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卡斯塔尼达主要使用明晰纤维理论解释各种现象,也用明晰纤维的某种组织结构解释tonal和nagual。他把tonal和nagual解释成第一注意力与第二注意力,而第一注意力和第二注意力分别对应了明晰生物聚合点的不同位置。按这种解释,tonal和nagual就是被聚集点聚集起来的明晰纤维,聚合点在某个特定位置聚集起来明晰纤维会使人知觉到一个有秩序的世界,这种聚集状态就是tonal,也称为第一注意力。在别的位置聚集起来的明晰纤维使人知觉到不同的世界,这种状态称为nagual,也称为第二注意力。在聚合点移动过程中会出现瞬间散开,照亮广泛明晰纤维的状态,称为展开知觉之翼,如果能保持在这种状态,称为第三注意力。
按这种解释,物质世界是一个只存在于我们知觉中的幻相,实相是明晰纤维世界。人类是明晰生物,明晰纤维象电缆一样穿过明晰生物,明晰生物通过聚合点接收来自明晰纤维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形成物质世界的知觉。并没有物质世界或个人世界,对应于个人世界的是向明晰生物传送信息的那一组明晰纤维,个人世界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明晰纤维组之间的相互影响。
2.唯识学
2.1.业力和明晰纤维的联系和差别
明晰纤维理论和业力理论有着深刻的联系,它们都是物质表象之下的深层结构,都在影响和决定着表象物质世界,明晰纤维的信息也来自意识,而且会在生物死后继续起作用。从这些相似性看,甚至可以说明晰纤维就是业力的形象化描述,它更形象具体、解释现象更方便。但二者有一个根本不同,唐望不接受轮回学说和因果律,认为人死后能量茧解体、生命即告结束,人一生中形成的明晰纤维不会消失,并且会继续起作用,但生命主体已经不存在,也就谈不上三世因果了。所以,这种解释还是把明晰纤维当作一种物质,而把明晰生物当作特殊的生物体,就象人的肉体是由物质组成的一样。所以,明晰纤维理论只是实相幻相理论,没有真正触及主客关系。
业力也是决定表象物质世界的力量,但它和主体密切联系,并且跟随主体轮回不坏,所以要用阿赖耶识来解释业力。这一点与唐望体系存在根本性分歧。但在讨论外境与业力的关系时,则不妨吸收明晰纤维理论的解释。
2.2.两种唯识学
强调知觉的作用是唐望体系最突出的特征,认为物质世界仅存在于知觉,明晰纤维向明晰生物传送信息产生知觉的解释似乎更接近卡斯塔尼达后期的理解。但书中也经常有用物质世界的观点解释特异现象的情况,比如有一套相当完整的多世界理论,还有世界连线理论、能量地点理论、无机生物理论等等,关于梦境的解释中也承认梦境的真实性,tonal和nagual的描述中有时也有把tonal和nagual当成个人境界的意思。应该说唐望的体系是多层次的,至少在某些理论中是承认物质世界存在的。承认或不成为外境的解释都可以成立,唐望并没有做出选择。唐望自己以实践为主,并不想构造理论体系,可以多层次理论并行。卡斯塔尼达自觉的收集唐望的描述构造理论体系,但没有完成。
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唯识学中,唯识学中有大量外境唯心所造的论述,但却没有说明八识中哪个心识变现外境,怎么变现。解释成存在外境,外境是根据种子变现的也说得通,解释成由八识种子转起意识,外境仅仅存在于意识之中也说得通。这就是两种不同的唯识学。由于经典中没有进一步理由,只能说两种解释都有可能。
2.3.有外境唯识学
考虑到我们关于外境的直接经验和经典中大量关于外境的描述,认为存在外境的解释应该更合理一些。有外境唯识学认为,确实存在一个类似物质世界的个人世界,这个个人世界是深层心识变现的。就象明晰生物根据明晰纤维的信息聚合出世界一样,深层心识根据业力的信息建立起一个知觉模型,这个模型就是个人世界。业力是建构模型的素材,对模型有决定作用,但在建构过程中也有综合和创造,业力都是经过变形和改造后表现出来。
2.4.无外境的唯识学
在《论佛教的认识路线》中我就论述过,外部世界对意识来说是一个黑箱,里面到底是什么根本说不清,只要能向我们传达这样一套感觉信息就成了。经典中关于外境的描述可以认为是随顺众生的方便说。如果选择这样一种解释,那么意识通过感觉通道获取了一些信息形成外境知觉,外境仅仅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关于外境的信息都是深层心识向我们传送的,这信息被编排的非常巧妙,让我们知觉到一个非常逼真的物质世界,实际上却仅仅是信息编排的巧妙结构。我们认为不使用外境则难以解释的所有现象,都是深层心识的巧妙安排骗了我们。不仅不需要物质世界,连类似物质世界的个人世界也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