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名山 >> 终南山 >>

终南山简介(2)

分享到:

  由于终南山为地壳隆起、岩层断裂所成,因此地热十分丰富,并因此又给这里凭添了不少 自然风采,其一是温泉多,水质好,骊山华清宫温泉与白居易的《长恨歌》连在一起,闻名 全世界,古今墨客记述已多,这里不赘。汤峪,又名汤泉湖,位于兰田县西南20公里处,汤 峪温泉不但水温高(62℃),而且含有碘、氟、锰等多种矿物质,是12类矿泉水中之最优者。 既能去腻洁肤,又能治病。早在唐代,明皇玄宗即已在此大兴土木,建造“大兴汤院”,分 设玉女、融雪、莲珠、漱玉、濯缨5池,也是闻名京师长安的一处温泉。如今,这里已经建 成汤峪疗养院并真正地服务于人民。其二是由地热所形成的烟雾。最著名的要算“草堂烟雾 ”了。姚秦时鸠摩罗什至止译经的草堂寺曾有一口“烟雾井”,地热蒸气从井口冒出,升至 空中,每当落日西沉时,腾空的“烟雾”便蔚成奇观:轻烟淡雾摇曳 于圭峰之巅,呈淡淡的 紫色,沿着屏列的终南山北麓,随风向着帝都长安悠悠飘去。颇有规律性的“草堂烟雾”于 是成了“关中八景”之一。

  终南山的俊秀首先被封建统治阶级所占有。秦皇汉武所建之上林苑都包括终南山的中段和 西段东端在内。起初,秦始皇建成上林苑之后,又在苑中北端兴建阿房宫,并且自前殿下建 阁道直通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汉武帝时更广开上林苑,周回达数百里,将原来阿房宫 以南周至至宜春苑(今长安县南)间的田亩山林悉划归上林苑,全苑开12门,括36苑、12宫、 25观。隋唐两代又在终南山中增建了不少离宫别馆,如隋之凤泉宫,在眉县境,为隋文帝沐 浴之地,唐高祖亦曾临幸;仙游宫,在周至黑水峪内;宜寿宫,在周至境内;甘泉宫,在户 县栗峪口;太平宫,在户县太平峪口;唐代新建则有太和宫,在长安县太和峪黄峙村,贞观 二十一年(647)改作翠微宫,附建太子宫,太宗卒后改为翠微寺和龙田寺;万泉宫,在兰田 县境,由高宗建于永淳元年(682)。

  终南山中除了皇家园林和离宫别馆之外,还有大臣显贵的庄园别业和私第。而最为寻常、 普遍的则是长安的官僚、文士以及各地的迁客骚 人常常在公务之余到此游赏娱乐,一本《 全 唐诗》中,吟咏终南胜景的绝唱不下数千首,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元稹等著名诗人 ,无一不留下了这方面的杰作。即使在唐朝灭亡,政治中心东移之后,终南山作为一个游宴 之地仍然是很出名的。今圭峰草堂寺所存《章忄 享题名碑》和《重修户县志》中程明道先生《户山诗序》都给后人指示了游赏终南的线路。

  二、终南山佛教源流终南山佛教是长安佛教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 说,终南山可谓长安佛教之摇蓝。

  佛教自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传入长安之后不久,终南山也开始建立弘教的据点,这 就是 其北麓户县境内庞村的罗汉寺。该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初年(58—61),初名白马招觉院。西晋 惠帝 于太和元年(302)颁布圣旨(《圣旨碑》现存该寺)敕建 该寺 ,并派出两名监造官负责扩建,扩建后更名为“行香院”,并召该寺高僧普觉入宫,以国 师 之礼相待,赐地千倾,造殿堂百座,瓦厦数千间。”此碑实为长安最早弘化佛教的珍贵资料 ,它填补了汉至西晋阶段长安弘化佛教的断代。三国时,朱士行于甘露五年(260)从雍州出 发,前往于阗求取《大般若经》,这件事也说明了三国时雍州境内已有佛教信仰。东晋十六 国时,长安佛教进入大发展的阶段,而终南圭峰山下的大寺(草堂寺前身)与长安城北的逍遥 园则成了此一时期长安佛教的大本营。这里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国立译经场,而且也 是第一个管理全国佛教事务机构的所在地。自此开始至于唐亡,长安成了中国佛教的弘传中 心,终南山也成了众多僧人栖隐修行之所、佛教诸宗的策源地和教难时期佛教徒们的避难所 。

  当中国佛教开始向前发展而又尚未达到成熟阶段的时候,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分别于公 元446年和574年发动了两次灭佛运动,长安均成为法难的中心而因此荼毒最烈。此时,长 安城里的僧人即逃入终南山以保存力量,法难过后,他们再重新进入城市,寻求新的发展。 《高僧传》载:僧周及其弟子僧亮等数十人曾在第一次法难前夕逃入“寒山”(或称太白山) 隐居。文成帝继位后下令复兴佛法,派人入山请僧周师徒同兴法事,僧亮随使至长安,受到 了全城百姓的欢迎,镇守长安的永昌王奉旨“亲自枉道接足致敬”,并在其建议下修复故寺 ,延请沙门,史称“关中大法更兴,亮之力也。”北周法难时期,逃入终南山避祸的僧人更 多,主要者略如以下数人可代表之:普安曾栖隐于终南木便

  梓谷西坡,同时又引静(一作青彡)渊法师同止林野,后渊法 师于此置寺结徒,是为至相寺之始,后来由此而演成中国佛教的一大宗派。静霭法师于时亦 携其徒侣30余人入终南山,东西造寺27所,依岩附险,使逃逸之僧得以安置,此不啻为灭佛 之祸行虐关中乃至全国时的一方净土。普安本人则于隋季被频请入京,为皇储门师,住于长 公 主所建之静法寺。法应亦避迹终南,“饭衣松萝,潜形六载”。当隋代复兴佛法之后,应复 至长安师事昙崇,并代其维持五百徒众。开皇十二年(592),当选为全国“三学业长”的25 人之一,并领徒三百于(长安)实际寺相续传业。道判法师曾西奔于太白山,逃难之中不忘讲 习《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和《大智度论》。周宣帝即位后下诏复兴佛法,判当 选为120名“菩萨僧”之一;隋立,复充大兴善寺住持。开皇七年(587),敕于终南山交谷东 岭由天竺人监工建造龙池寺,请其居住。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在某种程度上,终南山成了 (佛教)屏避劫难的堡垒。

  中国佛教的宗派,若将三阶教包括在内,便共有9宗,其中三阶教、三论宗、唯识宗、净 土宗、律宗、华严宗、密宗的祖庭都在长安,7宗之中,又有5宗的祖庭或中心寺院是在终南 山中。对于三论宗、华严宗和律宗来说,终南山可谓是它们的发祥地。这3宗的祖庭或中心 寺院如下:

  草堂寺,在户县境内终南山北麓的圭峰脚下。始建于西晋,姚秦时称为“大寺”。弘始三 年(401)至十三年(413),龟兹高僧鸠摩罗什应秦主姚兴之请,在逍遥园—大寺建立中国第一 个国立译经场,译出经律论三藏经典35部425卷,诸经以大乘为主,间杂小乘,其中有《妙 法莲华经》、《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观无量寿经》、《禅 法要》、《禅要解》、《菩萨戒本》、《十诵律》等等,关涉到天台宗、三论宗、净土宗、 禅宗、律宗等,不少还成了创宗立说所依据的经典。罗计所弘以性空学说为主,其高足僧肇 被称为“解空第一”,在自己的撰述中阐明并确立了“诸法缘生性空”的三论宗义,成 为罗 什学说的正宗传人。后来,辽东僧朗传得此学,并至江东弘扬,至吉藏而正式确立三论宗大 旨和仪轨。由于本宗依“三论”而立宗,推鸠摩罗什为本宗初祖,大寺也便成了该宗的祖庭 。魏周之际,大寺分为草堂、常住、京兆王寺、大乘等四寺,独草堂寺存留至今。唐季,华 严 宗四祖澄观法师于此撰成《新译华严经后分经疏》10卷,五祖宗密住此教禅双弘,飞锡法师 于此据《法华》而说“净土”,可见,这个三论宗的祖庭此时与华严宗、禅宗、净土宗也发 生了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