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釋
註一: 慧能以來,禪宗主要衍化為南岳和青原兩系。青原一系石頭宗後來又分化為曹洞、雲門和法眼三宗,三宗都繼承了希遷的靈源與枝派、理與事、本與末的思想,重視開發內在心性,突出事理圓融,從事見理,即事而真。但三宗也有一定的區別,相對而言,曹洞最重視理事圓融,重視心的本覺,雲門強調一切現成,法眼宗突出「盡由心造」,也講事理圓融。
註二:延壽是法眼宗文益的再傳弟子,他對當時的禪風深為不滿,認為當時一些曹洞宗的禪師一味講非心非佛、非理非事、不懂這種泯絕一切的說法只是參禪的方便而已。如此不相信和否定佛典言教的作用,勢必會流於空疏、放蕩、昏昧、埋沒真心。根據法眼宗的「禪尊達摩,教尊賢首」的傳統,並吸取宗密華嚴禪的思路,把禪宗南宗的頓悟和華嚴宗的圓修結合起來,提倡「直入頓悟圓修」,他力主禪教統一,還積極調和各教教義,宣傳禪淨合一。為禪宗開拓了新的走向,影響極為深遠。
註三:《宗鏡錄.序》卷2,大正藏第48卷,第423頁。
註四:大正藏第48卷,第615頁。
註五:同前註。
註六:《宗鏡錄》卷1,大正藏第48卷,第418頁。
註七:《宗鏡錄》卷8,大正藏第48卷,第458頁。
註八:《宗鏡錄》卷2,大正藏第48卷,第424頁。
註九:大正藏第48卷,第958頁。
註十:《宗鏡錄》卷2,大正藏第48卷,第424頁。
註十一:《景德傳登錄》卷30<南岳石頭和尚<參同契>>,大正藏第51卷,第459頁。
註十二:《景德傳登錄》卷25<杭州報恩寺慧明禪師>,大正藏第51卷,第410頁。
註十三:《景德傳登錄》卷25<杭州靈隱寺清聳禪師>,大正藏第51卷,第413頁。
註十四:《景德傳登錄》卷26<溫州瑞鹿寺本先禪師>,大正藏第51卷,第427頁。
註十五:《五燈會元》卷10<清涼文益禪師>,中華書局,1984年10月出版,中冊,第560-561頁。
註十六:《景德傳登錄》卷25<天台山德韶國師>,大正藏第51卷,第408頁。
註十七:宗密《禪源諸詮集都序》,缣田茂雄註譯本,《禪語錄》九,筑摩書房,一九七九年,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