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历史 >> 中国佛教历史综论 >>

民俗佛教的形成与特征(4)

分享到:

  结语
   民俗佛教研究是长期以来遭人忽视的领域。以往佛教史籍多偏重于介绍学理佛教方面的高僧、教理、事件等,这样并不足以反映中国佛教的历史全貌,尤其不能突出佛教用于社会教化的功能。因此,我们当前迫切需要借鉴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的方法重新省察佛教,反思以往中国佛教史的研究工作,尤其需要重新检察宋元明清佛教的历史价值,寻绎佛教史上为人淡忘的另一半。
   注释:
   〔1〕中村元等:《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卷,1984年, 台北天华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第4页。
   〔2〕《后汉书》卷42“光武十王列传”中“楚王英传”。
   〔3〕齐学,是指战国时期燕齐一带方士以黄老道家、 阴阳五行家和神仙家为主,综合儒墨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两汉之际又掺入谶纬,淆杂今文经学。
   〔4〕《汉书•郊祀志》。
   〔5〕何云:《佛教在中国民俗化初探》, 《湘潭大学学报》社科版,1989年第2期。
   〔6〕灌顶:《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卷二所引佚文。
   〔7〕参见高国藩:《中国民俗探微》第九章,1992年, 河海大学出版社。
   〔8〕赵璘:《因话录》。
   〔9〕参见周叔迦《法苑谈丛》第三章,1990年, 中国佛教协会出版。
   〔10〕太虚:《我的宗教经验》,收于《太虚大师全书》第41册。
   〔11〕韦伯:《社会学文选》,转引自贝格尔著、高师宁译《神圣的帷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译者序”第16页。
   〔12〕印顺:《佛在人间》,收于《妙云集》下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