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说,民间佛教发端的历史要略早于居士佛教。因为居士佛教属于高层次的义理化的佛教;而这种佛教只是在摆脱了汉魏时期的依傍道术和魏晋之际的依附玄学之后才出现。可是民间佛教却属于浅层次意识的、几近道术淫祀性质的佛教。它的出现应当是在佛教传入中土不久以后的事,最迟也该在三国西晋之际。诚如梁启超所识:公元l世纪初至4世纪初约300年间,“佛教渐渐输入中国且分布于各地,然其在社会上势力极微薄,士大夫殆不知有此事”(《佛学研究十八篇·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
佛教初传之际,首先要解决的是站住脚的问题。一方面,经典的传译尚待时日,另一方面,也要考虑秦汉社会方术流行的实际。所以它最初的流播就必须得迎合中土社会时尚,袭用汉代盛行的黄老信仰与方术仙道,以符咒占卜医方异术、神通感应、偶像崇拜等中土社会所熟悉的运作方式来吸引信众。因此,汉魏之际,社会对佛教所知极少,一般是将它等同于黄老信仰、方术(道术)词把对待的。所以,汉桓帝曾在宫中铸黄金佛像,与老子的像并立供奉,以祈求长寿多福。楚王刘英也将佛依附于黄老,一起进行祭把。与此相应,那一时期的中国老百姓们也是将佛教当作神仙方道而观之、好之的。而汉末三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的禁断“左道”、“淫祀”,亦将佛教归入其列予以扫荡。《三国志·魏志》记载说:汉灵帝光和(178一184年)末年,曹操任济南相时,即“禁断淫祀”,破毁民间祠坛600余,并严令“止绝官吏不得祠祀”,“及致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魏文帝崇儒,黄初五年(224年)诏禁淫祀:“自今,其敢设非祀之祭、巫祝之言,皆以执左道论,著于令典。”魏明帝青龙元年(233年)“诏诸郡国,山川不在词典者,勿祠”。《高僧传》、《释迦方志》等也说:“吴后主孙皓虐政,废弃淫祀,佛寺相从,亦同废限。”、直至西晋,官方亦屡禁淫祀,并制有严科,“不许中国之人辄行髡发之事”。《法苑珠林》卷二八引《冥祥记》亦称:“太康中,禁晋人作沙门。”
可是,中国民间的鬼神信仰和神仙方术意识是源远流长的,在那个生产力相对低下,普通百姓生活不得温饱,且处于封建政治高压与兵荒马乱交替不断的社会里,人们毕竟还需要鬼神信仰和神仙方术意识这种“鸦片”的慰藉和麻醉。所以,左道淫柏从战国一直到西晋,官府虽屡禁却难以止,势头一过,又有如野火春风,反倒越搞越热火了。只是进入东晋以后,由于译经的渐多,官僚士大夫们渐对佛教有了理性化的认识;而一般老百姓却不识字或识字不多,其对佛教的认识仍还停留在极为肤浅的阶段。而这种文化上的差别,最终导致出入唐以后士大夫们多倾心于禅宗,下层百姓们则多喜好净土宗的信仰上的差别。因为禅宗讲心性讲顿悟,讲思辨,需要一定的文化造诣与优雅的心境;净土宗却只需口诵念佛便能横超三世,往生极乐世界,很适合普通劳动人民的文化状况和思想需求。也正是广大老百姓对佛教的认识一直停留在低级阶段,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依旧相信鬼、信神那样去崇信佛教,幻想着能以此改变自己的处境甚至于命运。当然,佛教也深信此情此理,它们在争取国主、争取官僚士大夫的同时,也忘不了争取普通草莽野夫渔子村妇。它善于分清对象,看客下菜,善于因人制宜,投其所好地去做争取工作、去做宣传工作。
北宋李防等辑的《太平广记》,决录了宋初以前的中外僧人编写的佛书,如唐高僧道世编著的《法苑珠林》等。这些书,用十分生动的例子,来向普通人民讲信佛的种种好处。现试举几例给读者看看:
信了佛可逢凶化吉。《太平广记》卷一0三“王令望”条说:王“少持《金刚经》,……忽遇猛兽,……急念真经,猛兽熟视,曳尾而去,流涎满地。”唐人避唐朝开国君主李渊的祖父李虎的讳改称虎为猛兽。这里是讲老虎想吃信佛人却不敢动嘴。卷一o四“银山老人”条说:“饶州银山,采户逾万并是草屋,延和中火发,万宝皆尽,唯一家居中,火独不及”,事后查问,原来这家“事佛持《金刚经》”,方使火不能烧。卷一o七“开(同“年”字)行立”条说;行立“不识字,长庆初常持《金刚经》一卷随身,到处焚香拜礼”,有次遇到十多个贼抢他的货物,因为货物中放了这卷《金刚经》,五六十斤的东西贼竟拿不动,结果不仅他不受损失,连贼也被感动而改恶从善。
信了佛可免罪甚或死罪。如《太平广记》卷一O二“杜之亮”条说:隋仁寿(601—604年)中杜为汉王谅参军,因谅谋反和其他僚属都被捕入狱。杜梦见一僧曰:“汝但念诵《金刚经》,即此厄可度。”杜照办,后来这批人都被处死,但行刑名单上却偏偏漏掉杜的姓名,接着更遇赦得免。卷一o五“三刀师”条说:三刀师俗姓张名伯英,唐乾元中为寿州健儿,为了盗官马迎省其父,被处腰斩,可斩了三刀都未遭损伤,刺史问他,他回答道“昔年十五,曾绝荤血,诵《金刚经》十余年,自胡乱以来,不复念诵,昨因被不测罪,唯志心念经尔。”刺史听了,便赦免了他。他遂削发出家,人称“三刀师”。可见佛法还有大于王法的时候。
信了佛不怕狐狸精迷人。唐人很相信有狐狸精。但《太平广记》卷一O七“于李回”条说:“于李回唐元和八年(813年)举进士下第;有僧劝他读《金刚经》,他听从了,每天念几十遍,中途“因步月,有一美女与言,遂被诱去,十余里至一村舍,戏笑甚喧,引入升堂,见五六人皆女郎,李回虑是精怪,乃阴念经,忽有异光自口出,群女震骇奔走,但闻腥秽之气,盖狐狸所宅。”可见《金刚经》有驱狐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