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关怀 >> 环境保护 >>

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佛教(2)

分享到:

教界可从哪些方面以及如何参与环境保护事业呢?我以为应从以下二个方面入手:

(一)大力弘扬佛教中一切有益于环境保护的思想

  人类是万物之灵,然而破坏生态平衡与环境的根本原因却在于人类,在于现
代人类日益严重的错误认识和低层次的价值取向。如果我们不能立足于净化人心,
改变人类错误的认识和价值取向,仅仅外在地挽救一些野生动物,局部治理一下
环境,那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汲取和弘扬佛教中有益于环境
保护的思想。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屡经巨变,人心不古,如果我们一味
地将过去的思维模式或行为方式生搬硬套于今天,就很难为广大教外人士所理解,
结果必然事倍而功半。所以我们应运用般若之智,根据众生根机和社会实际,对
以下有益于环境保护的佛教思想作合理的阐释和大力的弘扬:

 1.诸法从缘起的思想。佛教认为世间万象“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无不
由一定的因缘和因果关系组成种种和合互生的关系,也可表述为中国阴阳五行理
论所说的相生相克的关系。因此我们在开发资源、发展经济时,要考虑可能产生
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生态平衡与环境的影响,要顾及他人乃至子孙后代,考虑
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摒弃那种急功近利、损人肥私、盲目发展的思维模式。

 2.心净佛土净的净土思想。佛经为我们介绍了东方净琉璃世界、西方极乐世界
等佛国净土,其中有七宝所成之池,八功德水充满,绿树成行,鸟语花香,它们
都是由诸佛累劫修行,愿力所成。并说众生只要行善积德,诵经念佛,愿生彼国,
命终即可随愿往生。另外,佛经还常说,一切诸法唯心所现,只有众生心清净了,
则佛土归于庄严清净。这一方面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的追求,另
一方面也说明,要实现环境的清净庄严,根本在于净化人心。这一思想信仰对于
扼制人们对生态环境掠夺性的破坏,净化人心,美化环境,建设人间净土,客观
上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3.非暴力的和平思想。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就战争不断,不仅使许多人类长期和
平建设的成果毁于一旦,无数生灵惨遭涂炭,而且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尤
其是现代,核武器、生化武器和各种现代化的常规武器足以毁灭整个人类和整个
地球,一旦世界大战爆发,则所谓的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尽成空谈。最近以美国
为首的北约十几个国家打着“制止科索沃人道主义灾难”的旗号,对南斯拉夫这
么一个弱小的主权国家进行狂轰滥炸,仅在一个月内就使大量平民伤亡,数百万
人失去生活来源,几十万人沦为难民,而且由于炼油厂、化工厂、武器库等被炸,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这种不顾全世界主持正义人士反对的霸权主义行径,是人
道主义灾难的最大祸根,对世界的和平与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当今
人类的第一要务就是反对战争,维护和平。佛教是一个崇尚和平的宗教,一向反
对各种形式的战争,在历史上也为人类的和平事业作出过巨大的贡献。所以我们
应大力弘扬佛教关于和平的教义,使之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

 4.戒杀护生的慈悲思想。当今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增,加上人口膨胀,使大
量动物失去了栖息之所,尤其是人类为了商业利益和满足口腹之欲,对于动物几
乎到了无所不杀、无所不吃、竭泽而渔的地步,虽心性乖戾、手段残忍而不自觉,
从而造成生态的严重破坏。佛教认为,一切生命依业受生,过去生中可能都是六
亲眷属。如今虽然身形、智愚、能力等果报各各不同,但在贪生恶死方面,在追
求安宁幸福方面没有根本的不同,在佛性上更是平等的,因此为培养慈悲心怀、
报众生恩乃至普度众生,佛教要求信徒善待一切生灵,戒杀、放生,认为这样做
会有极大的功德。千百年来,广大佛教徒依此教义戒杀护生,为生态环境的保护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今人类多么需要这样一种慈悲思想啊!

 5.少欲知足、勤俭理财的思想。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而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
这是明摆着的道理。然而当今的社会却极力激发人们的欲望,通过鼓励消费来促
进经济的发展,这样下去势必造成资源的枯竭,环境的破坏,到头来人与人争,
国与国争,后果不堪设想。为此应倡导人们学习一些佛教的幸福观、价值观。佛
教教导人们少欲知足,勤俭理财,这可以提升人的道德,节省和有效利用资源,
缓解人际关系,更何况知足者常乐!当然这并不是要让人绝欲,让人不要关注国
计民生。如果说贫穷是环保的敌人,那么盲目发展更是环保的敌人,如何正确理
解和运用好佛陀的教导对付这两大敌人,还有待当代高僧大德和社会贤达的共同
努力。

 6.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思想。中国一般老百姓多认为佛教讲四大皆空,僧人
看破红尘,消极厌世。殊不知中国佛教为大乘佛教,宗旨为即世而出世,修四摄
六度,行菩萨道,倡导“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普度众生,故是积极而非消极。
不过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认定佛教是消极的呢?我想原因不外有两种,一是汉族
人受儒家的影响重视伦理纲常,受墨家、法家等的影响,重实用、功利,对佛教
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故有种种误解;二是宋代以后禅宗、净土二宗独盛,久
而久之走入末流,教法不昌,修法简单、僵化,加上民俗的影响,许多寺院成了
求神拜佛、荐亡超生的祭祀场所,故难免被人视为迷信。因此无论是为化导人心、
美化环境,还是为弘扬教法,改善自身形象,佛教界都应提倡并努力实践“庄严
国土、利乐有情”的大乘思想,为建设人间净土作贡献!


(二)佛教界如何参与生态和环境保护事业?

  如上所述,佛教有着丰富的环保思想和资源,只要四众弟子大力弘扬,发挥
优势,身体力行,完全可以为人类心灵的绿化,为社会环境的改良,为生态平衡
与环境治理作出突出的贡献。不过当今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问题涉及面广,难
度很大。从佛教界来说,除了方便善巧地弘扬上述的佛教环保思想以外,还须因
地制宜、积极地做好以下环保工作:

  1.栽花种草,植树造林。林木花草有涵养水分、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之功用,
对于寺院来说还可平添一份幽静与灵气。因此,佛教界应发扬以往的优良传统,
除在寺院栽花种草、植树造林之外,还可发动信众并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绿化荒
山,开辟若干片“佛教林”以造福后人,回报社会。1998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