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学教育 >> 教內佛学教育 >>

佛教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分享到:
教乃教书,育乃育人;教育是教书育人。现代佛学教育,在总体上看学院林立;在表面上看,气势不凡;在内容上看,水平不高,程度堪忧。只有表面文章,没有内在的实际;只有总体上的多,而没有内在的精,根本经不起实践的考验,就这样的现时情况,还要出人才,出匠器,真乃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一、现代中国佛教院校的情况
  (现代一词的时限是从1980年以来,因佛教院校在文革期间全数被关,直到80年才得以恢复,这样,我就从此时开始说起。)
  现代中国的佛学院(高、中、低)不下三、四十所,中级以上的就有一、二十所,此中有中国佛学院,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天宁佛学院,宝华山律学院,甘肃省佛学院,福建省佛学院,闽南佛学院,峨眉山佛学院,五台山尼众佛学院,普陀山佛学院,哈尔滨极乐寺佛学院,云门佛学院,江西佛学院,江西尼众佛学院,九华山佛学院,重庆佛学院,湖南省佛学院,四川省佛学院,四川尼众佛学院,上海佛学院,河北省佛学院,岭东佛学院,宁海慈云佛学苑,天台山佛学院,等等。要罗列的佛学院,可能还不只这些,可就现代来说,这些佛学院都算是有些模样的。如:
  中国佛学院,可说是中国佛教的最高学府,现代佛学的圣殿,但因师资不足,资金缺乏,也是无法让圣殿发光。
  闽南佛学院,现代佛教教育的重镇,自1925年创办以来,人才可以说是辈出,可是,在师资与资金都不缺少的情况下,还存在着师资队伍素质不高,佛学教学水平的不足,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够,业务能力较差的情况。
  福建佛学院,在已故的妙湛大和尚,圆拙律师的关怀下,已经成长成为一所比较正统的佛教院校,可是,师资与资金都不足,教学水平自然无法提高。
  普陀山佛学院,自成立以来,虽在妙善大和尚的支持和领导下,已经初具规模,但师资严重不足,生源不够。
  如上四所学院的简介,可以看到现代佛学院的一些现状。从此,就让我来发表一些愚见吧!
       二、佛教教育、教学
  1、佛之教育:
  台湾台北华梵学院院长晓云法师有一本《觉之教育》,其认为佛教的教育是觉的教育,我很赞同这样的提法,并且我更认为,觉之教育并不是佛教所独有的,现代社会教育也是讲究这一点的,即启发式教育,让学生能自己去领悟,去思考,去解决问题。柏拉图说:教育的目的是使人通过“认识你自己”趋向那绝对的善。蒋梦麟说:“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单单强调学生的兴趣,那是舍本逐末的办法。”
  佛在二千五百年前就利用这样的方法去教育他的弟子,而在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这些佛子还没有学会这种教育的方法,实在是令人悲哀的事情!
  佛经当中随处可见佛的教育事迹,如:
  A、《楞严经》中,佛问阿难“心”在何处,便有阿难的“七处诤心”,使阿难真的摸不着头脑,不知心在何处。要让有些人看来,佛很无聊,为什么不直接的告诉阿难,让自己的表弟如此难堪!也有人可能会说:“佛很逗,什么事都要难为别人一下,”可是,就会有一种申明大义的人,说佛如此英明,能让阿难体悟真心,发明智慧,确实的了知楞严大定的意义。
  B、《妙法莲华经》中的三周说法,佛为度有缘,而以不同的方式方法说法。第一周,度上根利众,佛就法体而直说诸法实相,十如之理;开三乘之权,使其了悟一乘之实。此时只有大智舍利弗一人解悟授记,即《法华》‘方便品’中所谈。第二周,譬说周,乃佛对法说周不悟之中根者,更做三车一车之说。初许三车是施权,后赐一车是显实,使之了悟一乘之理。第三周,乃佛为不能了解上述二周之下根者,说其宿世为大智胜佛下之一乘机种,使彼等了悟宿世久远之机缘而得悟,此便是宿世因缘周。佛陀在此不厌其烦的用这么多的方法去度众生,真是悲心可视呀!
  C、《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据‘入法界品’载,善财童子遍求法门要义,初参文殊师利菩萨,复游行南方,先参德云比丘,次第辗转指示,终参普贤菩萨,即得一切佛刹微尘数三昧门。善财如是历一百十城,参五十三位善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就如现代所说的开放式教育一样,而这种教育方式在佛陀时代就已经实行了。
  三个例子,可知佛教在教育方面的成就。佛陀是大智大勇之才,所以可如意说法教,在教学中,有着高超的技能,能让成千上万的众生以“一音闻法,随类而得解”,这才是真教实育啊!
   2、佛教教学;
佛教的教学工作是无处不在的,所谓佛教的教就是教学的教,即用佛法的广大深理去教育无边的苦难众生,让苦难的众生能学佛法,能体悟到佛法,更能证佛之正觉法性。
  佛陀自转法车仑以来,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中,佛教就是以学院的教学方式来弘传的。在印度有竹林精舍,给孤独园,以及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学院,可能也是最大的学院──那烂陀寺。
  那烂陀寺分八大院,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所载,本寺为七世纪时印度第一大寺,僧徒常达万人,修学大乘及小乘十八部,吠陀、因明、声明、医方、术数等。盖本寺初期为唯识学派之中心,其后演变为密教之中心。大乘有宗著名的论师,如护法,德慧,护月,坚慧,光友,胜友,智月,戒贤,智光等人都曾先后在此讲学,担任本寺住持。
  佛法初传中国,多数弘法活动是以讲经说法为主的教学式传播。现存于云南的上座部寺院还保留着学校的功能,寺中的出家人即是教学者。历史上有很多记载,文人骚客都在寺院中有初学的过程,到了明朝,便有了讲寺的出现,直至民国年间,中土兴起办学之风,就有了闽南佛学院,支那内学院,武昌佛学院等。关于寺院教学最明显的即藏地的诸大寺,每个大寺中都有自己的学院,学员都有上万人或几千人,并有辩经的地方,有正规的学制,有统一的教材,教学工作很成功。
    三、佛教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现代)
  近期或是近年来,一直听到的,看到的以及我所想的,都是佛教教育。一个困扰着中国佛教的大题目,也是当今佛教的大难题!有不少教内大德、长老、法师和教外的专家学者,这些有识之士,饱读之士,纷纷润笔挥墨,为中国佛教教育献计献策。有曰:“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么多的教内教外的人士,没有一个臭皮匠,个个都是诸葛亮。但这些诸葛亮都是文字的,嘴巴上的,没有一个象臭皮匠那样实践出真知的!这也许是时代的“英雄”,只说不做的吧!
  有人有理想中的佛教教育,可是,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理想现实化呢?每日不甘默默的本职工作,到处开会、讲经。当然,有理想是好的,开会、讲经也是提高个人的自身水平和自身价值。然而,本职工作都不去认真的做好,那理想不是妄想吗?那开会不是混吗?其他的也就不需说了!记得“理想者”讲课时与学生漫谈,是真的“漫谈”,漫无边际的瞎谈,并不是以启发式的方法来谈论专题性问题。这样学生上课确实很轻松,可是学生得到了什么呢?做为法师的又给与了他们什么呢?理想化的东西是不可取的,应该把所想的实践于自我的本职工作中,让学生,让自己都能得到受益,这样才有说话的权利,如果空谈大家都会!甚至有的佛教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根本没有方法,就是一位“鸭工”,只会灌输,不知让学生消化;语言生硬,没有吸引力;动作死板,没有灵活性;上课只有理论的表述,没有实践的论证,不能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