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勤大和尚在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上发表高见(3)
时间:2013-05-05 17:10来源:心是莲花作者:田淏予 点击:
三、陕西佛教文化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
如何对陕西佛教文化资源进行开发,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探索这个课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如从开发阶段与进程步骤来谋划,从佛教文化资源的不同类型来考察,从陕西佛教文化资源的分布地域来布局,从文化产业开发的技术规范来分析,等等。我认为,每一种思路都有其独到的优势,会给我们不同的启发。综合来看,我认为以下几点应该成为陕西佛教文化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
1、从空间的角度来看,点面结合。表现在以点为主,以面为托,由点带面,即以核心区为主体,适当扩及边缘地区。佛教文化资源总是依托于一定的空间。以玄奘这一文化资源的空间范围为例,其开发的核心点应该是玄奘的主要译场西安大慈恩寺和玄奘舍利塔所在的兴教寺。而开发的面,近则围绕核心点的周边地区,如玄奘翻译《心经》并与唐太宗多次谈论的终南山翠微宫、玄奘翻译佛经中最大部头的《大般若经》并圆寂于此的玉华寺、圆寂后第一次埋葬的白鹿原云经寺、顶骨曾经迁供的紫阁寺等地,远则是河南的玄奘故里,四川成都玄奘受戒的大慈寺、南京玄奘顶骨供奉处灵谷寺等地。这些远近不一的点,层层环抱,彼此贯通,可以相互辉映,和谐共荣。
2、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古今结合。即以保持或恢复历史原貌为主,在坚持历史本色的前提下,考虑当今社会的要求和当今科技所提供的表现手段。陕西佛教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要保持历史的厚重、沉稳、悠远、神秘与肃穆。至于古今结合中的“今”,表现在硬件建设上,应该遵循不影响历史感的原则,可谓“以古裁今”,“以古谕今”;表现在软件建设上,则应充分考虑今人的审美情趣和当今社会的发展动态与文化潮流,尽力扬弃,可谓“以今选古”,“以今用古”。大慈恩寺近年来在文化资源开发方面便遵循了这一原则。我们在尊重历史、保持宗教氛围的前提下,利用现代的工艺手段,再现玄奘的一生,获得世人的一致赞同,取得良好的文化、社会和经济效益。
3、从质地的角度来看,形神结合。形即有形的物质形态,属于躯体;神即无形的非物质形态,属于灵魂。形为神服务,神为形支撑。陕西的皇家文化资源在开发过程中注重物质形态的规划和建设,而忽视了非物质形态的规划和发展,致使许多文化景点徒有文化的外壳,而缺少或隐蔽着文化的内涵。我认为,在物质形态文化资源的保护、烘托、张扬以及物质形态的文化开发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之前,一定要首先把握文化的神。另一方面,由于“神”的抽象性、含蓄性、灵活性,还需要在“形”的建设达到一定程度后,不断完善,不断升华。大慈恩寺近年来在佛教文化的有形建设和神韵挖掘方面都作了不少努力。例如,我们既建起了豪华宽敞的研究中心,也举办佛教讲座,向民众阐释大雁塔佛教文化的内涵;我们既整修了干净整洁的庭院,还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让民众体验佛教文化的基本精神;我们既重建了大雄宝殿,同时坚持早晚功课,并举办各种法事,在修行的同时也向社会提供了感受佛教的机遇;我们既通过现代化的敲铜工艺塑造了玄奘一生的形象,也组织佛教学术会议,挖掘玄奘精神及其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现实意义。所有这些都是对大慈恩寺佛教文化形神关系的圆融处理。
4、从资源类型的角度来看,人文与自然并重,以人文为主体,以自然为衬托。陕西佛教文化资源既具有人文的主体性,也具有自然的依托性。作为一种人文资源,其内涵主要体现在社会性、思想性等方面。而自古以来佛教界所开辟、建设、保护、据有的自然景观则是一种自然资源。在佛教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人文性与自然性总是交织在一起,特别是建立在一定空间基础上的历史遗存,更多地和自然资源融为一体,于是自然性便成为这种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因素。充分考虑这种自然性因素,并合理地运用这种自然性因素,对陕西佛教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十分重要。大慈恩寺近年来在绿化环境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曲江管委会则以大手笔对大慈恩寺周边环境进行了改造,自然环境虽不能通终南山相比,但也尽力在天人关系的平衡方面做出了努力。
5、从运行的角度来讲,圣俗相结合,即在佛教文化资源开发项目的运行过程中,具有神圣意义的佛教文化和佛教活动与具有世俗意义的世俗文化和现实经济活动相统一。佛教文化和佛教活动应严格遵守国家宗教政策,坚持信仰自由原则,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际统一,保持其独立自主、庄严肃穆、如法如律、清静脱俗的品格,世俗文化应坚持百花齐放、自由奔放、伦理教化、人文关怀、艺术欣赏的风格,而现实经济活动则应坚持经济运行的原则,保持内在的活力。三者各自遵守相关的宗教、文化、经济政策,彼此和谐统一,共生共荣。
6、从开发层次的角度来看,应该坚持雅俗共赏的原则。佛教文化一方面具有高雅性,体现在理论体系的恢弘博大、信仰心理的凝重肃穆、哲学理念的神圣超越、思维方式的玄妙奇特,历史传承的悠远有序,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艺术形式的丰富多样、艺术品味的精湛美妙、以及文学题材、文学形式、文学内容的多姿多彩与深刻精微,所有这些特质均应在当代的开发中予以珍重和体现。但是,另一方面,因为当代社会是一个大众化的社会,民众的认同性和参与性已经成为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发展的基本前提,所以,我们也应该顾及文化资源开发当中的民众性需求和通俗化传播,在保持宗教佛教文化资源高雅性的同时,尽力推动雅文化的通俗化进程以及佛教文化中俗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扬弃,保持雅俗共赏的文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