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南宗定邪正五更转:P.2045;
八、 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P.3047、P.2045、P.3488。8
慧能与神秀同为弘忍门下大弟子,但对禅的看法不同,遂分为南北二宗。北宗禅法多弘扬于北方贵族阶层,南宗初行于岭南一带。南宗主张顿悟,北宗主张渐修,各执一词,9后由慧能弟子神会相继于开元十八年(730)之洛阳、开元二十年之滑台(也称白马,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定南北宗是非大会上,批评北宗禅“师承是傍,法门是渐”,指出慧能才是达摩以来的禅宗正统。10道信所传顿渐法门,原意在于因人施教,善巧方便,而没想到会引起门户之争。从敦煌文献《大乘北宗论》、《大乘五方便北宗》诸卷内容中即可清楚地看出神秀对道信以来禅法的发展,“体用”二字可以作为理解神秀禅法的纲领,他的《观心论》(S. 646、S.2595、S.5532、P.2074、P.2732、P.1885、P.2460、P.4646)是通过对心之体用和理解以强调观心、守心的必要性,其“五方便”则是“体用不二”说在修禅实践中的具体贯彻。神秀的禅法由于立足于“自性清净心”而注重“息妄”的渐修,因而显示出与南宗的差异。“拂尘看净,方便通经”是北宗渐修法的重要标志,“凝心入定,住心看净,心起外照,摄心内证”概括了北宗禅法的主要特征。由于慧能为不识字的樵夫,读诵佛经,理解佛旨文献有先天障碍,于是便宣扬“即心是佛”的观点,识己心为佛心,只要不使自己本来清净之心受薰染,便可以当身为佛,时时成佛。这一观点为钝根者之向佛趋佛指明了道路。南北二宗的禅学思想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如因果报应说,累世修行与向外求寻等,都没有偏离四祖道信的禅法思想。
相异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佛性与烦恼的关系。南宗侧重于真心与妄心的一体,认为二者并不截然对立;北宗侧重于佛性与无明的不同功能,认为二者绝对不同。见解的差异导致二宗在禅法修行上对是否排除妄念,即通常的意识活动提出不同的主张。
二、真心与佛性的关系:北宗把心理的抑制当作佛性;南宗把心理活动排除自觉控制条件下自发的直觉当作佛性。南北二宗在成佛方法和如何修行上主张不同。北宗主张“离念”,即慢慢地完全转变妄念为清净觉悟,如同把坏人变为好人需要过程一样;南宗主张“无念”,即发现真心就意味着除去妄念,如拭镜面浮尘一样。北宗主张定慧为修行的二个步骤;南宗则认为定慧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北宗修行成佛主张循序渐进,顿悟是整个修行中的一环;南宗则主张顿悟成佛,只要明心即无须准备,由突发的精神境界一念之间实现佛的觉悟。北宗追求外在的目标并遵循外在的仪式与方法,南宗则抛弃外在的目标与仪式,而直接获得内心的体认。南北二宗对修行成佛的认识及方法存在着差异,其源渊同出自道信的顿渐之法。道信始传顿渐之法于弘忍,弘忍又传之于弟子慧能和神秀,并由此而得发扬光大。所以说南北二宗其实并不存在对立和敌视,它们只不过是道信门下的一门二法罢了。
从现有史料无法确知道信所传“顿渐之旨”的具体内容,但通过对他的嫡系法孙慧能及神秀思想的剖析,便可窥见其要领之一斑。弘忍圆寂后,其门下“堪为人师”者皆分头弘化,在把东山法门传向全国的同时,弟子们各立门户,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禅宗派系。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法如系、神秀系、慧能系、智诜系。这四系在敦煌文献中均有记载,有些甚至是研究禅宗发展史之独一无二的历史资料。从禅法上看,法如保持了早期禅宗的朴素禅风,他的禅法与慧能很相似。玄赜、老安的禅法中有许多与南宗相似,将其归入神秀的北宗禅并不合适。在四川弘化的智诜门下净众系与保唐系所传的禅法,既不同于神秀的北宗,也有异于慧能的南宗,他们是南北宗之外独立的一个支派。南能北秀并不能概括东山法门的禅法思想。我们研究道信,不能仅就其个人而言之,因为禅法不立文字,直指心源,我们应该把道信、弘忍及弟子们的禅法思想都加以综合,只有这样才能对道信的禅法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注释:
1、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206页。
2、关口真大《达磨の研究》,东京:岩波书店,1967年,《序言》。
3、收入《大正藏》卷85,页286下~1289中。
4、该文献仅存于敦煌遗书P.2634、P.3858、P.3559和P.3664中。其中以P.3664内容最为完整,《道信传》也仅存于此写本中。《大正藏》卷85所收《传法宝记并序》以P.2634为据,缺《道信传》。录文可参见林世田等编《敦煌禅宗文献集成》,北京: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印中心出版,1998年,第13~14页。
5、杨曾文《唐五代禅宗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74页。
6、杨曾文《唐五代禅宗史》,第75页。
7、[宋]赞宁《宋高僧传》卷上,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171页。
8、蓧原寿雄、田中良昭编《敦煌佛典と禅》(《讲座敦煌》卷8),东京:大东出版社,1980年、田中良昭《敦煌禅宗文献の研究》,大东出版社,1983年。参见田中良昭著,杨富学译《敦煌汉文禅籍研究略史》,载《敦煌学辑刊》1995年第1期,第116~136页。
9、冉云华《敦煌遗书与中国禅宗历史研究》,载《中国唐代学会会刊》(台北)第4期,1993年,第54~61页;Yanagida Seizan, The Li-tai fa-bao chi and the Ch'an Doctrine of Sudden Awakenning, Langaster Lai(ed.), Early Ch'an in China and Tibet. California 1983, pp.13~50.
10、胡适《荷泽大师神会传》,载《胡适说禅》,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年,第113~117页;杨曾文《神会和尚禅话录》,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第169~1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