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简表分别表示镇澄对般若学性空说与涅槃学常住说的逻辑推论。引文的论点有:一是《般若》讲性空,《涅槃》显实性,两者理论重心不同;二是空即无常,也是因果,是“有为法”,生死法;三是《涅槃》的“因果无常”即《般若》的“诸法空义”,《般若》的“法无去来”即《涅槃》的“空者”、“生死”;四是《涅槃》的“常住不空之体”是佛性,佛性是非无常、非空;五是《般若》没有论及佛性非空,真我不变的义理,它的“法无去来”的思想是与《涅槃》的“实性常住”说不同的,即《般若》的性空与《涅槃》的实性(佛性)是有区别的。
从镇澄的论说来看,他是依据《涅槃经》以因果无常的思想来沟通《般若经》的性空观念,即视性空为无常,这样就在理论上导致如下结果:一是把《般若》的性空归结为生死因果的“有为法”,从而把《涅槃》的佛性置于《般若》的性空论之上;二是既说性空是“法无来去”,又说性空属于生死,其间在理论上并未真正沟通;三是以《般若》性空为无常,以《涅槃》实性为常,就势必削弱对僧肇“性住不迁”说的批评力度。
从哲学理论思维来说,镇澄会通般若学性空说与涅槃佛性说,从性空与真心两种角度诠释“不迁”的涵义,探索不迁的两重根源,开创了常住不迁的新说,有助于揭示事物本性与主体意识和事物的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丰富了动静观。镇澄以《涅槃》佛性常住说为高于《般若》性空说的终极真理,反映了中国佛教学者以真如心、圆觉心为人生解脱枢纽的基本立场,也反映了从主体意识角度论述宇宙存在形态的佛教哲学的重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