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宗教局、厦门市宗教局领导、各位大德、法师、各位老师、各位同志:
今年1月,中国佛教协会在上海市召开了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根据会议的部署,又经省宗教局同意,福建省佛教协会决定召开福建省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今天,这个会议在厦门南普陀寺隆重开幕了,出席今天会议的有省宗教局、厦门市宗教局和泉州市、福安市、莆田县等宗教局的领导、省佛教协会、福建佛学院、闽南佛学院和各地佛学苑、培训班的有关领导及会务工作人员,共达52人,真可谓群贤毕至、缁素咸集。我谨代表福建省佛教协会向与会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现在,让我就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的主要精神和本省佛教教育工作的回顾、本省佛教界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本省佛教教育更上一层楼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与会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集中智慧,发扬优势,挖掘潜力,办好本省佛教院校,尽快地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佛教人才。
我与学诚、了法两法师参加了今年1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会议着重指出:当前所培养出来的佛教人才,远远不能适应佛教事业发展的需要。不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讲,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正如赵朴老在开幕会上所强调的那样:“当前佛教教育工作的形势还是相当严峻的,从深层次来说,今天我们培养的人才合不合格,将决定将来中国佛教事业的兴衰存亡,决定中国佛教的走向、命运、前途。我们,尤其是老一辈的佛教徒,要看清培养佛教人才面临的严峻形势。”赵朴老这语重心长、振聋发聩的讲话是足以引起我们深思与反省的。
我还想对本省的佛教教育作一回顾,可以说,我们起步较早,也有优良的传统。蜚声海内外的闽南佛学院创办于1925年,至1937年因抗战爆发而中辍。在这十二年中共培养了200余名学僧,这些学有成就的学僧,当时不仅遍布海内外,而且很多成为各大丛林的栋梁。此外,福州鼓山的法界学苑,也培养了一些人才,这是历史上的状况。应该大书一笔的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全面落实,绍隆佛种、培养佛教人才的问题排上了省佛教协会的议事日程:1981年至1983年省佛教协会在福州鼓山涌泉寺与崇福寺分别举办了四期佛学培训班;1983年,经省宗教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办了福建佛学院;1985年闽南佛学院复办;1987年泉州佛学苑又开办。除这三个院校外,目前全省还有7个各种类型的佛学培训班。在党和各级政府与宗教部门的关怀指导下,迄今为止,福建佛学院共毕业了四届僧,达313人;闽南佛学院毕业了二届学僧,达99人;泉州佛学苑毕业了一届学僧,为20人,这三个院校共毕业了学僧432人。我们办学的宗旨很明确,就是培养出来的学僧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要遵纪守法、爱国爱教。在教学实践中,强调学修并重、具足正信、坚持人间佛教思想,强调从严治校、从严治学。我们的学僧在佛教学识、道德修养、文化水平方面层次均较高,这已得到海内外的一致好评。他们至今或从事佛学教学,或从事佛学研究,或从事寺届管理,遍布于八闽寺院、佛教院校或各级佛教协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佛教事业作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可以说成绩是主要的,可喜的。在教学中,鉴于学生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这一现状,我们还设置了文化补习班、养正院等,使文化程度较低的学生先打好基础,再进一步深造。这样在初步形成系列教育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毋庸讳言,在以上成绩的背后,我们还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忧之事,纵观全省佛教教育的情况,有以下几个问题较为严重:
1.全省佛教院校的领导机构还不够健全,各院校中以院长为首的政治思想工作能力较强、成员各有专长、分工协作、团结、负责的领导集体班子还尚未形成。2.师资欠缺,不论从数量与质量上看都难如人意。一些院校教学人员与工作人员队伍很不稳定,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不能安下心来工作。3.各种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还有待完善、充实,同时也缺少教学管理的人才。4.教材也不够系统、规范,缺乏统一的科学的编排。5.教学安排、教学方法方面也存在呆板、盲目的倾向。而最感棘手的是经费欠缺,除了政府资助夕D、,我们的经费没有固定的来源。这些都是在这次会上所急待解决的难题。
至于本省目前佛教界的情况又是如何呢?其实形势也是相当严峻的。虽然省内有僧尼居住的寺庙多达2750座,僧尼有10200多人,但人才奇缺的矛盾已日见加剧。同时僧尼中还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差、老化、青黄不接的现象。而尤甚者,僧人内部搞不团结、拉山头、党同伐异;有的整天热衷于赶经忏谋私利,封建迷信那一套东西,有死灰复燃的趋势。总之,整个寺庙管理水平十分低下,正像赵朴老在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不说别的,就拿管好寺院来说,我们现有的人才连这一起码的要求都不能适应。”真是问心有愧啊!
时不我待,如何迅速扭转这严峻的局面“迥狂澜于既倒,障百川而东之”呢?抓好佛教教育,使本省佛教院校更上一层楼,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佛教人才确是燃眉之急。基于这个共识的基础上,最后我想提些措施、看法,供与会者参考、讨论。
首先是解决经费欠缺问题。以前我们在落实佛教房产政策以及修庙、塑像、开光、升座等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还是很不够的,以致造成了使用上的失调,钢没有用在刀刃上。这次会议就要吁请全省佛教徒、各级佛教协会、各大丛林、诸山长老,立即行动起来,齐心协力,集中主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培养合格的佛教人才这大事办好。如何调动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了使本省佛教教育事业得到有力的经济保障,省内是否也应成立“佛教文化教育基金会”?请大家议一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