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宗派 >> 中国唯识宗 >>

法相唯识学复兴的回顾

分享到:
法相唯识之学,由公元四世纪顷出世的无著、世亲兄弟发扬光大,以其谨严的学风、细密的思辨,组建起“万法唯识”的庞大思想体系以解释宇宙万象及解脱成佛的原理,成为印度大乘佛学高度成熟的标志。其学传扬不久,即输入中土。先有天竺僧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佛陀扇多于北魏永平元年(508)至洛阳,译出法相唯识系的《深密解脱》、《摄大乘》等经论,门弟子竞相讲习阐释,形成“地论宗”。其后,西印僧真谛于萧梁中大同元年(546)应请西来,其传译以法相唯识学为主,门下形成以弘讲《摄大乘论》著称的“摄论宗”。至唐初,玄奘大师冒禁只影孤征,远赴西竺留学,得护法一系法相唯识学传承,辩才智慧,震动五印,归国译述,门下英才济济,宏开慈恩一宗,法相唯识,一时蔚为显学。然传承未久,即告绝嗣,玄奘三传弟子智周之后,慈恩传承无考。会昌法难中,唯识学典籍多有散佚,虽有五代永明延寿、元至清初云峰、高原、通润、广承、大真、智旭、王肯堂、王夫之等人著书阐发唯识义理,但慈恩专宗已不复存在,因典籍不备,师承中断,后人对唯识学的阐述难免有未能尽合唐代慈恩学之处。清初以后,法相唯识凋零无闻,再不见有这方面的著述问世。   清末民初,沉寂已久的法相唯识学,碰到了复兴的大好机遇,被一批教界、学界杰出人士选为传统文化中最堪以回应西方文化挑战的法宝、最为当机的法门,热情研习弘扬。法相唯识学的复兴,不仅是整个中国佛教复兴运动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也是整个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文化史上的一件不容忽视的大事。面临世纪之末,对本世纪初的这件大事作一番回顾总结,对于中国佛学、中国文化的重建,是很有意义的。
教界研习唯识学的盛况
 与唐代慈恩宗学仅在寺僧中师资相传不同,近代法相唯识学的弘传,居士和学者起了较僧尼更为重要的作用,出现了由居士主持的专弘唯识学的教育机构支那内学院、东方文教研究院、玄奘学院,乃至专弘法相唯识的佛教团体三时学会、法相学社、法相学会等。
  法相唯识学复兴的发动者,当推近代佛教复兴运动的首发轫者杨文会居士,在他创办的“祗园精舍”里,培育出了僧俗两界弘扬法相唯识的旗帜性人物太虚和欧阳渐。1910年,杨文会创立佛学研究会,以促进义学研究、纠治禅宗荒疏教义之流弊为宗旨,教导学人须彻底通达因明、唯识,高推唯识学为“末法救弊之良药”,“参禅习教之士,苟研究此道而有得焉,自不至颟顸佛性、●侗真如,为法门之大幸也。”(杨文会《十宗略说》)杨文会规模弘广,门下多才,专长法相唯识学者有欧阳渐、章太炎、孙少侯、梅光羲、李证刚、蒯若木等人。僧界弘扬唯识的主将,是佛教革新运动的领袖太虚大师。他早年精研唯识,颇有心得。虽然统观全体佛学,融会贯通,主张八宗平等,不专承某宗某派,但从应机弘法的角度,特别强调法相唯识学的重要性。认为科学进步,神教失其依据,哲学降为科学之附庸,陷于唯心、唯物之聚讼,唯有唯识学,可满足新近学术思想上最要之需求,提供给世人一种能善用科学而不被科学所迷误的真自由法,为人类思潮别开生面。太虚对佛教义学的讲述,明显侧重唯识,其《全书》中专阐唯识者达5册、50余篇,内容涉及唯识学的方方面面。其中主要者,曾编为《法相唯识学》一书,由商务印书馆于1938年出版,影响颇大。太虚所创办的武昌、闽南、汉藏教理等佛学院,都将法相唯识学列为最重要的必修课程。以太虚大师为中心,形成弘扬法相唯识学的重要一派,其特点是注重从圆融贯通和应时契机的角度,联系近代科学、哲学和现实人生以诠释唯识学,赋古学以新义,作为革新佛教的重要理论基础。
  太虚门下及太虚创办的佛学院毕业的学僧中,精于唯识、从事弘扬者甚众,重要者有芝峰、正果、印顺、法尊、福善、度寰、法舫、慈航等。芝峰(1901—1966)长期任《海潮音》编辑,在该刊发表唯识方面的论文多篇,并从日文译出《唯识三十论讲话》,颇受读者欢迎。正果(1913—1987)长期从事佛教教育工作,主讲多在唯识,其《佛教基本知识》,是一本以法相唯识学观点编写的佛学概论。法尊(1902—1980)以翻译藏文佛典为使命,晚年译出陈那《集量论》、法称《释量论》及依僧成注释编译的《释量论略解》,撰文依藏传格鲁派之学阐述唯识义理,对法相唯识学的弘扬贡献重大。印顺(1906—)在佛学研究上成果累累,其《唯识学探源》一书,溯唯识思想之源于原始佛教,为近代唯识学研究的力作。福善(1915—1947)发表有《三唯论》、《安难陈护四分义之看法》等唯识学方面的论文。法舫(1904—1951)曾主编《海潮音》,赴印度、锡兰留学任教,撰有《唯识史观及其哲学》等。慈航(1895—1954)四十年代赴南洋、台湾弘化,创办“弥勒内院”开讲唯识、因明,有《成唯识论讲话》等著述传世。太虚一系僧伽中,遍能、惟贤、雪相、惠庄等法师,近年来还在佛学院校讲授法相唯识。此外,僧尼中弘扬唯识学而有影响者,还有守培、巨赞、蕙庭、应慈、默如、清净、世光、佛悦等。守培(1884—1955)曾创办“玉山佛学社”,讲经说法,著述不辍,所撰《新八识规矩颂》、《唯识三十论释》、《真实义品略解》、《唯识新旧两译不同意见》等,在唯识学坛上独树一帜。巨赞(1908—1984)法师所撰《评熊十力所著书》,对熊十力关于唯识学的误解作了评判。传扬东密的持松和“教宗华严、行在禅宗”的应慈二法师,也有唯识方面的著述。
  在居士界,弘扬唯识者更多,其中影响最大者为所谓“南欧北韩”二大系。“南欧”即杨文会门下所出欧阳渐(1870—1943),人称“宜黄大师”者。杨文会逝世后,他遵师遗嘱经办金陵刻经处,校刻佛典,与李证刚、桂伯华等创立佛教会,设研究部招收学员研习佛学。1922年,与章太炎、陈三立等发起建立“支那内学院”,自任院长,一时名流如吕澄、姚柏年、汤用彤、梁漱溟、梁启超、陈铭枢、王恩洋、黄树因等,皆入“内院”,拜投欧阳门下学习唯识。抗战中,“内院”迁至四川江津,至1952年停办,三十年间,先后入院学习者达数百人之多。欧阳渐虽不专主一宗,自称“得佛法全体之统绪”,然立足点实在法相唯识。他十分重视佛典之整理考究,组织内院师生编刻了法相唯识要典、章疏百余卷,又精选重要经论,校刊订正,编成《藏要》三辑流通,至今尚为学界所重。欧阳渐气概雄毅,学风谨严,对佛教、佛学持独特主张,在当时佛教界形成了与太虚相轩轾的一派。欧阳渐关于唯识学著述,有《唯识抉择谈》、《唯识研究次第》等三十余种。欧阳渐弘法事业的得力助手和继承主持者,是吕澄(1896—1989),他自1918年应欧阳渐之邀协助筹办支那内学院起,数十年全力投身于佛学研究,先后任内院教务长、院长,通梵、巴、藏、英、日等文字,对佛学作了全面的研究,硕果累累,贡献重大,在法相唯识学方面有《因明入正理论讲解》、《因明纲要》等著述,并从藏文译出唯识要典《安慧三十唯识释略抄》、《观所缘缘论会释》、《集量论释略抄》等。他承欧阳学统,独尊法相唯识学为纯正佛法,对中土台贤禅诸宗持否定态度。欧阳渐门下弘扬唯识的居士,还有王恩洋(1897—1964)、黄树因(1898—1925)、黄忏华等。王恩洋于1929年在家乡四川南充创办“龟山书院”讲授佛、儒二学,1942年举办“东方文教研究院”授徒讲学,佛学方面以弘讲唯识为主,有《唯识通论》、《八识规矩颂释论》、《摄大乘论疏》、《二十唯识论疏》、《因明入正理论疏》等唯识学专著。黄树因曾广搜藏文法相唯识典籍16种,又远赴印度搜集梵文佛典,准备翻译,不幸英年早逝。其胞兄黄忏华终身致力佛学研究,有《唯识学轮廓》等传世。曾游学于王恩洋所办龟山书院的唐仲容(1926—),数十年钻研佛学孜孜不倦,目前在四川省佛学院讲授法相唯识学,常有论文发表于《法音》等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