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儿呢,消文就是这样的。我再稍微说一下。十相为什么要这样排?因为菩萨修学的关键是认识宇宙人生的真实相,怎么认识?只能用三量认识,现量就是无漏般若智亲证,还有圣教量和比量,除了这三量以外,你没有别的法子。注意这里我说的现量,我们因明中说的现量与这是有差距的,注意区别。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只能凭圣教量、比量,目下我们还用不上现量。我们依圣教量引发大菩提的因性,了解佛法的真实义,依之修行,积聚资粮,得般若智,以般若智来把握宇宙人生的真实,这就可以转凡成圣。要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理,就要能界定真实,真正了知缘起,缘起有亲因有助缘,我们得知道因缘,什么是真因实缘呢?阿赖耶识种子习气,在佛没有说阿赖耶的时候,我们不知道真因实缘,不知道真因实缘,我们就不能真正认识缘起,所以所知依要排在第一。诸现行法,我们也得依教善知,我们得知道哪是真实的哪是虚幻的,不要增益遍计执,不要减损圆成实,对于依他起也得认清。在我们的认识世界里,有许多都是我们主观构造出来的,我们在增益遍计执,也就减损了真实,当然真实是减损不了的,但在内心中我们给减损了。我们要认识缘生法的依他起相,才能够远离增益、减损二执,这是所知相。要真正知道缘起因、缘生法(缘起是强调因、缘生是强调果),是很不容易的,必须透过无漏般若智,所以第三是入所知相。所知依、所知相是依言教了解佛法的真实,未涉及具体修行方法,在入所知相为通达真实阐说如何悟入真实方法,也就是修方便唯识观。在修行佛法的过程中,为了着重说明修行的具体方法,于是对于整个佛法的修行历程,从初发心到成佛,具体的修行应该怎样,六波罗密就是一个概括性的总述。以悟入真实为分界线,在地前修六波罗密,是世间有漏心修的。加行位是从初发心到见道、登地,这是入唯识性的因。地上修六波罗密是出世间无漏心修的,八地根本智亲证真如,就可证得清净增上意乐,清净增上意乐摄受六波罗密。菩萨修学佛法不仅以无漏根本智亲证真如,最终要获得菩提大果,所以必须修习圆满清净增上意乐所摄的六波罗密,这是入唯识性的果。清净增上意乐说明菩萨在地上修六波罗密,都是在清净无漏智慧的摄持下,对佛法有强有力的胜解、希求,称彼入因果。这是第四。第五呢是彼入因果修差别。在修习佛法的过程中,总的修行是六波罗密,但前后是不一样的,后边儿比前边儿更殊胜。前边儿说修行的方法是六波罗密,也可以用三学概括。六波罗密能够显示自他俱利的功能,三学只表示自己的成佛,所以圣教中把六波罗密放在前而三学放在后。六度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是定的加行,属于戒学,禅定就是定学,般若是慧学。第六、第七、第八就是戒、定、慧,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在因中修六波罗密(三学),究竟圆满,永断一切障,得断果的无住涅槃;得三种佛身的显现,证得无上菩提智果,所以,第九、第十是果断、果智,把这二个放在最后。
总标纲要分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