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学教育 >> 国外佛学教育 >>

两岸佛学研究与佛学教育的回顾与前瞻(3)

分享到:

⑤历史性作品较多,哲学类作品较少。

     拙文发表迄今以过八年,这八年来,我觉察到大陆佛学界的学风有逐渐转变的趋势。目前,持唯物主义治学的佛教研究者已较少见。新生代的作品,从事专题讨论者也逐渐增加。大体而言,新生代学者似有逐渐专业化的趋势,横跨不同学门的佛教研究者已越来越少。

     不过,在国际研究成果的汲取及国际佛学生态的关怀方面,愿意注意的人还是不多。此外,也许是限于经济条件或其它原因,大陆的研究机构,对于为数甚多的日文佛学工具书似是不甚措意。自十九世纪以来,日文佛学工具书至少出版过六百种以上。其中《望月佛教大辞典》、《梵和大辞典》、《世界宗教大事典》、《佛书解说大辞典》、《佛教语大辞典》、《大藏经全书解说大事典》、《大正藏辞典》……等,都是对研究工作甚有帮助的工具书,如果不能应用或不愿应用,是颇为可惜的。

四、前瞻与愿景

     此上所述,是我对海峡两岸佛学研究或佛教教育的若干考察。此下则拟对未来两岸的佛学教育与研究提出若干建言及愿景,以就教于专家。

(一) 吸收十九世纪以来的佛学研究成果

     十九世纪以来,自欧洲影响及于日本、美国的佛学研究方法,在文献学(原典的校勘、整理、翻译、诠释)方面,在佛教语言(梵、巴、藏)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在佛教历史的考订与解释方面,在汲取社会科学、哲学、宗教学等研究方法进入佛学研究领域的方法学方面,在大藏经的整理方面,在工具书的编订方面……都有迈越前人的卓越成果。

     一个现代的佛学研究者如果完全不应用这些成果,而只是依据汉译的若干经文去依文解义一番,这就像现代人煮菜时不用电炉、瓦斯炉或微波炉,而只是辛苦地钻木取火一般,是耗时耗力而成果不彰的。

(二) 信仰式的佛学研究者,应该精研若干论典

     这是专指佛学院所的学员而言。这类研究者以信仰为研究佛学的出发点,将来可能成为引导他人信仰弘法师。因此,他们对佛法的理解,便不能散漫失序、毫无思想体系。而要建立思想的最佳方法,便是精读、熟读古代大德的重要论典,如:《俱舍论》、《摄大乘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等书。当然,能精读《大毘婆沙论》与《瑜伽师地论》尤佳。将古代论师所建构的佛教思想体系涵容于内心,对于日后探讨佛法大义、诠释修行层次、或引导他人趋入佛法等,都有极大裨益。

     当然,佛学要典多如牛毛,重要典籍决不止此而已。问题是人生之时间有限,现代人之外务与外学又较古人驳杂甚多。因此,精读书目如果开列太多,则现代人必罕有能卒读者。因此仅列上述诸论。至于其它重要佛书之须略读或精读,自可再依个人须要或兴趣加以订定。

 

 

页154
 两岸佛学研究与佛学教育的回顾与前瞻
 鉴往知来: 两岸佛学教育研究现况与发展研讨会
论文专集(2002.04)
 

     二十世纪佛学名家吕澄曾为支那内学院订出「内院佛学五科讲习」之书目,共计五十部书[6]。衡诸现代年青人的程度与毅力,恐怕少有人能卒读此数者。古代西藏格鲁派必修五部大论(《释量论》、《现观庄严论》、《入中论》、《戒律本论》、《俱舍论》)。其中书目容或可以再议,但是只选五部大论,便让人觉得较易毕业而不至徒然「仰之弥高」。

(三) 两岸佛学界应共同戮力建构一座「汉藏佛学研究中心」,以为全世界研究汉藏二系佛学的基地。

     这是笔者多年来的构想之一。多年来,学界对此一构想,呼应者少。时至今日,抛开政治意识不谈,其它条件其实已愈来愈臻成熟。这一构想的愿景略如下列:

①此一机构是举世佛学界之中,规模最大的汉藏二系佛学研究机构。此中所谓的「最大」,是指所收藏地的汉藏佛学文献最多;研究人员资质佳、数量也多;所发行之学术刊物水平最整齐,所发表之研究论文在国际学界有举足轻重之地位等等。当然,也希望硬件设施也具有国际水平。

②此一机构之下,可以开设汉藏佛学研究所,招收博硕士级学员。

③机构每年的学术大会,是举世佛学界所瞩目的指标性学术研讨会。

这一愿景的实现其实并非绝顶困难,甚盼两岸有心人能为缔造佛学研究的新纪元而共同构想,共同戮力以赴。

 

附注:


--------------------------------------------------------------------------------

(1) 拙著〈当代中国人的佛教研究趋势〉,收在拙编《当代中国人的佛教研究》一书1至24页。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台北‧商鼎版。

(2) 此处之研究人员,必须符合四项标准。参见注(1)所引之拙著第4页。

(3) 参见《香光庄严》六十六、六十七期,及《中华佛学学报》十四期上之如石法师二文。

(4) 参见《Buddhist Hermenutics》(《佛教诠释学》),D. S. Lopez, Jr.主编一九八八年夏威夷大学出版。《批判佛教》,夸谷宪昭著,一九九0‧东京‧大藏版。吕凯文《当代日本「批判佛教」研究》,一九九五年政大硕士论文。

(5) 同注(1)所引书,19至21页。

(6) 吕澄〈内院佛学五科讲习纲要〉,收在《吕澄佛学论著选集》(二),585-604页。一九九一年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