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提倡文明进香。礼佛燃香,不在多少,旨在向佛祖表达一份皈敬之意,正所
谓心到佛知。然而许多信众不明此理,以为燃香越多越好,生怕佛祖不知,成把
成把地烧,弄得寺院烟熏火燎,既污染环境,又易造成火灾,不利于古建等文物
的保护。因此各寺院应大力提倡文明进香,即每次燃一至三枝香即可。同时亦可
提倡向佛祖献花,有条件的寺院可培植鲜花,提供信众作敬佛之用。
3.勤俭、惜福,合理用财。这既是佛教徒一贯的生活理念,也是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在这方面,大多数寺院和广大佛教徒是做得很好的。我以为佛教界应搞
好这方面的宣传,必要时可让青年人到寺院中去体验节俭、艰苦的生活,注意节
水、节电、节约粮食、不乱扔字纸等。近年来不少寺院香火旺盛,收入颇丰,应
合理使用资金,最好是一份用于日常开支、维修寺院,一份用于弘法和文化教育,
一份用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包括绿化和环保事业。建寺造像应符合当地的实际,
着眼于修行和弘法的需要,而不要相互攀比,追求大而全,以致本末倒置。
4.戒杀放生,推广素食。佛教在戒杀、放生、素食方面有着一整套的理论和做
法,应结合生态平衡与野生动物保护进行宣传,从有益于净化人心、祥和社会、
强身健体等方面来研究与实践。近代欧美各国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动物保护和
素食,为什么有着悠久佛教信仰基础的我国反倒不如人呢?这值得佛教界和社会
有识之士的深思。
5.清除污染,美化环境。禅宗有一首著名的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常常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人心需要不断的闻法修行而得到净化,环境更需要
人们不断的治理与维护而得到美化。佛教徒往往将心灵的净化与寺院环境的美化
较好地结合起来,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佛教界应将这种思想和经验予以推广,在
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大力增进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摒弃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
莫管他人瓦上霜”的观念,做到以防犯污染为主,治理污染为辅。过去由于科技
和生产的发展造成环境的破坏,今天则仍需充分利用一切科技手段治理环境,营
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优美的环境。本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宏愿,广大
佛教徒从自身做起,是能为治理污染、美化环境做出积极贡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