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文学 >> 文学综论 >>

宗教哲学中的三类语言观(3)

分享到:


      三、批判实在论的宗教语言观

   持批判实在论的宗教语言观的理论代表是当代英国宗教哲学家约翰·希克。希克认为宗教中的核心概念,如上帝、天父、真主、梵、空、涅pán@②、道等具有客观实在性。他在1967年伯明翰任伍德教授的就职讲演中就面对逻辑分析哲学的挑战,高举宗教批判实在论旗帜。过了二十年,在提交给1988年在克莱蒙特召开的实在论/反实在论哲学大会的论文依然持宗教批判实在论立场。
   希克反对无神论把宗教视为人的观念投射,也反对无神论否定宗教语言,因为不管是有神论还是非有神论都是由实体的临在和人的回应而形成的,关于实体临在与人的回应的话语自然不可能是人的想象、臆造和投射。
   希克也反对宗教素朴实在论。根据这种实在论,人所认识到的超验实在和超验世界完全如字面描述的那样。希克认为,宗教素朴实在论过于幼稚,完全没有意识到人对实体回应中的解释性特征。希克认为,所有意识,不管是我们对更直接的环境的意识还是对更终极的环境的意识,都是根据特定社会和传统的语言中的概念系统形成的。只有当实体作用于独特的人类意识方式时,我们才体验到实体,而这些方式随文化和个人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希克不赞成宗教素朴实在论。根据宗教素朴实在论,上帝在空间“之上”或“之外”,天使有翅膀,魔鬼有一副带恶意的脸,天堂在蓝天之上,地狱底部有熊熊烈火;或者净土在西天,现在的我将以人或动物的形式再生……(注: John   Hick,   DisputedQuestions,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 93, Chap.1.)
   希克也反对宗教反实在论,但他在理论上并不能反驳宗教反实在论。他在《宗教的实在论和非实在论》一文中公开承认这一点。这一论点与他提出人类对宇宙既可以用宗教的方式解释又可以用自然主义的方式解释相一致(注:John Hick,  An   Interpretation  of  Religion, London, 1989,p.174.中文版见希克著,王志成译:《宗教之解释》,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因为,宗教反实在论最终是一种自然主义理论。
   希克承认,宗教语言有许多非认知性的用法,如感叹、命令、告诫和述行。但像核心的宗教陈述,如“上帝爱人”、“《古兰经》是真主之言”、“阿特曼是梵”、“生死即涅pán@②”则是被认知性地意指的。希克也意识到这样的宗教陈述有特殊之处,即上帝的爱在性质上类似于而非等同于人类的爱。
   希克认为,以往宗教领袖和无数的普通信徒都是以实在论方式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宗教核心语言的。有神论信徒在回应其经典、礼仪和信经的语言中,当他们在祈祷中呼唤上帝时,把所受灾难视为上帝的惩罚,把获得的幸福视为上帝的恩宠时,当他们都害怕地狱、盼望天堂时,当他们在与上帝的关系中感到有罪、受宽恕和欣慰时,甚至在古代,当人们把人献给神zhǐ@③时,我们可以把它们归为一种他们参与的语言领域的实在论解释。
   如果有神论的宗教核心语言是认知性的,具有实在论倾向,那么非有神论的宗教语言也是认知性的,也具有实在论倾向吗?希克通过考察印度教、佛教语言作了肯定的回答。
   有神论一般肯定个体的同一性,它把我们目前的生存状况和未来天堂状况连结起来,有些人或所有的人可以在某一天发现宇宙基本上如有神论所描述的那样。但根据印度教不二吠檀多哲学,恰恰是通过超越个体自我生存才获得“无限美好的可能性”。若这样一幅图景正确,那么自我将不是作为一个分离意识去确证其准确性。因为,所断言的内容即梵之实在性,以及个体意识与最终是梵的阿特曼同一,故这种内容是经验确证对象。这一教义提供了一幅宇宙图景,它既包括我们目前的生存又包括超越这种生存的最后的未来状态。
   不二吠檀多哲学认为,目前的分离自我的生存是个错觉。自我模糊了我们的永恒本性。一旦从分离自我的界限中解脱,我们就会知道自己就是普遍的意识。那时,人就成为生前解脱者。这一理论还断言,每一个自我都将解脱,达到与梵同一。
   这样一种状态的断言虽然与有神论对末世状态的描述很不相同,但无疑也是实在论的。
   佛教认为,自我将消失,我们的意识只是缘起中的一瞬。问题是,这里的自我消失,指的是什么意思?根据正统的佛教,应该指“假我”,是指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意识。当一个人消除“假我”,便是开悟,那是一种平静喜乐状态。
   佛教的开悟、觉悟,不只是部分精英分子的事,事实上它向一切众生开放。只要众生放弃假我,便可了却生死,臻达涅pán@②。故佛教的理想是真实不虚的,具有明显的实在论倾向。
   希克对宗教核心语言持批判实在论立场是他个人的选择,人们似乎对同样的事实可以作出相反的解释。对于这一点,希克本人也不得不承认。
   上面我们论述了三类宗教语言观。无神论否定宗教语言,视之为颠倒的日常语言。宗教反实在论认为宗教语言在现实中是有用的,可以用于维持和继承传统的价值观,但否定核心宗教语言具有客观的指称对象。宗教批判实在论则肯定核心宗教语言具有指称性,认为宗教语言是基于人类对实体的回应而形成的(注:对宗教语言更全面的探讨参见王志成著:《宗教、解释与和平》,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七章。)。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目右加真
     @②原字为般下加木
     @③原字为社的左半部右加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