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六一七至六五○在位)先后迎娶虔信佛教的尼泊尔波利库姬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佛教因而随之传入西藏。松赞王大力护持佛教,派遣使者端美三菩提等,至印度学习梵文。回国后,创藏文字母,翻译佛经,此为西藏译经的嚆矢。藏王分别为两位公主兴建大昭寺□、小昭寺□供奉佛像经典,两国的僧侣也陆续入藏,佛教因此传播开来。但传统苯教势力甚大,松赞王崩后,佛教便无法顺利发展□。直到赤德祖赞(七○四至七五五在位)执政,迎娶唐朝金城公主□,努力振兴佛教,派遣僧青年入唐参学,佛教才开始恢复生机。但是,祖赞王崩后,随即发生西藏史上第一次的禁佛运动□,直至其子赤松德赞(七五五至七九七年在位)掌权后,即刻展开一连串的护法行动,包括:□迎印度寂护大师入藏说法□,又请莲花生大师□来藏感化苯教,并请二高僧共创桑耶寺,依佛戒度僧出家;□请僧译经,并解决当时中印僧人“顿渐之争”□,进而宣布西藏佛教采印度寂护一系的应成中观派教法;□于佛苯二教辩论□后,正式宣布佛教为西藏国教,佛教因此建立稳固的基础。
赤松德赞王之后,一直到赤祖德赞(八一五至八三八年在位)时期,为佛教弘传的巅峰期。赤祖德赞的弘法功绩在于广译经典,并收录大小乘的主要经论,编纂丹噶、钦浦、旁塘三大佛经目录□;又设立“七户养僧”制度□。其对佛教护持之功甚大,与赤松祖赞、松赞干布共同被誉为西藏“三大法王”。
由于德赞王的崇佛而遭苯教极力反弹,其后继者朗达磨王(八三八至八四二年在位),便在信奉苯教的贵族拥护下,展开大规模的灭法运动,史称“朗达磨法难”□。对于佛教打击沉重,迄至佛教再度复兴的一百多年间,未见佛教传播的迹象,为西藏佛教史上的“黑暗时代”,并以此期为界线,将之前的佛教发展称为“前弘期”,之后称为“后弘期”。
朗达磨灭法之后,直到十世纪末,佛教复兴运动渐起于青海与西部阿里地□。十一世纪初期,阿底峡□应藏王邀请,由印入藏,首先复兴戒律,并提倡正统的印度佛教,撰著《菩提道灯论》,确定修行次第,并创立噶当派,从此迈入十一世纪中叶至十五世纪的“后弘期”佛教。
十三世纪,回教徒入侵印度,大量僧侣逃亡入藏,印度后期学术中心超戒寺的经论几乎全部移入西藏,因此西藏佛教虽然显密皆传,却以密教为盛。另有从尼泊尔、青康等地进藏的僧侣,因流派传承不同,一些高僧大德便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看法进行著述立说,自成体系,因而逐渐形成宗教教义与修行方法不同的教派,此乃后弘期的特色。其中以四大派最为著名:
一、宁玛派:俗称“红教”,乃十一、二世纪时,由素尔家族的三人,依莲花生所传入的密咒及“伏藏”经典所创的一派。尊莲花生为祖师,重密轻显,以无上瑜伽为究竟,根本教义为“大圆满法”□。
二、萨迦派:俗称“花教”,创始人为贡却杰布(一○三四至一一○二),以瑜伽行中观派的见解为主流,盛行唯识、中观的研究,主要教义为“道果法”。第五祖八思巴(一二三九至一二八○),受元世祖封为“大宝法王”,赐与全藏政、经、军权,不仅在西藏地方有着统治地位,对于中国元朝政治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三、噶举派:俗称“白教”,为噶当派的支派,由马尔巴、密勒日巴在西元第十一世纪中期创立。主张显密兼修,教义传承以月称的应成中观派思想为主,密法则侧重“大印”的修法□。
四、格鲁派:俗称“黄教”,是西藏佛教中最后兴起的一个大教派,于十五世纪初,由西藏宗教改革家宗喀巴在噶当派基础上所创立。宗喀巴所撰《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阐明显密二宗的修行次第,强调不分显密均须恪守戒律的重要主张,成为此派的根本圣典□。该派在发展过程中,采“活佛转世”制度□,以解决其宗教领袖的继承问题,遂逐步形成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系统□,并在全西藏各地取得领导地位,从此政教合一体制更趋成熟。
后弘期佛教是外来佛教文化与西藏本土文化进一步的融和,印度佛教中的显密教义多已传入,进而能完成西藏的大藏经“甘珠尔”与“丹珠尔”的结集编印□。又寺院经济发达,寺庙成为佛学研究中心,故后弘期佛教才是西藏佛教确立和发展时期。
印度佛教传入西藏,经过与苯教长期冲突竞争的前弘期,到教派林立的后弘期,终于形成以格鲁派为主的“达赖与班禅”体系主导着西藏佛教界。一千多年来,西藏的政治、教育□、经济、社会文化及生活的各个领域皆已和佛教紧密结合。但自从一九五九年以后,是另一次前所未有的教难,寺庙遭严重破坏,多数喇嘛被杀或被迫还俗,达赖十四世则避难国外,整个西藏宗教信仰活动停滞。文化大革命后,中共为发展观光事业,曾整修几所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寺院。
二十世纪下半叶,西藏佛教开始向欧美各国传播,十四世达赖极力向世界宣扬佛法,同时致力推动世界和平运动,于一九八九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更促使西藏佛教受到世界各国人士的推崇,纷纷于各国设立佛学中心。总之,西藏佛教虽遭破坏,却得以传入世界大部份地区,至今仍有扩大的趋势。近年来更在台湾、东南亚地区建立藏传佛教中心,发展甚为迅速。
[注释]
□西藏,古称“吐番”,位于亚洲大陆中部昆仑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因而形成与 内地完全不同的人文风俗。而今西藏以佛教信仰为民族生命的中心,因此一切传说与历史均与佛教有关。
□西藏佛教俗称为“喇嘛教”。其实“喇嘛”一词,即中土的“上人”或“法师”。狭 义而言,为出现于十三世纪之后,依据转世与业报轮回的佛教思想以解决西藏佛教寺 院的继承人问题而产生。凡被选为灵童,并入主寺院接任领导之职的僧人,即称作“ 喇嘛”,这是“喇嘛”的本义。后以能为教派或寺院的僧众领袖,道德、修养、学问皆能为人师表及指导众人修行者亦称之,故又称“喇嘛”为“上师”。藏族并不自称他们所信仰的佛教为“喇嘛教”,而称“桑格耶基确斯”,意旨佛陀的启示,或佛陀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