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佛教文献中的白话诗(2)
时间:2008-07-25 17:10来源:缘起作者:张子开 点击:
二、敦煌佛教文献中的其它白话禅诗?
有相当一部分敦煌歌辞虽然难以归属于禅宗,但却反映了广义上的禅的观念。? 如伯3156上有云:? 般若波罗不自多,谈空说道恋娑婆。欲陈其事无人听,眼对长空口唱歌。? 能观自在是禅那,风不垂前水不波。有情欲(拨)[拔]三涂苦,无意将 身入(乃阿)[奈河]。? 斯2204《十劝钵禅关》二首亦言:? 第一劝汝学修禅,心须坚,禅门禅理性甚玄,悟者少,迷多般。 欲得学人悟本性,出巡 环,不在内外不中间,无住相,遍三千。弥陀佛。? 第二劝汝平善男,勤勤参,众生世上有二三,一世了,莫贪婪。 多见众生我着相, 物上贪,似与明珠不肯捻,抛却走,一场憨。弥陀佛。 ? 伯3892、斯6631和上海博物馆藏48号皆有九首《九想观诗》,依次吟唱婴孩相/初生想、童 子相/ 想、盛年相/想、衰老相/想、病患相/病苦想、死相/想、胞胀相/想、烂坏相/想、白 骨相/想,属于典型的小乘禅观法,即不净观,且语言相当通俗、生动。我们试一览前六观 和末观:?⑤? 初生想:初生满月字婴孩,内外亲罗送喜来。男号明珠女百疋,车马门前擘不开。? 童子想:日月相催成幼童,五五三三作一丛。虽解聚沙为佛塔,心中仍未辨西东。 ? 盛年想:三十红颜盛少年,意气英雄文武全。荣华衣冠车马足,妻妾纵横满目前。 ? 衰老想:年侵蒲移竞桑榆,骨竭筋枯皮肉疏。面上红颜千道皱,欲行十步九长嘘。 ? 病苦想:四支沉重染缠屙,日夜祍羸苦渐多。百 味目前俱不入,(叶)[业]合如斯知奈何。? 死想:妻妾平生多捧捅,及至死时谁不恐。怨家苦哭三五声,获时送出填丘冢。? 白骨想:纵横白骨色如银,尽是门家豪族人。莫言即日埋荒草,亦曾意气驱风云。 ?斯2503上有由沙弥明慧所记的一首禅诗,言及:? 丈六谁迹(?)三世钦,菩提理绝去来今。欲升彼岸无学道,一切都缘草计心。? Дx.1700残存了6行七言诗,句中有“座禅”、“一月十斋十日戒”等语。斯6923背面,有 两首无题禅诗、一首《赠禅师山居诗》,后者称“[脱尽]人间烦苦恼,座禅修道伏龙神” 。Ch.H.4980,全诗四句,?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以上这些内容,都应该属于禅诗的范畴。? 上海博物馆48(41379)的26句三、五、七杂言诗,抄于《劝善文》与《每月十斋》之间, 属于晚唐作品。诗言“心里无嗔是珍宝,无染无着是珍常”;特别是“影动身不动,桥流水 不流,镜中像梦中”中的“桥流水不流”,出自梁朝傅大士的《法身颂》,故而当归于禅作 。? 另外一些歌辞讨论了坐禅与净土的关系。斯1807《西方净土赞》称,禅师也劝人修习净土: ?禅师劝作西方业,相将往入菩提门。若有一人能为此,即是寻常报佛恩。
?斯4654《大乘净土赞》曰,通过观想念佛也能进入禅定:? 有人专念佛,念佛入深禅,初夜端心坐,西方在目前。? 伯3118《校量坐稻、念佛赞》,更认为坐禅与念佛原本无二:? 如来说法元无二,癨是众生心不平。修稻志愿禅心净,念 佛唯求化佛迎。一 个驾车山上走,?一个乘船水里行。山水高低虽有异,戒功、德理两俱平。? 斯370《同会往[生]极乐赞》也说:? 前会说言直念?NFDAF?,后会重释坐禅门,寂灭无生是真法,心心明净自然澄。?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一些歌辞反对单纯的称名念佛,如斯1807《西方净土赞》:?
佛问此人有何罪,为向阎浮觅我名。……三者勤修六度行,四者慎免觅声名。 ? 考虑到南宗对净土法门特别是称念阿弥陀佛的反对态度,这类歌辞有可能出自南宗衲子吧? ⑥。? 斯4243《念珠歌》一组10首,虽然歌颂的是念佛所用之物,却倡言“无相珠,方丈觅,能青 能黄能赤白”、“智能珠,明皎洁,上下通,四维彻”、“奉劝缘人勤念珠,念珠非有亦非 无,非空非实非来去,来去中间一物无”,透露出般若思想。似乎当归于道信以后的禅宗为 妥。? 虽然一般而言,禅诗为禅僧所用,但也有少数禅诗出自世俗人士之手。如斯76存“前吉州馆 驿巡官将仕郎、前守常州晋陵县尉”刘廷坚的两首诗歌,《寓止观中因抒感怀》流露的是游 历道家宫观时产生的出世思想,《观岳寿寺松因课留题》却通过摹写佛寺松树而歌赞了修禅 。?
三、敦煌文献中的一般佛教白话诗?
禅宗白话诗歌其实本来即区别为单纯的诵读体裁和可供歌唱者两类。后者如华亭德诚“拨掉 歌”,关南道吾执简、击鼓、吹笛而歌者,以及盘山普化持铎而唱之偈。敦煌文献中的一般 佛教白话 诗也是这样。故而学术界有人专门辑录敦煌文献中能够演唱的偈颂,并呼之曰“歌辞”?⑦ 。 当然,这些“歌辞”只是后人所作的归纳而已,其调名、数量乃至于是否属于“歌辞”,都 实有进一步搜求、补充和修正之必要。下面,即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之上,简要述说论列敦煌 文献中白话禅诗之外的一般佛教白话诗,包括所谓的“歌辞”和其它非歌唱性质的佛教偈颂 。? 比如,有些诗偈为五言、五七言相杂,虽然其调名现已不存,但由其或每句之下、或数句之 后均带有和声辞,故而也应该归类于唱诵性质。如伯2945有云:? ……拟证西方净土乐净土乐,净土三昧不思议净土乐。弥陀住在宝城楼,倾心念念向西方。 ? 斯668、1781等多号的《散莲花乐》或《散花乐》,共十六句,在首二句“散莲花乐散花林 ,散莲花乐满道场”之后,从第三句开始,每逢单句皆有“散花乐”、每逢双句皆有“满道 场”的和声。? 斯0626亦有云:? 有求皆有苦努力,少欲必心安难识 。冤亲悉平等努力,世乐暂时间难识。 眷属相结伴努力,历劫受饥寒难识 。恩爱如泡影努力,贪者不归还难识。? 再如,根据对唐五代修习净土程序的研究可知,题名中有“赞”者,大多是佛曲之辞。如, 伯370《同会往生极乐赞》,如伯370、2659《净土赞》,伯2945《净土乐赞》,伯3118、33 73、4572和北文89《归西方赞》,伯3118《念佛之时得见佛赞》,伯3216、散540《西方极 乐赞》和《阿弥陀赞》,斯370《净土赞》和《同会往[生]极乐赞》,斯382、447、3096 、4 654等之《大乘净土赞一本》,斯1807《西方净土赞》,斯2985《道安法师念佛赞》,斯311 8《念佛之时得见佛赞》和《校量坐稻念佛赞》、《叹观音势至赞》,斯4234《念珠出自王 宫宅》,斯5466、5473、5581、5689、伯3118、3645、3892、4118之《佛母赞》,散540《 往生极乐赞》和《归极乐去赞》,等等?⑧。? 斯1497、1419、5892、4634、伯2713等号上的《好住娘赞》,歌咏辞别阿娘入山修道,全篇 七言24句,既以“赞”名,又有和声。如:? 娘娘努力守空房好住娘,儿欲入山修道去好住娘。儿欲入山坐禅去好住娘 ,回头顶礼五台山好住娘。? 唐道世《法苑珠林》卷36《呗赞篇》“述意部第一”:“寻西方之有呗,犹东国之有赞。赞 者,从文以结音。呗者,短偈以流颂。比其事义,名异实同。是故经言,以微妙音声歌赞于 佛德,斯之谓也。”?⑨? 至于有明确署名的,除了本章第二节所言释真觉《证道歌》“道不贫”二首而外,前人也提 到了伯2054、2714、3087、3286释智严《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一百三十四首,斯2679 、6103释神会的《荷泽和尚五更转》、咸18、露6、斯2679、4634、4654、6083、6923、伯2 045、2270《南宗定邪正五更转》,斯930、伯2847、3821的释悟真《百岁诗》十首,伯2066 释法照“出家乐”等二首、“归去来”六首、伯2250、3373和文89“归去来”十首,伯2603 释圆鉴《赞普满偈》十首,斯4037释贯休失调名《禅月大师赞念法华经》二首,鸟64、斯45 83号之释寰中 《佛说楞伽经禅门悉谈章》八首八首,周87、斯0289、4438、5564、5591、5 601、5687、6274、伯2843、3411释愿清《十恩德》十首。其实,仅就笔者所作的并不完全 的调查即可知晓,至少还可以包括:伯3118号释法赞《叹观音、势至赞》,斯2830、3190、 散60之《道安法师念佛赞》,斯3216《法照和尚念佛赞》,斯5572法照《高声念佛赞》、《 叹观音势至赞》,北8350(28)、斯2553、2579、2659V、5227、伯2066、2722、2963、384 1等之善导《往生礼赞偈》?⑩。? 至于俄藏王梵志诗,其名称、体裁是否应该定位为“《回波乐》‘断惑’”、“回波尔时” 的“歌辞”体,是颇值得怀疑的。? 敦煌遗书中可以考见的佛教白话诗,有一部分从其名称即可知其主旨为宣扬佛教教义,如“ 悉昙颂”、“维摩五更转十二时”、“十无常”、“十二时” 、“百岁篇”、“证道歌” 、“菩萨和 ”、“出家赞”、“辞道场赞”、“向山赞”、“五台山赞”、“极乐归去赞”、“兰若赞 ”、“香赞文”、“义净法师赞”等。而凡是标名《散花乐》、《散莲花乐》、《散莲花梵 文》、《西方十五愿赞》、《四十八愿赞》、《随心叹西方赞》者,大多是修习净土法门时 所吟诵??B11?。而我们细读其诗句,确实也体现出了佛教说教的一面,如斯126、2204 《十无常》之一:? 每思人世流光速,时短促,人生日月暗催将,转忙忙。 容颜不觉暗里换,已改变,直饶 便是转轮王,不免也无常。堪嗟叹,堪嗟叹,愿生九品坐莲台,礼如来 。? 另外一些白话诗,倘单看其名称,则难于与世俗诗歌相区分,如《行路难》、《归去来》、 《五更转》、《辞父母赞文》、《辞娘赞》等,只有细细体味其语句了。如伯2107、斯5572 《三冬雪诗》之二:? 或秋深,严凝月,萧寺寒风声切切。囊中青缗一个无,身上故衣千处结。? 至于作者和名称双阙之作,或属宣扬佛理教义的诗偈,如见于斯6631等号的菩萨戒文,其 第七“毁他戒”:? 诸菩萨,莫毁他,毁他相将入柰河,刀剑纵横从后趁,跳入泥水便腾波,混沌犹如镬汤沸, 一切地狱尽经过,皮肤血肉如流水,何时得离此波咤?? 或赞颂佛教胜迹,如见于伯4625等号的18首五台山赞。? 敦煌文献中白话化程度相对而言较高的佛教诗偈,或者吟唱诸如释迦生平、佛教与“外道” 的关涉、其它佛教故事等,如斯126、1523、2204《太子赞》27首,伯2734、2918、斯5567 “圣教十二时”(一题“十二时”)12首,伯3065、3061、李盛铎旧藏本《太子入山修道赞 》15首,伯2483、3083《太子五更转》5首,斯1497、6923“须大?太子度 男女”11首,伯2 122、3210、殷62之“化生童子赞”10首,斯4578、1589、伯2702《咏月婆罗门曲子》4首。 现引“须大?太子度男女”末三首:? 父言一岁二岁耶娘养,三岁四岁弄婴孩,五岁六岁学 人言,七岁八岁辨东西。佛子。? 父言一切恩爱有离别,一切江河有枯竭,如 ?延好伏侍婆罗门,莫教婆罗门一口嗔。佛子 。? 父言鸟雀群飞唯失伴,男女恩爱暂时间,如 ?延好伏侍婆罗门,早晚却见父娘面。佛子。 ?斯2614、伯2319、丽85《大目干连 は芯饶副湮摹匪?绞?卸?祝?匠?苛?饶腹适拢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