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来魏晋南北朝佛教研究(3)
时间:2008-08-15 23:28来源:历史教学问题,1996年第6期作者:王朝晖 点击:
其余论述魏晋南北朝佛教高僧的论文还有:杜继文的《略论康僧会佛学思想的特色》(见《中国佛学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84年)、靳生禾的《试论法显》(《史学月刊》81.6)、阎瑜民的《东晋高僧佛图澄》(《五台山研究》94.1)、杨曾文的《支遁佛学思想述要》(《五台山研究》91.3)、孙述圻的《论僧佑在六朝佛教史上的地位》(《南京社会科学》90.6)等。
魏晋南北朝的世家大族,大都崇奉佛法,如南朝的陈郡谢氏、琅琊颜氏等。他们中间很多文人名士更是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些人对佛教的信仰和支持成为佛教在中国传播和汉化的重要因素。孙述圻的《谢灵运与南本〈大般涅盘经〉》(《南京大学学报》83.1)和陈启智的《颜之推“归心”佛教析》(《东岳论丛》85.6)等文章探讨了这一问题。此外,佛教宣扬形尽神不灭的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中,遇到了无神论者的抵制和反对,其中尤以南朝的范缜态度最为坚决,双方的争论在中国思想史和佛教史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包定环、高令印的《南朝佛教的异端范缜》(见《中国哲学史研究集刊》上海人民出版社92年)和乐寿明的《范缜的形神观在认识史上的地位》(同前)在肯定范缜思想积极的一面后,也指出了其中的局限和不足,在前人研究范缜的基础上前进了一步。
十五年来的魏晋南北朝佛教人物研究比以往有了大的发展,表明学术界对佛教人物的重要性认识提高,并且在研究方法和理论方面也有所改进。但就已有的研究情况来看,关于鸠摩罗什、僧肇、慧远的论著较多,其余的重要僧人则很少研究,有些甚至无人问津。同时期的文人名士与佛教联系紧密的也不少,但除了谢灵运、颜之推等外,关于其他人的研究也是一片空白,这种局面必须大力改变过来。
五、总评与展望
十五年来众多学者的努力,使得魏晋南北朝佛教研究领域收获不少,为以后进一步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造了条件。但是,在过去的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下面结合这些不足谈谈对今后研究的展望:(一)宏观研究的成果不多,微观研究的进展状况不够平衡。如有的选题过于集中,有的空白则无人问津。以后要大力加强薄弱环节的研究和进一步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二)某些领域发表的论著,重复论证、人云亦云的情况较多,部分学术观点与汤用彤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并无二致,意义不大。以后在增加学术成果数量的同时,也应该努力提高学术成果的质量;(三)马克思主义观点已经成为魏晋南北朝佛教研究的基础理论,以后要继续坚持和发展,同时也要积极探索和运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尤其是借鉴海外学者的理论和经验,使这项研究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四)国内魏晋南北朝佛教研究虽然近年来成果很多,但比起日本还有一段距离。以后必须加强同国外的学术交流,取长补短,急起直追。国内学者在这项研究上占有不少优势,只要在理论、文献、考古的结合利用上多下功夫,更新更大的学术成果的取得并不遥远。
(附记:八十年代以来,学者们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区佛教和佛教文化方面发表的论著非常多,由于篇幅所限,不再一一评述。也由于同样原因,上述的评论仅举代表性的论文和观点,谨作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