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文学 >> 佛教诗歌 >>

敦煌佛教文献中的白话诗

分享到:
提要:

   本文全面地介绍和分析了敦煌佛教文献中的白话诗偈,认为敦煌佛教白话禅诗中 ,有一部分确实体现出了禅宗南北两派的意涵;其他诗作虽 然难以归属于禅宗,但却反映了广义上的禅的观念。在白话禅诗之外,敦煌佛教文献中尚有 一批一般佛教白话诗。上述佛教白话诗偈,都应该纳入中国俗文学、特别是中国佛教俗文学 的研究范围之内。

   张子开,本名张勇。文学博士。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专职研究员,中文系教授。
?
主题词:敦煌文献佛教禅宗俗文学白话诗???

   众所周知,如果仅就其内涵而言,敦煌文献中的一般佛教诗偈与禅宗作品之间的界限是很模 糊的:禅宗僧人完全可能创作仅仅反映一般佛教义理的东西,至少诸如歌咏佛教史迹、阐述 佛门基本教义等,实际上可以供各宗各派共同修习和诵读;而非达摩一脉的衲子,也同样可 以修习禅定之法和表达自己对禅的理解。即便是敦煌白话禅诗的研究,也至少有两大难题: 大部分诗作的作者难以知晓,创作时代无从断定。更何况,禅实际上是所有佛教法门的基础 呢。所以,就研究敦煌禅宗文学的角度而言,以其内涵来区分禅宗白话诗、非达摩门下衲子 所创撰的白话禅诗和一般佛教白话诗,是不可能的,不必要的,也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其 实,无论是禅宗白话诗也罢,其它白话禅诗也罢,还是一般佛教白话诗也罢,都属于俗文学 ,都可以纳入通俗禅文学的范畴。研究禅宗俗文学,同样也应该注意那些意旨上与顿教教义 没有什么关联的普通白话禅诗,乃至于一般的佛教白话诗。? 有鉴于此,本文主要论述那些名不见经传、且少为今日学术界留意的敦煌佛教文献中的白话 诗,即一般佛教白话诗和白话禅诗,后者包括确可归类于达摩门下者。至于大家熟稔的一些 比较著名的禅僧之作,如真觉(玄觉)《证道歌》的敦煌写本,以及敦煌写本《六祖坛经》 中的数首诗偈等,即不再论列。?
一、敦煌佛教文献中的禅宗白话诗?
   S.4039a《十空赞一本》,非常明确地显露出了自己的宗派意识:? 难思努力现真宗,色声香味染尘蒙。大不若广言六百春,讲劝人间多少空。 (第一首)?……? 三皇五帝立禅宗,伏羲太号与神农,造化世间多少是,(故)[古]往今来 也是空。(第三首)?……? 唯言般若波罗蜜,众生与佛体异同。愿逢法教开心地,成佛因缘不是空。(第九首)? 万是从来本是空,如何修道出烦笼。若恋娑婆浊恶世,(游)[犹]如花 在淤泥中。(第十首)? 该组诗以中国历史或传说故事来阐明佛理,印度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互相融合的痕迹较为清 楚。? 伯2204、2212、3081、3099、斯4583号之释寰中《佛说楞伽经禅门悉谈章 并序》八首,所颂为传说由菩提达摩和尚带入、跋陀三藏翻译的五卷本《楞伽经》。而中国 禅宗至少从道信开始,即将《楞伽》与般若系的经典合一,弘忍教授用典包括了《金刚经》 ;到了弘忍门下的神秀,其“方便通经”已经不止是《楞伽》了,慧能更是以《金刚经》立 宗。但神秀的再传弟子净觉《楞伽师资记》却一直将楞伽师的传承下推到神秀和普寂。所以 ,我们可以将释寰中作品的下限定为神秀、普寂时代。再由其内中“第一舍缘清净坐,万事 不起真无我”、“第二住心常看净,亦见亦闻无视听”、“第三看心须屏当,扫却垢秽除灾 障”、“看心心本是禅室,法身身法智非一”等言辞而看,寰中更有可能为北宗僧人。署名 寰中的歌辞还有北鸟字64号(北8405)《悉昙颂》(俗流悉昙章)八首。? 其它可以归于北宗者尚有:S427、鸟字10号《禅门十二时诗》12首。让我们试一览其中两首 :? 夜半子,夜半子,众生重重萦俗事。不能禅定自观心,何日得悟真如理。豪强富贵暂时间, 究竟终归不免死。非论我辈是凡夫,自古君王亦如此。(其一)? 人定亥,人定亥,罪福总是天曹配。善因恶业自相随,临渴掘井终难悔。荣华恰拟风中烛, 眼里贪色大痴昧。一朝冷落卧黄沙,百年富贵知何在。(其十二)? 伯3604、3116、3821、斯5567《十二时》,系晚唐五代时写本,也是共有12首,内称“取镜 当心照,明知内外空,更莫生烦恼”,“日入酉,观身非长久,念念不离心,数珠恒在手” ,“夜半子,减睡还须起,端坐正观心,掣却无明被”,“鸡鸣丑,鏝木看 窗牖,明来暗自除,佛性心中有”。? 伯2943《学道十二时》12首,宣扬“观心超有无,寂然俱空理”,“但作不住观,熏成无量 寿”。? 斯6077《无相五更转》,5首,后接抄残阙的《无相偈》;此五更转言“但依正观且□□, 念念真如方可显”,反映了定慧渐修;但“五更催,佛日凝然妙境开,超透四禅空寂处,相 应一念见如来”又透露出顿悟的因素。? 斯646、2672、伯2901、北海字51号的《禅师与少女回答诗》,属于寓言故事,其中穿插了4 首诗、1首歌辞。从禅师“壁上悬明镜,那能不照心?”、少女“时观镜里像,万色悉归虚 ”、“行路难,路难心中本无物,只为无物得心安”等语来看,当属于北宗。然而,斯2672 的前面却为王锡《顿悟大乘正理决》,首残尾存;北海51号中,又有《顿悟大乘门大意》。 这应该是北宗也主张顿悟吧。? 斯1631于《各数汇集名抄》之后的“定意定识定心难,款款回意向心看。(恣)[仔]细寻 思无一物,只为无物是心安”,也是讲求定心、向心看。?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136(4508)之五言绝句曰:“禅定消长夜,心中不觉寒。常观三界内, 无有一人安。”诗后题“午年九月八日书记之也”;后接抄“天福肆年(939)己亥岁”雇 人契约一件,故此坐禅观心之作应该抄于后晋天福五年?②。? 斯0626实有五首诗,“有求皆有苦努力,少欲必心安难识”,也主张要安心。? 至于体现出南宗禅意旨的歌辞,除了广为人知的释真觉《证道歌》、释神会的《南宗定邪正 》五更转五首、“顿见境”五首等而外,大致还有:斯3016《心海集》,包括执迷篇、解悟 篇、勤苦篇、至道篇、菩提篇,各篇内含数首歌辞,现存达144首,另外还有11首题名“修 道说法戒禅之三”,当属于《修道篇》;斯2295还残存54首。这一大批禅诗五、七言夹杂, 语言明白易晓,以议论手法阐发禅学义蕴及修禅要道,实为研究唐五代白话禅诗的宠大而宝 贵的资料。比如,斯3016《心海集》中的“解悟成佛”篇,共有九首,其之一、五、七首曰 :?
解悟成佛易易歌,不劳持诵外求他。若能扬簸贪嗔却,高升彼岸出泥河。? 解悟成佛易易歌,是心是佛没弥陀。是心作佛无别佛,明知极乐是娑婆。? 解悟成佛易易歌,不行极乐厌娑婆。一念无依百种足,何须净土觅弥陀。? 伯2963等七号《南宗赞一本》,共5首,内中曰“不知自身本是佛,无明障闭自慌忙”,“ 行住坐卧常作意,则知四大是佛堂”,“求佛性,向里看,了佛意,不觉寒”,“夜夜朝朝 恒念经,当初求觅一言诠”。由语音而观,其创作时代要比神会诗晚得多?③。这类“南宗 ”,也讲究坐禅。? 斯5588《只为求因果诗》,包括“修善”、“苦学”、“真悟”和“息争”四组计23首,其 中“修善”第十首有云:? 自从发意礼南宗,终日用心功。一法安心万法通,无不尽消溶。? “息争”第九首也谈到:? 识字少年抄取读,长智多风俗。总是南宗内教言,表白善根源。? 斯5996、3017、伯3409、4094、4623是著名的“六禅师、七卫士酬答”,又称作“禅师卫士 遇逢因缘”或“常贵贱诸人问道词文”。内中,六禅师作吟[五更转],虽然数次倡言“静 坐 ”,但却又称“了解烦恼是痴人,心心法数不识真。一物不念始合道,说即得道是愚人”。 故而,这三个卷子中六禅师的另外6偈、七卫士的7首《行路难》以及有德的1首长篇《安心 难》,并当归入南宗。? 伯3065《归常乐》九首,其第七首更是明言曹溪禅法:? 七祖遇曹溪,传法破愚迷。暗传心地证菩提,愚者没泥黎。? 斯6631、伯4597有《行威仪》、《住威仪》、《坐威仪》和《卧威仪》4首,题为《四威仪 》。斯5809也存三首,名称变为《坐禅师赞》、《卧禅师赞》和《行禅师赞》,《斯坦因劫 经录》拟名为“咏象诗”;其后,为1首《禅师沙门定惠赞》。此录出前一卷子上的文字? ④:?行威仪? 行步徐徐牛顾视,高观下盼不移神。纵使触目(绕)[饶]诸境,了了知 心不受尘。无尘莫(未)[来]执为宗,心境双亡不住空。任运安庠到处 所,行(与)[去]行来岂异同。不记山河是南北,谁知途路向西东。? 住威仪? 住立端然绝思虑,寂寂不虑亦不缘。纵使风尘千遍度,六入无闻玄更玄。诸尘所以不来前, 良由静虑觉心源。□□念念无依着,究竟真门当自诠。? 坐威仪? 坐等须弥不倾动,事绪纵横心(拒)[讵]生。闭目自知心不起,开眼观 尘与理平。平与不平(支)[不]可住,于中皎洁息无明。? 卧威仪? 高卧清虚住法印,外示乖慵内精进。傍卧侧卧不随尘,展脚横腰绝戏论。心中惠剑利如霜, 相貌观瞻(欲)[却]似钝。破纳搭肚守真如,曲肘低头看漏尽。 ? 由“纵使触目(绕)[饶]诸境,了了知心不受尘”、“任运安庠到处所 ,行(与)[去]行来 岂异同。不记山河是南北,谁知途路向西东”、“□□念念无依着,究竟真门当自诠”、“ 明与无明俱不起,贪欲之心自不住(生)”等来判断,这几首诗应该体现 的是南宗的意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