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历史 >> 宋元明清佛教史 >>

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与道教、佛教

分享到:

·期刊原文


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与道教、佛教

余海波

[云南]云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4期

55-60页

 


--------------------------------------------------------------------------------

   [ 提要 ] 东巴教是纳西族独特的宗教,信仰者多为百姓。而上层人士,多信仰佛教、道教。明代木氏土司就是鲜明的例证。本文列举木氏土司的著作及地方史志中的大量史料,论证了木氏土司宗教信仰的多元性,并探究其历史原因;从宗教信仰这一角度,阐述了木氏土司大胆吸收中原文化和藏文化,使得纳西族文化得到拓宽与发展的历史功绩。
   [关键词] 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道教|佛教

 

--------------------------------------------------------------------------------

   纳西族在唐宋时就已开始信仰东巴教,直至今日影响尚存。一般百姓人家在年节、祭祖、婚丧等重大仪式上都要请东巴念经祈福。“东巴”为“有智慧的人”之意,他们是古代纳西族的知识分子,他们既懂文字,又能传承教义,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地吸收了纳西族语言,历史、地理、音乐、天文、历法、伦理、医药、农业等多方面的知识,写下了一千五百多种东巴经典。这些用象形文字写成的经书是纳西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现今学者们研究纳西文化的宝贵资料。因此提及纳西族文化人们往往以东巴文化概而称之。对纳西文化了解不深的人,常误以为东巴教是纳西族唯一的宗教信仰。实际上,纳西族信仰的并不是单一的东巴教,而是多元的。有明一代纳西族统治者木氏家族与下层百姓的宗教信仰就明显不同,他们更倾向于信奉佛教、道教,并借助当时云南丽江较强的经济实力,建造了大量的道教和佛教寺观,一部分建筑至今尚存,有些还是现今的游览之地。
   云南丽江木氏土司以木为姓的正式统治是从明初开始的。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傅有德、蓝玉、沐英等带大军征云南,明军进兵攻克大理后,当时云南丽江纳西族地区的头领阿甲阿得“率众首先归附”,朝廷“钦赐木姓”,统治丽江的当地头领才一改父子联名制,有了内地的姓“木”。木氏土司进京朝觐,朝廷敕令“任本府(丽江)世袭土官知府职事,中顺大夫。”①此后,木氏家族便蒸蒸日上,经木初、木土、木森、木嵚、木泰、木定、木公、木高、木东、木旺、木青、木增、木懿,与明共始终,传承十四代,历时近三百年。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人口弱少的纳西族一直生活在藏、彝、白、汉等大民族的夹缝中。北有青藏高原的吐蕃南下骚扰,南有汉族、白族的强大势力。处在这兵家必争的河谷地带,为适应环境,木氏土司一方面将自己的核心力量退至丽江坝(古通安州),北有石门、雄古之险,南有邱塘、九河等关隘,易守难攻,中有良田万顷,足以耕牧自给。另一方面,从历史的教训中,木氏土司深深懂得,只有依靠中原王朝,有强大的靠山,本民族才有生存之地,发展之机。这十四代土司执政时,不断地带兵抗击吐蕃的南下骚扰,成为明王朝在云南的“西北藩篱”。木氏土司以保土安民为已任,维护祖国西南边疆的安定,顺应了明初要求统一的历史潮流,给纳西族创造了一个安定和平的环境,促进了纳西族丽江地区经济的发展。明代,是丽江地区经济大开发,大发展的时期。经过云南西北部几百年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纳西族与中原的凝聚力。
   在政治方面,木氏家族背倚明王朝,对吐蕃的骚扰和异族的叛乱毫不含糊坚决抗击;而在文化建树方面,却采取了一种兼容并包的宽容态度,在对待宗教问题上尤为如此。从遗留下来的史籍中看,纳西族统治者木氏土司受本民族东巴教的影响并不深,把而悉心接受内地佛教、道教,且世代弘扬佛法于滇西北一带,对从青藏高原传来的藏传佛教也不拒之境外。有趣的是,历史上,内地佛教和道教在云南北传到丽江为止,藏传佛教从北往南传播亦到丽江为止。在这多元文化的交汇地,明代丽江地区形成了别有意味的宗教文化。

                一

   明代,是纳西族用汉文进行写作的作家文学兴起的时代,纳西族木氏家族则是这个时期最为活跃的分子。木氏家族中木泰、木高、木青、木增等都有著作传世,被一些中原文人称为“文墨比中州”。他们每逢重大事件,感情波动时,都挥毫即兴作诗,一首首富有感情色彩的诗和历史记录相映证,一段鲜活的历史得以重现。如今,我们从明代丽江木氏土司时期所建的建筑和遗存诗文中能窥见当时各种宗教对其影响。
   “海上闻有长生药,人间因构迎仙楼。王母驾鸾迥可降,吕翁骑鹤遥能游。缥渺日边玉盖拥,翩跹云外天衣浮。有时携我出尘去,羽翰一举乘苍虬。”②这是木氏家族中第八代传人木公的诗句,诗中反映的是迎仙延年祈寿的道家思想。此诗作者木公(1494-1553),字恕卿,号雪山,三十三岁时袭父职,后半生忙于四处带兵征战。他在丽江著名的玉龙雪山脚下玉湖边建造“迎仙楼”,在紧张的戎马生涯之余,常到“迎仙楼”上观风景,吟诗作画。只有对道教传说中的人物极为了解和具有良好的汉文化功底,才能信手拈来,把道教传说中王母娘娘驾鸾飞仙和吕洞宾骑鹤远游的情形描写得如此传神入化。面对灵秀的湖光山色,木公常常有餐霞凌云之意,想象中自己已飘飘欲仙,能乘虬出尘与王母娘娘、吕洞宾等仙人相会了。
   “餐霞饮洁学仙流,岂念人间万户侯。出入烟尘随所欲,翱翔海岛任于游。笑擎云液千年酒,宴赴蟠桃七月秋”,③这是木公的另一首学仙诗,诗中描绘了作者不恋人间的功名富贵,愿深居“迎仙楼”,过无拘无束的日子。木公心中虽有此意,却一直过的是积极向上入世的生活。而他的一位叔叔笃信道教,干脆出家作起了隐士。木公另一首诗《舍叔石松隐居玉龙山题道斋》中有诗句曰:“道斋延术客,雪涧引仙桥。”即可想见此叔的生活情形。
   木氏土司家族中有一位虔诚的宗教徒,他几乎把后半生投入到了宗教事业中去,此人叫木增。木增(1587-1646)“生而秀异,如琼林玉树,迥出风尘,世间浓艳华美一无所羡。”④他九岁时匆匆继父职,长大后,是位文武双全的将才。木增生活在摇摇欲堕的明末,他带兵在明王朝鞭长莫及的云南西北边疆多次平定叛乱和击退吐蕃的南侵。后半生,木增沉醉在“志欲乘黄鹤,身伴白云闲”的超凡脱俗思想中,三十六岁即退隐住进玉龙雪山的芝山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