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论著精华 >> 近期会议新论 >>

增勤大和尚在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上发表高见(2)

分享到:
  二、陕西佛教文化资源的特征
  在陕西现存的所有历史文化资源中,佛教文化资源始终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陕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的类型也丰富多彩。其中最著名的有两种,一是政治文化,尤其是体现皇家生活的皇室文化、体现国家治理的政治文化、体现国际交往的外交文化、体现上流社会权贵生活的官宦文化、体现共产党早期革命的红色文化等;二是宗教文化,其中又可以划分为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民家宗教文化、民间信仰文化以及已经消失了的摩尼教文化、祆教文化等。从文化的当代遗存、开发现状和未来开发潜力来看,政治文化中的皇家文化和宗教文化中的佛教文化最为突出。也就是说,这两种文化无论是历史遗存,还是目前已经取得的产业开发成效,还是未来的开发潜力,都是所有历史文化类型中最为突出的。而在这两种文化之中,佛教文化自有其不可逾越的优势,而这种优势正体现了陕西佛教文化的特征及其在当代陕西文化产业开发中所拥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对于陕西的皇家文化来讲,陕西的佛教文化资源具有以下特征:
  1、陕西佛教文化不但是历史的,而且是现实的,更重要的是它还将是未来的。陕西佛教文化不是逝去的历史灰尘,而是依然激荡在无数信众灵魂深处的现实追求和现实活动,既能够给人带来现实的受用,也能够给当代的社会产生实际的影响,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它还将继续是一种活生生的文化,不断传承,不断传播,不断发展,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所以,它不但是活着的,而且是长寿的。例如,玄奘的思想依然被很多人信奉并付诸生活的实践,玄奘本人则被众多信众视为心中的崇拜对象,玄奘翻译的经典依然被奉为权威,在思想的改造与精神提升中发挥着现实的作用。这种内心的信奉和生活的实践还将延续到未来。这种“依然活着”的文化和陕西皇家文化所体现的强势丧失之后的消逝、遗址尘封之后的死寂完全不同。陕西佛教文化可以实现古今的纵贯,并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中使当今的人们自由地往来于古今之间,呈现出古今圆融、一体难分的景象,而陕西皇家文化更多的是在历史的追忆中寻觅昔日的辉煌。
  2、陕西佛教文化是一种圣凡统一的文化。在陕西,佛教不但是一种文化,具有丰富的哲学、灿烂的文学、美妙的艺术、精湛的建筑等世俗文化形态,而且是一种信仰,具有超人间力量崇拜和超人间境界向往。超人间信仰赋予了陕西佛教文化的神圣性,而神圣性必然具有感召性,感召性必然凝聚群众性。这种凝聚是投向心灵深处的诱惑,发自内心的向往,所以,建立在信仰基础上的佛教文化自然具备一种诱人的神秘性和大众性,以这种文化为内涵的文化产业开发项目也必然具有令人神往的诱惑力和吸引人气的魅力。例如大慈恩寺文化内涵中所具有的弥勒信仰就是一种既包含超人间境界、也包含超人间力量的佛教文化体系,兜率天宫的美丽和弥勒未来救世的憧憬都体现了这种文化所蕴涵的神圣性、超越性和感召性。相比之下,陕西皇家文化却是一种世俗的文化,这种文化缺乏灵魂深处的感召和鲜活的现实吸引,例如,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都是死去的人,而不是活在现世的神;无论是巍峨的皇家宫殿,还是不可一世的皇陵地宫,都是历史的陈迹,而不是诱人朝拜的圣地;皇家的典章制度、敕令诏书尽管塑造了昔日的盛世,从而名震万邦,可如今绝大部分已经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再也不会变成今人依旧念诵的经典。
  3、陕西佛教文化不但具有丰富的物质形态,而且具有深厚的精神底蕴。所谓物质形态,表现在历史悠久的遗迹,壮丽的寺院殿堂,巍峨高耸的宝塔,整洁肃穆的庭院,卷帙浩繁的经本,庄严秀美的造像,珍贵绝妙的文物等,所谓精神形态,也就是非物质形态,表现为深刻严密的哲学体系,流传广泛的神圣信仰,丰富多样的制度礼仪,五彩缤纷的节日法事,虔心诚意的内在体验等。陕西佛教文化的物质形态极为丰富,大量历史上极富盛名的寺院至今犹存,大量佛教文物散布在各地的寺院和博物馆,如此丰厚的物质遗存令世人称赞。而陕西佛教文化的精神形态更加富有魅力,例如近代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复兴起来的唯识学是在陕西开创的学说,至今盛行东方的口诵阿弥陀佛的习俗在陕西得以确立,至今盛行的观音信仰从陕西开始传向全国,近代民族振兴中受到重视并在当今呈现复兴势头的华严学创立于陕西,正在复兴中的唐密信仰也是在陕西创立的佛教体系,像这种影响全国乃至世界的精神形态的佛教文化,既体现了陕西佛教文化的无限神韵,也成为当代陕西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大慈恩寺来说,我们既有雄伟壮丽的大雁塔、布局严整的玄奘院、巍峨错落的建筑群,庄严肃穆的佛菩萨像、宽阔整洁的园林式院落,我们更有说不完的玄奘精神,道不明的宝塔感应,数不尽的唯识宝藏,妙无边的哲理格言,行不止的法事仪轨。这些非物质形态的佛教文化是大慈恩寺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堪称大慈恩寺佛教文化的神韵所在。相比之下,陕西的皇家文化更多地体现为“形”,而文化的“神”不能说没有蕴涵,但由于时光的无情,历史的变换,以及今人对文化神韵挖掘和推广的忽视,似乎已经随着历史的尘烟而飘散分离,形神分离成为陕西皇家文化的致命弱点,也是当今陕西皇家文化产业开发中的重要弊端。陕西佛教文化所具有的形神兼备特征使陕西佛教无论在物质文化方面还是在非物质文化方面均具有丰富的遗产,尤其重要的是,因为文化之神的保持,文化之形也有了灵性和活力,并能够在当今的文化产业开发中获得更加完整的品位。
  4、陕西佛教文化不但是一种高雅的文化,而且是一种通俗的文化。其高雅性表现在哲学思想的博大精深,逻辑体系的严密完整,建筑风格的雄浑古朴,造像艺术的精湛绝伦,佛教语言的美妙清丽,各种法事的神圣威严,可谓气象万千,高洁精妙。所谓通俗性,主要体现在陕西佛教文化同时具备很多普及性和民众性特征,如观音信仰的通俗易懂,净土信仰的简便易行,进庙拜佛的高度普及,短小经赞的朗朗上口,咒语手印的广泛流行,法事活动的热闹非凡,节日庆典的欢快热烈,皈依学佛的随缘而行,法师接引的随机方便,参禅打坐的人人可为,朝山进香的群体相应,等等。所以,陕西佛教文化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化。以大慈恩寺为例,我们既有体系精密的唯识学说,也有盛极一时的弥勒信仰;既有皇家钦定的译经院,也有民众陶醉的古戏场;既有满腹经纶的高僧大德,也有烧香拜佛的普通信众;既有庄严规范的各种法事,也有文人学士的雁塔题名;既王公贵族的上层交往,也有底层百姓的彼此沟通;既有卷帙浩繁的经卷,也有短小精悍的偈颂。大慈恩寺佛教文化的通俗性隐含在高雅性之中,其高雅性使其拥有无可争辩的崇高地位和威震全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影响力,其通俗性使其具有深厚的民众基础和很强的普及性,从而具有了永葆活力、持续发展的基础。相比之下,皇家文化的高贵典雅、权势威猛、气势宏伟等特性体现出强烈的皇族气息,远离一般民众,具有特殊的高雅性。直到今天,这种高雅性依然十分浓烈,而我们又没有注重对这种高雅文化进行通俗性的转化,所以并没有实现皇族文化的民众化、孤傲文化的普及化,从而缺乏对广大民众的吸引力,丧失了坚实可靠的民众基础,难以更广泛地普及推广。这是陕西皇家文化产业开发遭遇瓶颈难以突破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表现在兵马俑、乾陵等赫赫有名的旅游项目方面。
  5、陕西佛教文化资源在天人关系方面拥有比较完美的结合。这里所说的“天”是指自然,“人”则是指人文。也就是说,从整体上来看,陕西的佛教文化资源具有自然资源的依托,人文性的内涵寓于自然山水之中,天人相会,情景交融,充分显示了自古以来“天下名山僧占多”的传统,也完全符合中华传统儒道文化所强调的天人合一短的格局。在“天”的方面,陕西不但有陕北的清凉山,陕南的天柱山,最为重要的则是关中地区的终南山。终南山在唐宋时期三百多年间曾经是全国佛教四大朝圣之地,是当时两大佛教名山之一(另一佛教名山是五台山)。终南山中的南五台、嘉午台、圭峰山、观音山等数十座山峰自古就有发达的佛教文化,今天依然是佛教修道的清净之地,“天下修道终南为冠”的美誉至今盛行天下,特别是美国人比尔波特所著的《空谷幽兰》发表后,终南山佛教文化的地位得到更多人的认同。近年来,西北大学李利安教授通过政协提案以及西安电视台、华商报等媒体不断呼吁重视终南山文化资源的整理研究以及终南山文化地位的重塑,他提出的恢复终南山世界文化名山地位的口号,我认为是非常贴合实际并符合时代要求的。因为,我们目前尚未对终南山的文化价值进行全面系统的清理,没有对终南山的文化价值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没有对终南山文化资源开发进行长远的规划,也没有对终南山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更没有对终南山文化资源进行完整而科学的宣传。我相信,终南山不但平衡着陕西佛教的天人关系,而且弥合着陕西所有文化旅游产业的天人关系。以皇家文化为代表的陕西历史文化具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缺乏自然资源的支撑,高雅而枯燥的博物馆,沉寂而苍白的古遗址,草木不生的古城墙,人工雕琢的古园林,即使有园艺工人的辛勤劳作,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些旅游场景远离山水的特征,这是古城故都文化的一个劣势,特别是在当今山水旅游不断吸引人气的背景下,重塑终南山世界文化名山的地位,建构终南山与古城之间本来圆融不分的文化联系,不但对陕西佛教,而且对整个陕西未来的历史文化产业开发和陕西旅游事业的突破式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