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与高丽佛教文化交流述略(2)
时间:2008-01-29 12:30来源: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3期作者:顾宏义 点击:
三
释义天,名煦,字义天,为高丽文王之子,宣王之弟。高丽风俗,每家都有人出家祈福,“虽王子弟亦常一人为僧。”[17]故义天少年出家,居灵通寺修行。义天“性聪慧嗜学,始业《华严》,便通五教;旁涉儒术,莫不精识,号祐世僧统。”因其对高丽佛教贡献和其“才行俱优,名重辽、宋”,故在其死后,被追赠“大觉国师”之号。[18]。
义天精研佛学,看到当时“所传诸家教乘,或有绝本不行者,或有鱼鲁混淆者,或有缺于钞解者,兼以自五代至今日,向二百年,诸师著述未见流通,所以发愤忘遐,”欲入宋求法,[19]但多次请求均被高丽君臣所阻挡。因此,义天于元丰七年四月“潜与弟子二人随宋高林宁船而去。”高丽宣王追之不及,便遣礼宾省官员数人渡海随同义天入宋。[20]
宋廷知义天来求法,非常重视,特为其制定迎接之礼仪,并派官员一路陪伴义天进京,先后两次在皇宫中召见他。义天献上宋帝生日“兴龙节视寿佛像并金器等”,并上表请求“承师受业”;宋帝回赐“衣著一千匹,银器一千两”,[21]同意其请求,为其选定导师,还派“主客员外郎杨杰为馆伴,至吴中,诸寺皆迎饯如王臣”。[22]义天在吴地、杭州等名山宝刹观览、游学,与当地名僧、信士以诗文酬答,探讨教义。义天在宋一年零二个月,“所至参问”,除拜杭州净源法师和华严有诚法师为师,跪拜行弟子礼以外,还结识了各宗著名高僧50余人,“故一年之间,通达肾首性宗,慈恩无宗,达摩禅宗,南山律宗,天台观宗,无不尽其妙旨。”[23]
义天在入宋前,就与净源有书信往来。净源原居秀州(今浙江嘉兴),“以慧行为学者师”,声名闻于高丽。义天心常慕之,曾“讬舶贾致书以修礼”。净源也知义天“非常人,即复书相招。”[24]义天一到杭州,即往拜之,参问佛法。当义天欲回国时,净源以“手炉、授拂见 ,为传授之信”,并作赞词曰:“了此一尘,圆融十身;不举一步;遍周诸土。王子僧来印上乘,炉拂亲传海东去”。[25]称誉义天已尽得佛法精髓,渡海东归故国后,定能光大高丽佛教事业。
元祐元年(1086),义天回高丽,受到隆重的欢迎。其坐船方抵礼成江,高丽宣王和太后“出奉恩寺以待,其迎迓导仪甚盛”。义天还国后,“发愤忘遐”,致力于弘扬佛法,“始创天台宗,置于国清寺”;[26]整理雕印佛经及诸宗章疏,促进了高丽佛教的发展。
义天入宋求法,给宋丽佛籍带来一个大流通、大交流。中国唐朝以前的佛经,因遭受唐末、五代兵灾洗劫,至宋初已佚亡甚多,但在高丽却依然保存着不少隋唐时期传入的佛籍,随着义天入宋,不少佚经又得以重返中土。据明朝李翥《慧因高丽寺志》记载,义天携来宋境的佛籍有:
云华所造《华严搜玄记》、《孔目章》《无姓摄论疏》、《起信论议记》,贤首所造《华严探玄记》、《起信别记》、《法界无差别论疏》、《十二门论疏》、《三宝诸章门》,清凉所造《正(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圭峰所造《华严纶贯》,皆教宗玄要。五代兵火,久已亡绝。至是义天持至座下,咨决所疑,既佚之典,复行于世。
此外,义天回国后的次年,“其兄国王与其母命以青纸金书晋义熙、唐证圣、正(贞)元中所译《华严经》三本凡一百七十卷,附海舟捨入源师(即净源法师)所住慧因教院。”[27]据宋人韩淲《涧泉日记》言,所赠《华严经》“共五十部”。杭州慧因寺为建华严阁以藏之,慧因寺也因此被称之为“高丽寺”。
义天还国时,携带有大量宋朝佛籍,“献释典及经书一千卷”,其后,“又于兴王寺奏置教藏都监,购书于辽、宋,多至四千卷。”[28]其大量搜求佛典目的,一是想“聚集古今诸宗教乘总为一藏,垂于万世,导无穷机,返本还源”[29];二是对《高丽大藏经》“虽经论而具矣,然疏钞以阙如”的情况不满,故欲自古、今、辽、宋,“凡有百家之科教,集为一藏以流通,俾佛日增光,邪纲解纽,重兴教法,普利国家。”[30]于是,他“孜孜不舍”20年,终于仿唐朝智升《开元释教录》体例,编成《新编诸宗教藏总录》3卷,收书1010部,4700余卷,收录了新旧诸宗章疏;并“以群言汗漫,撮其精要,类别部分,名曰《圆宗文类》。”[31]义天晚年,以其所搜集的辽、宋佛典为基础,汇编古今诸宗章疏和五代以来中国与高丽高僧、法师的著述成《高丽续藏》。应义天所请,高丽文宗特设教藏司,以掌管《续藏》雕造事宜。
义天刊印的佛籍,通过赠送、商贾的贩运传入中国。义天在给宋僧元炤的信中谈到:“此间只有新行(指新近刊行)《随原往生集》二十卷。又有《大无量寿》、《小弥陀》、《十六观》、《称赞净土》等经新旧章疏一十余家,续当附上。”[32]《随原往生集》为辽僧非浊的著作。辽朝法律,将书籍流入宋境者罪至死,故辽人著述传入宋境者极少,但通过义天的汇编、刊印、传播,使辽僧的佛学著述为宋朝佛教界所了解和传抄,如辽朝高僧鲜演所撰集的《大方广佛华严经谈玄决择》,据日本《续藏》本第二卷末题记有“高丽国大兴王寺寿昌二年丙子岁奉宣雕造,大宋国崇吴古寺宣和五年癸卯岁释安仁传写”的字样,证明此书甚为宋僧所重视。义天通过购求辽、宋佛籍,汇编、刊行《高丽续藏》,促进了宋丽之间的佛学交流,对宋丽两国的佛教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四
宋丽佛教交流的高潮随着宋神宗病逝而结束。当时,新即位的宋哲宗年幼,由宣仁太后垂帘听政,重用司马光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对宋神宗时期发展与高丽密切关系的做法大加非议,对当时甚为密切的宋丽之间佛教交流活动也加了种种限制。据苏轼《奏议集》记载,[33]宋朝泉州商人徐戬“先受高丽钱物”,于杭州“雕造夹住《华严经》”,经板共2900余片,于元祐二年载往高丽,“受酬答银三千两”。知杭州苏轼得知此事后,认为徐戬“专擅交通高丽,引惹牟利”,将其“枷送左司理院根勘”。
又如,元祐四年,杭僧净源病死,其徒私赴高丽告丧,高丽僧统义天遣其徒寿介等来杭州吊祭,寿介携有高丽礼宾省吊祭净源的公文,并称“临发日,奉国母指挥令赍金塔二所,祝延皇帝、太皇太后圣寿伇;同时请求宋朝政府同意其“仍诸处寻师学法”,如其师义天入宋求法一样。但知杭州苏轼却认为高丽自元祐元年后未再奉使朝贡,失去宋廷赐予之“厚利,欲复遣使,又来测圣意,故以祭奠源阇梨为名,因献金塔,欲以尝试朝廷,测知所以待之之意轻重厚薄”。所以,苏轼一方面派官吏、兵卒照管寿介等人,居住于寺内,令“有行止经论僧伴话”,除吊祭活动外,“不许出入接客”;另一方面上奏章,建议宋廷拒其金塔,不与引见,不许其“诸处寻师学法”,“令搭附因使海舶归国”。宋朝政府基本依照苏轼的建议处理此事,寿介等人被送回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