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历史 >> 宋元明清佛教史 >>

十五、清代佛教(4)

分享到:

  罗有高(1734 —1779 )字台山,因与彭绍升交游,遂信佛法,从扬州高旻寺昭月了贞参禅。他出入儒释,有《尊闻居士集》八卷。汪缙(1725 —1792 )字大绅,与彭绍升、罗有高三人结为法友,从事佛学研究。他为《居士传》作有评语,杨文会称他具宗匠手眼(《等不等观察录》卷三),著有《汪子遗书》十卷(彭绍升《汪大绅述》)。
  钱伊庵(?—1837 )深入禅学,辑有《宗范》二卷。书中括引古德参禅方法,与戒显《禅门锻炼说》,为清代禅学名作。江沅,字铁君,曾与龚自珍共同校刊《圆觉经略疏》,为自珍所师事。他为悟开《念佛百问》作序,自称净业学人,其思想似倾向于净土(龚自珍《重刊圆觉经略疏后序》)。
  裕恩,号容斋居士,为满清贵族。好读佛典,通达额纳特阿克、西洋、藏、蒙、回及满汉等文字。曾校读大藏,凡佛典有新旧数译者,或校归一是,或并存之(龚自珍《己亥杂诗》自注)。校刊有新译《金刚经》一卷(从藏文本译出)行世。他又精通密宗布坛法仪及佛相方位,刻有《药师七佛供养仪轨经》一卷(阿旺查什《重刻药师七佛供养仪轨经序》)。张师诚(?—1829 ),号兰渚,曾任江苏、福建巡抚,号一西居士。抄录古来有关净土的善信、立愿、励行等语要,取祩宏所说“持名一法是经中之经”的意义,编成《径中径又径》四卷。
  杨文会(1837 —1911 )字仁山,他一生以流通佛经为务,创金陵刻经处于南京,对清末佛教文化的复兴起了很大作用。他著述颇多,今已编为全集刊行。沈善登,名谷成,法号觉尘,清末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四年(1878 )杭州弥陀寺所刻摩崖大字《阿弥陀经》,即出于他的手笔。著有《报恩论》四卷。
  清初,明末遗民出家为僧的颇多。其知名的有戒显、澹归、药地、蘖庵、担当、大错等。这些人物都以诗文为世所重。而八大山人、石涛、石溪、渐江以擅画,被称为清代四大画僧。
  八大山人,俗名朱耷,为明朝宗室,明亡出家,久居南昌,擅画山水、花鸟、木石,不泥成法,画笔以简劲胜。石涛,名道济,亦明宗室贵族,俗名朱若极,号大涤子、苦瓜和尚等。善画山水、花果、兰竹,王麓台称他为清代江南第一画家,郑板桥亦极推重他的兰竹。石溪,名髡残,自号残道人,受觉浪道盛衣钵,住金陵牛首山,每以笔墨作佛事,所画山水,有破逸风格。渐江,名弘仁,善山水,好画黄山松石,晚学倪云林笔法,自成一家。这些人的画风,在清代四王、吴、恽六大家之外,各别树一帜,为艺术家所重视。此外,如扬州的虚谷,焦山的大须,上海的竹禅等,都是清代有名的画僧。
  清代的诗僧也不少,比较知名的有苍雪、天然、借庵、练塘、笠云、寄禅等。苍雪(1587 —1656 )名读彻,云南人,著有《南来堂诗集》八卷,吴梅村很推重其诗(《梅村诗话》)。天然(1608 —1685 )名函昰,番禺人,著有《天然和尚诗集》(一称《瞎堂诗集》)二十卷。借庵(1757 —1836 )名清恒,字巨超,浙江海宁人,为乾隆道光间(1736 —1850 )焦山寺僧,诗名甚盛,著有《借庵诗钞》十二卷。练塘为南京栖霞寺僧,与借庵齐名,寂后洪稚存题其墓碣,称之为“江左诗僧”,著有《旃檀阁诗集》。笠云(1837 —1908 )名芳圃,湖南人,长沙麓山寺僧,诗书俱佳。王闿运、俞曲园等都推重他。著有《听香禅室诗集》八卷、《东游记》(日本纪行诗)一卷。寄禅(1851 —1912 )名敬安,别号八指头陀,为清末著名爱国诗僧,著有《八指头陀诗集》正续共十八卷。
(林子青)
           十六、西藏前弘期佛教
  西藏前弘期佛教就是西藏佛教发展的前一个阶段。西藏古典著作如布敦《佛教史》、伦主《佛教史》、童祥《青史》、《西藏历书引言》、《藏王纪》等书,都说前弘期始于松赞干布时代,终于墀惹巴仅末年。但诸书所载这两个人的生卒年代,出入很大。今据中国古史《新唐书》所载松赞干布王妃唐文成公主入藏的年代(641),再参酌西藏的古典著作,松赞大概生于公元七世纪初。根据墀惹巴仅在位时,在拉萨所立的《汉藏和盟碑》的年代(823),墀惹巴仅的卒年不会早于这个年代。《布敦史》和《伦主史》都说他的卒年是841年,当比较可信。因此,可以认为“前弘期”约始于七世纪中叶至九世纪的前半,前后约二百年。
  本期佛教发展的情形,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时期:
  一、松赞干布时期(初兴佛教)松赞干布以前的西藏,境域狭小,至松赞干布,才扩张疆土,统一了青藏高原各部落,逐渐强大起来。如《新唐书》说:“其地东与松茂巂接,南极婆罗门,西取四镇,北抵突厥,幅员万余里,为汉魏诸戎所无也。”
  传说松赞以前,西藏没有统一文字。松赞既征服诸部落,扩大疆土,为与邻国往来和治理民众颁布法令的需要,松赞干布派遣贵族子弟到克什米尔学习,其中吞米·桑布札学声明学,回藏地后制成藏文字母和文法,并著了八部论,解释藏文的用法(布敦《佛教史》及《西藏王臣史》)。
  松赞以前,西藏只有一种神教,名为笨教,专作祈禳等法。松赞干布时,有了统一的藏文,才开始翻译佛经,建立佛教。
  松赞干布派人到锡兰请来蛇心旃檀的十一面观音像,又往印度和尼泊尔交界处请来诃利旃檀的观音像(此像现仍供在布达拉宫),作为供养修福的对象。
  松赞干布初娶尼泊尔公主,携来不动佛像、弥勒菩萨像、度母像等(不动佛像现供在惹摩伽寺,弥勒像等现供在大招寺)。后娶唐朝文成公主,又携来释迦佛像(相传为佛在世时所铸造,现供在大招寺正殿中)。
  松赞干布又使尼泊尔塑像匠人,按照松赞自己的身量,塑一尊观音像(现供在大招寺北厢殿中)。
  为供奉诸圣像,便于人民修福礼拜,尼泊尔公主建筑了大招寺,文成公主建筑了惹摩伽寺,松赞干布又建迦刹等十二寺于拉萨四周各要地。此外,又建筑了许多修定的道场。各寺所供的圣像很多,有释迦、弥勒、观音、度母、颦慼、佛母、光明佛母、妙音天女、马头金刚、甘露明王等。
  当时翻译经典的人,汉人有大天寿和尚,藏人有吞米桑布札、达摩廓霞、拉垅金刚祥,印度人有孤萨惹论师、商羯罗婆罗门,尼泊尔人有尸罗曼殊论师等。
  当时翻译的经典,有《宝云经》、《观音六字明》、《阎曼德迦法》、《摩诃哥罗法》、《吉祥天女法》(见《青史》第二十页)。又有《集宝顶经》、《宝箧经》、《观音经续(二十一种)》、《百拜经》、《白莲华经》、《月灯经》。有说亦曾翻译《十万颂般若经》(《藏王纪》第三十一、七十二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