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南传佛教 >> 历史 >>

西藏佛教史(2)

分享到:

  □西藏名Bon-po,又译为笨教、棒教,是植根于原始社会的一种巫教。因其所穿着的衣冠皆为黑色,故俗称黑教。此教崇拜万物有灵,以动物为牺牲以祈福消灾、占卜吉凶、驱鬼避邪。依西藏传说,苯教开祖为雪拉巴(藏Gshen-rab )。最初流行于后藏阿里一带,后传布至西藏各地,在吐番王朝前期,占有统治地位。七世纪中叶,佛教传入后,苯教曾与佛教长期对抗。八世纪后,由于吐番王室兴佛抑苯,势力渐衰。后吸收佛教部份教义,改佛经为苯经,繁衍教理教义,成为类似西藏佛教的教派。十五世纪初,宗喀巴成立黄教后,因势力几达全藏,苯教势力仅残存于西藏东部及北方边地游牧民族之间。

  □本为大唐宗室女,贞观十四年(六四○),吐番松赞干布请求和亲,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嫁之。文成公主到西藏时,携带中国的四书五经及大批的经像,和无着菩萨的《瑜伽师地论》,并有数百位的文士技工同行。藏王受其感化,建造小昭寺以供奉公主自中国传来的佛像、经典、法物,文成公主是西藏佛教史上极力护持佛法的重要人物之一。

  □又称珠甘寺,位于西藏拉萨市中心,由文成公主设计,藏王为尼泊尔公主墀尊(波利库姬)建造,建筑式样颇具唐代风格。正殿供奉文成公主由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佛像,各殿有松赞王、两位公主的塑像及佛像、壁画等,并保有唐代以来大量历史文物。

  □位于西藏拉萨市区,是藏王为文成公主所建造,为纪念中国佛教初次传入西藏的标志。其最早建筑形式与内地汉族寺院相同,后几经焚毁重建,乃成为西藏式的寺院,至今仍深受藏族人民的敬仰。

  □松赞干布崩后,苯教势力又抬头,并公开反对佛教,文成公主为了保护佛教,便把释迦牟尼佛像埋在地下,直到金城公主入藏后,才把佛像取出,供奉在大昭寺。

  □为唐中宗的侄女,与赤德祖赞联姻,公主除携带佛经外,并将杂技百工、音乐及《左传》、《礼记》等儒家典籍传入西藏,这对汉藏经济、医术、文化交流有极大的贡献 。后人曾作“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的诗文,来赞颂公主对汉藏文化的影响。

  □赤德祖赞崩后,赤松德赞年幼登基,原本信奉苯教的贵族为全面推翻佛教,便展开藏族史上第一次禁佛运动,所发布的“禁佛”敕令包括:□西藏境内禁止信仰佛教;□驱逐汉族及尼泊尔僧人出境;□改大昭寺为屠宰场;□将文成公主带入的佛像埋在地下;□拆毁赤德祖赞时所建的两座寺院。

  □寂护至西藏后,宣讲“十善业”、“十二因缘”、“十八界”及中观派学说,并建议藏王延请印度密教莲华生入藏。尔后又在藏王护持下,与莲花生共建桑耶寺,寺成之后,遴选藏地七位优秀青年出家,即所谓的“七觉士”,并派僧前往印度礼请二十位持律比丘至桑耶寺为他们授具足戒,打开藏地依佛制受戒之始。

  □莲华生乃印度密教大师,入藏后用密咒降服了邪魔,使苯教徒皈依,又宣扬瑜伽秘密法门,乃将密宗引入西藏的祖师。

  □赤松德赞在位时,大乘和尚(或名摩诃衍那)在西藏讲学颇负盛名,其主张顿派禅宗,与当时由印度传入西藏的中观瑜伽学说,主张渐次修行,发生诤论,赤松德赞于是召集双方代表在桑耶寺举行辩论,“渐派”以寂护的弟子莲花戒为首,大乘和尚最后论败。然禅宗对于西藏的影响并未因此中断,比如“宁玛派”的“大圆满法”、噶举派的“大手印”,都吸收了禅宗“顿派”某些思想。

  □赤松德赞让佛、苯二教在敦喀举行辩论,佛教以莲花生、寂护、无垢友为首,苯教以香日乌金、唐纳本波、黎希达仍为首,辩论后,藏王当众宣布佛教胜利。

  □丹噶、钦浦、旁塘三大佛经目录,是陆续编制而成。钦浦、旁塘两个目录,今已不存在,丹葛目录收入的书目有六、七百种,包括赤松德赞以后所翻译的佛经。书目编成后,凡见于目录中的经典则不再重译。

  □“七户养僧”制度,是规定每七户平民负责供养一位僧侣,此制度是为使僧侣能安心办道所设立。

  □由于赤松德赞一连串的崇佛政策,如“七户养僧”、让僧侣参政等,因而促使信奉苯教的贵族在西元八三六年发动政变,刺杀赤松德赞,拥立其兄朗达磨为王。此时期主要禁佛措施有:□停建、封闭佛教寺庙:桑耶寺、大昭寺等被封闭,小昭寺改为牛圈。□破坏寺庙设施:佛像被丢入河中,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佛像再次被埋在地下。

  □焚毁佛经:佛经被烧毁或丢入河中。□镇压佛教僧侣:有一部分僧人逃往印度,但据传这些人多于半途中被暗杀,留在吐番者多被强迫弃佛归苯或还俗;不从者,则被强迫去打猎,及参加苯教的礼拜仪式。

  □佛教的复兴,主要是通过两条路线:□清海安多地区:卫地的卢梅等、藏地的罗敦金刚等受藏王派遣,到安多地区从前弘期遗留下来而发展成僧团的贡巴绕色及其弟子受戒学法。后来他们回藏建立寺院,传戒度僧,发展僧团,称之“下路弘传”,因所传主要以律学为主,故又称“东路律学”。□阿里地区:阿里的藏王意希沃派仁钦桑布从尼泊尔和克什米尔迎请达摩波罗和慧护等人到阿里地区传戒度僧,建寺弘法,称为“上路弘传”或“西路律学”。

  □出生于东印度王室,出家后广学大众、上座部及密教的教典。西元一○三八年应西藏阿里智光王及菩提光王之请而入藏。师为恢复真正的印度佛教,挽救当时佛教误修邪法,不重德行的颓风,而振兴戒律,树立新范,并著书立说,形成西藏佛教复兴的空前盛况。其著书存于西藏大藏经中达三十余种,其中以《菩提道灯论》为代表作,是针对当时西藏佛教界的弊病而写的,主要是阐明佛法,强调修行次第的一部书,宗喀巴因受其理论启导而进行宗教改革。

  □宁玛派僧人均戴红帽,故俗称“红教”。因以“前弘期”所传密教的旧译经典为本,故宁玛派有旧派或古旧派之意。僧侣大致可分为二类:□专以诵经、念咒在社会上活动,较不重视义理研究者。□以经典研究为主者。经典来源包括从八世纪以来所翻译的密教经典,由师徒或父子间传递下来,以及由莲花生等人埋藏起来,后被挖掘出来的所谓“伏藏”的密教经典。此派所谓“大圆满法”的根本教义,乃主张人的自心是一切事物现象的本原,心体本清净,如能听其自然,让心随意而住,彻底去除虚妄,就能修成佛果。

  □萨迦派之名,乃因创始人贡却杰布于萨迦地方建立萨迦寺,故被称为萨迦派。又此派寺院围墙上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持菩萨的红、白、蓝三色花纹,故又称“花教”。其主要教义“道果法”的“道”即道位,“果”即明生死涅槃无二,证得一切智,而达于涅槃境之果,其修行之次第,如颂云:“首应破非福(先抛除恶业、坏事,专心于善业),次则破我执(即须断除我执,方可超脱),后破一切见(即体悟人身及宇宙皆非实有,一切皆空。断除一切见,方能真正领悟佛法,获得解脱之果),知此为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