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佑录》卷12〈自书经〉。
[4][4] 《佑录》卷12〈齐太宰竟陵文宣五法集录序〉。
[5][5] 《华严经传记》卷1。
[6][6] 吉藏《三论玄义》卷上。
[7][7] 《华严经传记》卷2。
[8][8] 《高僧传》卷8本传。
[9][9] 《高僧传》卷10本传。
[10][10] 《华严经传记》卷1。
[11][11] 《洛阳伽蓝记》卷2〈崇真导〉,卷4〈融觉寺〉。
[12][12] 《华严经传记》卷1。
[13][13] 《续高僧传》卷6本传。
[14][14] 在《地论》译出前,还有鸠摩罗什译出《十住毗婆沙论》,解释《十地品》中第一地和第二地部分内容。原经一地和二地主要讲小乘佛教的教理,所以《十住毗婆沙》所提问题及回答多是局限于小乘教义,解释名词术语多引《阿毗昙》,并无多少发挥。至于所谈菩萨行,反而成了点缀。因此,它在华严学发展中的影响就微乎其微。
[15][15] 《地论》卷1。
[16][16] 《地论》卷1。
[17][17] 《地论》卷3。
[18][18] 《地论》卷1。
[19][19] 上引均见《大乘义章.六相》。
[20][20] 《华严经.如来光明觉品》。
[21][21] 《华严经义记》。
[22][22] 《华严一乘十玄门》。
[23][23] 《演义钞》卷10。
[24][24] 《注华严法界观门》。
[25][25] 《宋高僧传》卷6本传。
[26][26] 《五教止观》。
[27][27] 《华严一乘十玄门》。
[28][28] 《新华严经论》卷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