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文献 >> 他国佛教撰述 >>

清 魏源会译

分享到:
No. 5-A 原刻净土四经叙

  余友邵阳魏默深(源)精通宗教。晚岁专心净业。六年春。自秦邮驰书问讯。并手录四经。序而见贻。书云。老年兄弟。值此难时。一切有为。皆不足恃。惟此横出三界之法。乃我佛愿力所成。但办一心。终登九品。且此念佛法门。普被三根。无分智愚男女。皆可修持。若能刊刻流布。利益非小。子其力行毋怠。余谨受教。惟底本为默深病中所录。颇有鱼豕之讹。余藏书既鲜。陋处海隅。又无善本可以借校。屡刻屡改。两易寒暑。始克竣事。校刊竟。因书其缘起于卷端。经序皆署承贯名。盖默深戒法名也。
  咸丰八年岁次戊午仲秋之吉湘潭信士周诒朴熏沐谨记

  No. 5-B 净土四经总叙

  世宗宪皇帝御选语录。辑莲池大师净土诸语御制序文。阐扬宗净合一之旨。高宗纯皇帝南巡。亲诣云栖。拈香礼佛。御制诗有由来六字括三乘之句。大矣哉。西方圣人之教。得东方圣人而表章乎。夫王道经世。佛道出世。滞迹者见为异。圆机者见为同。而出世之道。又有宗教律净之异。其内重己灵。专修圆顿者。宗教也。有外慕诸圣。以心力感佛力者。净土也。又有外慕诸圣。内重己灵者。此则宗净合修。进道尤速。至律则宗教净之基址。而非其究竟焉。然宗教律皆发心童真出家。动经久劫。由初地至十地。方称等妙觉。即不蒙佛记。亦自成佛。此是何等根器。但从无一生了办之法。此我佛无量寿世尊。净土往生之教。横出三界。较竖出三界者。其难易远近。有霄壤之分。此永明寿禅师。所谓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也。云栖师中兴净土。乃专宏小本弥陀。而于大本无量寿经。及十六观经。普贤行愿品。皆不及焉。夫不读无量寿。何以知法藏因地愿海之宏深。与果地之圆满。不次以十六观经。何以知极乐世界之庄严。与九品往生之品级。大心既发。观境亲历。然后要归于持名。非可以持名而废发愿观想也。持名至一心不乱。决定往生。而后归宿于普贤行愿品。以十大愿王。括无量寿之二十四愿。以每愿末。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括弥陀经之一心不乱。故现宰官长者居士身者。持诵是四经。熟读成诵之后。依解起行。须先发无上菩提之心。大之则无边烦恼誓愿断。无尽众生誓愿度。无量法门誓愿学。无上佛道誓愿成。迩之则广行布施。供养三宝。多刊大乘经典。及净土诸经论。使丛林皆于禅堂外。别开念佛堂。使出家者。皆往生西方。固极顺之势。即在家白衣。未悉朝闻夕死之义。骤睹四经。未必听受。然疑佛谤佛。皆种信根。况蠢动含灵。固皆具佛性乎。夫劝化一人成佛。功德无量。况劝化数十百僧。展转至千百万。皆往生西方成佛。功德可思议乎。古德有言。己先自度。而后度人者。如来应世。未能自度。先愿度人者。菩萨发心。然后闭七日念佛之关。以求一心不乱。再闭七日观佛之关。以求亲见西方极乐依正。盖入门必次第修而后圆修。圆莫圆于普贤行愿品。故为华严之归宿矣。此天然之次第。修持之定轨。故合刊四经。以广流通。普与含灵。同跻正觉。
  咸丰四年菩萨戒弟子魏承贯谨叙

  No. 5

  无量寿经会译叙

  莲池大师舍大本弥陀及观经。而专宗小本弥陀。固已偏而不全矣。及云栖法汇。刊大本弥陀经。又专用魏译。且谓四十八愿。古今流通。夫天亲菩萨无量寿偈。已言誓二十四章。是西域古本如是。故汉吴二译宗之。为二十四愿。自魏译敷衍加倍。重复沓冗。前后雷同。是以唐译省之。为四十六愿。宋译省之。为三十六愿。是古不流通。今亦不流通也。加之五痛五烧。冗复相等。惟宝积经唐译无之。故无量寿经。至今丛林不列于日课。使我佛世尊。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之大愿。不章于世。岂非净土经教之大憾哉。谨会数译。以成是经。无一字不有来历。庶几补云栖之缺憾。为法门之善本矣。或谓据子别本经注。仿云栖弥陀疏。一一销归自性。且爱不尽。不出娑婆。彼玻璃砗磲。珊瑚玛瑙。黄金白银。真珠宝树。楼阁璎珞天乐。何预性分中事。而经言极乐世界。津津道之者何。曰。此法身报化之自然也。娑婆世界。本华藏世界第十三重。众生视为坑坎土石者。世尊以神足蹑之。立地皆为琉璃宝地。及摄神足。还复如故。此生佛因果之异感也。众生无不有六根。有六根即有六尘六入。是以目欲极天下之色。耳欲极天下之音。舌欲极天下之味。鼻欲极天下之香。身欲极天下细滑之触。心欲极天下快意之法。其求而得之者。为诸天福报。不知天福享尽之易堕也。其次为人道。人道终身为形骸妻子所役。苦乐相半。且富贵溺人。易入三途也。在家之难如此。即出家之僧。宗教二门。自智者永明宗净合修而外。余皆大乘自命。欲由初地以登十地。动经长劫。且菩萨有隔阴之迷。云门青草堂五祖戒其前车之鉴。此竖出三界之所以难也。是以大圣觉王悯之。故于竖出三界之外。创横出三界之法。即妄全真。会权归实。揽大海水为醍醐。变大地为黄金。一声唤醒万德洪名。人人心中。有无量寿佛。放光动地。剖尘出卷。自衣获珠。乃知欲为苦本。欲为道本。欣不极则厌不至。厌不极则三界不得出。如是向往。如是取舍。如是出离。而后一礼拜。一观想。一持名。念念仰弥陀如慈父。如疾苦之呼天。如逃牢狱而趋宝所。虽欲心之不专。不可得矣。不然者。口持洪名。心悬世乐。欲其竟出三界也。不亦难哉。
  菩萨戒弟子魏承贯谨叙

  无量寿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诸大声闻。众所知识。名曰憍陈如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舍利弗尊者。迦叶尊者。阿难尊者。如是等大弟子而为上首。(诸罗汉名。各本或用梵语。或用华语。今止酌列五尊者。以例其余)又有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及贤劫中一切菩萨。皆来集会。此诸菩萨。皆具无量行愿。植众德本。具诸功德。行权方便。游诸佛国。普现一切。供养诸佛。化导众生。达众生相。通诸法性。譬善幻师。幻诸男女等相。于彼相中。实无所得。入空无愿无相三昧。而能具足总持无量百千三昧。住深定门。悉睹现在无量诸佛。于一念中。遍游佛土。分别众生语言。哀愍如己眷属。誓成诸佛无量功德。超诸声闻缘觉之地。(此赞菩萨功德一段。宋译无之。今从四译。而节其冗词)又有比丘比丘尼五百人。清净优婆塞七千人。清净优婆夷五百人。欲界天子八十万。色界天子七十万。遍净天子六十万。梵天一亿。如是无量大众。一时云集。(此九句。各译无之。从汉译增。盖此经普被上中下三根。宜首列凡圣男女。在家出家四众。以表当机)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净明镜。影畅表里。(五句参用魏唐二译)现大光明。数千百变。(此八字。依汉吴二译增)尊者阿难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诸根悦豫。清净光颜。巍巍宝刹庄严。我从昔以来。所未曾见。喜得瞻仰。生希有心。(以上二行。参用魏汉二译)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甚奇特广大之法。住诸佛所在最胜之道。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为念现在他方诸佛耶。惟愿宣说。利益一切。(以上三行。参用各译字句)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善哉善哉。阿难。汝为哀愍利益诸众生故。能问如是微妙之义。(哀愍二句用唐译)汝今斯问。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功德百千万倍。何以故。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此段用汉吴二译)阿难。如来出世。难值难见。犹优昙华。偶尔一现。汝今所问。多所饶益。我当为汝演说。开化一切(末七句用魏译。参用各译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