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港澳佛教 >> 综论 >>

觉光法师谈香港佛教及佛教的社会责任(3)

分享到:

  五、佛教有承载文明,弘扬多元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责任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曾说过:「宗教除了具有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以外,还具有文化性。」。香港佛教界多年来从事发掘、整理、出版佛教文献、收藏和保护佛教文物、组织人员编辑、撰述宗教著作等等。各佛教团体常年不断地出版各类佛教文献书籍,设置图书馆、佛学书局等多间佛教文化机构。其中《香港佛教》月刊创刊至今已有四十五年历史,已出版五百五十一期。香港佛教联合会设有佛学课本编纂委员会,编印小学、初中和高中佛学课本。香港佛教文化协会于1998年出版了《佛梅电子大藏经》,不仅是世界第一部汉文电子大藏经,而且在当时是收录经典最多、集佛教经典、佛菩萨像及佛教梵呗于一体的能永久珍藏的汉文版电子大藏经,集中体现了香港佛教四众同人利用现代科技的智慧结晶和团队协作的劳动成果,开辟了佛经流通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佛教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体现在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和文学的各各方面。乃至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都融汇了佛教的理念,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加了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对继承、开发和延续各地区的传统文化起到积极作用。

  教育是人类文明的传递。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要靠教育。佛教是生命的教育,认为教育的目的并非完全是知识的累积,而更需要心智的培养及道德的养成。香港佛教积极参予社会教育,兴办学校,推行佛化教育。至今共办有政府津贴中学二十四间,小学二十间,非牟利幼儿园十八间。另办有三间特殊学校,与及大学大专佛学系等,各级学额共超逾十万多名,历年造就人才不少。禀承有教无类的精神,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各种程度智障的学童提供适当的教育,协助他们尽展潜能,使能独立生活及适应和溶入主流社会。佛学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意义和教育价值,通过修读佛学课程和校园佛化文化的熏陶,结合认知与情意领域教学目标,把佛教情操与人文思想和现世精神密切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对佛教的正确认识,明了佛陀思想的真实含意,领略佛教对现实人生的意义,促进学生认识自己、了解生命,珍惜社群,启发慈悲善性和智慧觉醒的心,并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践。佛教团体参予社会教育,发挥正面功能,以“教之以学,育之以德”为宗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就莘莘学子,培养建设社会的栋梁之材。

  此外,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在香港佛教团体和信众的资助下,开设佛学研究中心,培养佛教高级研究人材,推动了佛教学术事业的发展。香港佛教与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孔教和道教五大宗教,本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宗旨,成立六大宗教领袖座谈会,响应不同国际年的主题和社会共同问题,充分发挥各自宗教的信仰理念与践行方式,各尽所能,各显所长,造福社会,利益人群,以实际行动实现宗教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合作。

  香港是介于东西方之间,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社会的一个国际都会,佛教的弘传和兴盛对以华人为主的香港社会来说,对延续中国传统文明,促进华人文化的发展以及中西文化的多元兼容,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发挥了积极意义和历史功用。

  结 语

  佛教是世界上较为古老的宗教,流传至今有近二千七百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超越了时空和文化的藩篱,辗转流布全球各地,焕发生生不息的生命光华。佛教的缘起法则,演示了生灭无常的宇宙真理,提醒我们活在当下的重要性。履行佛教在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责任,不仅是社会对佛教的要求,也是全球佛教适应时代的共同趋势,更是佛教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香港佛教是世界佛教的一份子,更是大中华佛教的重要成员。希望与全球佛教同道一起,共同做一个智者、善者、行者,保持诚心、决心、信心,发愿尽力、尽职、尽责,努力回报社会、服务社会和贡献社会。

  希望我们以务实的心态,坚定的信愿,积极的事功,加强自身建设,应因时代发展,考虑佛教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维护世界和平。我们相信全球佛教可持续发展的远景必定是光明灿烂,前途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