛教“皇帝即如来”的思想表现。此为政治与佛教结合的特色。尔后凿窟造像的工作继续到唐代,蜿蜒长达十二公里,是世界闻名的佛教艺术重镇。

  □佛陀先于菩提达摩到达魏境。据《续高僧传》卷十六《习禅篇初.佛陀传》记载,佛陀本天竺人,“学务静摄,志在观方”,至北魏后,孝文帝为他“别设禅林,凿石为龛”,国都南迁洛阳后,孝文帝“复设静院”,并“就少室山为之造寺”(此即名闻遐迩的嵩山少林寺),于是“四海习心之俦,闻风响会者,众恒数百”。佛陀后传慧光,然慧光以律学为主,故弘扬佛陀禅学者,则是再传弟子僧稠。佛陀曾赞叹僧稠是:“自葱岭以东,禅学之最。”又僧稠曾撰著《止观法》二卷,在北魏先后受到孝明、孝武帝的礼遇。到了北齐,文宣帝高洋主张废除禅学以外的各种义学,为僧稠所阻止,更从师受菩萨戒。上述二例可见北朝帝室对禅学的重视,以及禅学流行之盛。

  □达摩是南天竺人,“志存大乘,冥心虚寂,定学高之”。梁武帝普通元年(五二○),师泛海至广州番禺,武帝遣使迎至建业,然与武帝语不相契,遂渡江至北魏,止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禅九载。神光慧可慕师之高风,乃断臂求法,师感其精诚,遂授心印,授慧可袈裟及《楞伽经》四卷。

  □昙鸾(四七六至?)从菩提流支受得《往生论》,乃专修净土。后住汾州玄中寺,弘阐念佛法门,着有《往生论注》,乃结合世亲《往生论》及龙树《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的思想,而主张他力及易行的净土专书。另着有《赞阿弥陀佛偈》、《礼净土十二偈》、《略论安乐净土义》等,为唐代净土宗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慧光原依止佛陀出家学禅,并与勒那摩提钻研《地论》,为地论宗南道派初祖。后又专治律部,据《续高僧传.慧光传》载:“先是《四分》未广宣,有道覆律师创开此部,制书六卷,但是科文,至于提举弘宗,无闻于世。故光之所学,惟据口传。”故慧光“造《四分律疏》百二十纸,后代引之,以为义节”。可见慧光是道覆之后,道宣之前弘传《四分律》者,世称“光统律师”。

  □北齐慧文禅师因读龙树菩萨《中论》及《大智度论》,而证悟“一心三观”的心要,后以心观传授慧思禅师。慧思将“禅”与“观”融和并重,实践一心三观,于读《法华经》时,悟入法华三昧。禅观行持也是天台宗主要修持法门。

  □北天竺人。北魏宣武帝永平初年至洛阳,帝礼之于永宁寺,专事译经。计师在华二十多年间共译《往生论》、《入楞伽经》、《十地经论》等经论三十多部一百多卷,为北朝译经最着的高僧。

  □《十地经论》乃世亲为解释《华严经.十地品》所作,由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佛陀扇多等译出。以此经为依据所形成的地论学派,系主张如来藏缘起义。其后慧光承勒那摩提之说,于相州(河南安阳)南部弘法,相州南道派,又称南道,系地论宗的正统,对日后华严宗的成立贡献颇大。

  □东晋庾冰所提沙门对帝王应礼敬的问题,导致慧远与桓玄的辩论,进而引申出神灭不灭与因果报应的问题,在南朝成为诤辩的焦点。儒家主张形与神同时消灭,更无后世报应之说,佛教则倡导神不灭论,并主张三世因果报应之说。而佛道二教争论的重点则因道士顾欢着“夷夏论”所引起,道教以为佛教来自夷狄之邦,非夏所应取,于是佛教群起撰著驳反。有关儒、佛、道之间的论难,在资料方面有:《二教论》、《笑道论》、《广弘明集》、《破邪论》、《弘明集》等。

  □中国佛教史上有三武一宗的四次大法难,为我国历史上帝王迫害佛教最严重的四次史实。在北朝时代发生两次:□北魏太武帝,听信司徒崔浩、道士寇谦之的鼓动而压迫佛教。太平真君七年(四四六),尽诛长安沙门,破坏一切经典图像。□北周武帝,信纳道士张宾与卫元嵩之论,有意废佛,其时,甄鸾、道安、静霭大师等,均为佛教辩护。建德二年(五七三),帝即下令废佛、道二教,毁坏经像,并令沙门、道士还俗,仅选名德一百二十人安置于通道观。

  □末法思想是由佛教的正法、像法、末法三时思想及法灭思想所形成。由于北魏、北周的二次废佛事件,佛弟子们急切意识到末法的来临,为使教法久住,便发挥护法的精神,兴起刻经于石壁的护法运动。北齐时代即有风峪石经、北响堂山石经,隋代有静琬的房山石经、灵裕的宝山石窟等石经。其中,房山石经规模最大。以上都是护法卫教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