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关怀 >> 环境保护 >>

再有几个地球便如何?(2)

分享到:

  三
  就改变人类与自然相互关系的错误观念而言,东方思想,特别是产生於古代印度,兴盛於古代中国的佛教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思想资源与道德资源,许多有益的启迪。
  与西方文明主张主客观分离相反,古代印度主张“梵我一如”,古代中国主张“天人合一”。“梵我一如”与“天人合一”的哲学内涵虽有不同,但在强调主客观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方面是一致的。中国佛教虽然既不讲“梵我一如”,也不讲“天人合一”,但它产生在“梵我一如”的环境中,成长在“天人合一”的气氛里,因此也有着同样的理论背景。
  佛教用因果业报的理论来看待一切,分析一切。以往,人们往往把因果业报单纯地与轮回转世相联系,从而批评之。其实,因果业报以因缘理法观察万事万物,有其合理的一面。就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而言,佛教从因果业报的立场出发,认为每个人的所作所为产生两种业,一种业决定这个人本身的穷通寿夭,叫正报;另一种业则与其他人的同类业共同组合在一起,决定了人类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好恶,叫依报。也就是说,佛教认为人类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其实是由人类的依报共业所造成的,共业的善恶决定了世界的好坏,从而将人类生存的环境与人类本身的行为联系起来。应该说,这种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按照这种理论,所有的人的善业,将会使这个世界更加美好起来;所有人的恶业,也将会使这个世界更加丑恶下去。也就是说,世界目前之所以是现在这种现状,每一个人都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要解决世界的环境问题,每一个人都有逃脱不了的责任。佛教这种业报理论还主张,由依报共业而产生的世界加诸制造了这些依报的每一个人。也就是说,每一个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人,既可享受由自己及他人的善之共业所造成的美好环境,也无可回避陷入由自己及他人的恶之共业所造成的恶劣的环境。因果不爽,未作前虽可以选择,已作后就无可逃避。因此,每一个人不仅有责任用善业规范自己的行为,也必须促使其他人都作成善业。只有这样,才能共同营造与享受一个美好的世界。上面这些观点,基本符合我们现在提倡的社会道德,也正是我们在现在宣传环境保护时需要大力提倡的。
  在理论上,佛教还主张世界万事万物都共存於一个无尽的关系之网中。在这里,任何事物都与其他事物以无穷的因缘关系相互联结,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可以单独存在。由于佛教认为事物存在的本质实际只是制约这一事物的各种因缘关系的存在,因此,上述命题又可以衍化为任何事物的产生、存在与变化都会对其他事物造成影响,概莫能外。现代混沌学理论认为,北京的蝴蝶扇一扇翅膀,华盛顿就会下一场倾盆大雨。而在古代的佛教理论中,我们可以发现已经有了类似的观点。由于世界是这样一种整体性的存在,因此,对任何一个部分的损害都不可避免地会对其他部分产生影响。就环境保护这一命题而言,在佛教看来,环境与人类密不可分,对环境的任何损害,归根结底都将对人类本身造成损害。这种观念,无疑比“只有一个地球”之类的说法更高一筹。
  进而,佛教认为自然界与人类一样,都是最圆满的佛性的体现。中国佛教禅宗云“青青翠竹无非佛性,郁郁黄花尽是般若”,乃至说砖头、瓦片、狗屎都有佛性,天台宗说“无情有性”、“依正不二”,华严宗说“事事无碍”,表述方法不同,基本道理相通。都认为人类与自然界有着内在的统一性,就其本质而言,两者是完全一致的。大乘佛教的最高目的是追求自我人格的完善──成佛。而成佛只有在普度众生的基础上才能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众生可度,才有佛可成。所以有“佛度众生,众生度佛”的说法。同理,由于自然与众生不一不二,所以佛教强调每一个佛教徒在自我修习,自我完善的同时,不能忘记庄严国土。在佛教看来,不能设想一个佛会生活在肮脏污秽的国土中。这也就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中包含有“庄严国土”愿的原因。这种把人类生存的环境看作与人类本身密切相关的一体性存在,主张在提善人类的同时,完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思想,无疑是我们今天在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时应该予以大力提倡的。
  四
  也许有人要问,既然在东方的传统思想中有这么好的环境保护思想,为什么现在东方各国的环境同样在遭到严重的破坏,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呢?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东方传统的环境保护思想,有的本身就是一种农业社会的理论[ii],有的则是根植於农业社会的宗教理论。前者与农业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后者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也与其经济基础密切联系。在东方农业社会,虽然就个别局部而言,存在着过度砍伐森林、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但从总体来看,环境与人类基本保持平衡。诸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乃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之类文人雅士的审美标准与生活情趣,就是这种状况的写照。在这里,不能不说东方传统思想在保护环境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然,我们也应该指出,东方传统的环境保护思想仅处在朦胧的、不自觉的状态,没有形成鲜明的环境保护理论以及与其相对应的政策、法律等等。这是由于在生产力低下的东方农业社会中,环境与人类基本保持平衡,既然环境问题没有凸现,朦胧的环境保护思想也就缺乏转化为鲜明的环境保护理论的现实可能性。
  近代西方文明的传入,促使东方农业社会的瓦解,工业社会的产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功不可没。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西方近代科技文明的传入,建筑在西方主客观分离的思维模式基础上的征服自然思想也传入东方,并作为一种科学理论被人们所信奉,忽略了其中的不合理部分。而东方传统的环境保护思想此时却由于其朦胧性而被忽视;由于其农业社会性而被轻视;由于其宗教性而被蔑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干涉与改造自然的力量越来越大,从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视东方各国,受西方影响最大,发展起步最早的日本,环境问题出现得也最早。中国发展起步慢,环境问题出现得也较迟。环境问题与发展同步,几乎已经成为一种规律。这充分说明,世界的环境问题是因西方的主客观分离的思维模式随西方科技文明的传播而产生的一种传染病。
  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我们不可能因噎废食,为了保护环境而拒绝发展,甚至回归原始。唯一的办法只有在促进科技进步与完善的同时,弥补与改进其中的缺陷。在这里,包括佛教在内的东方传统思想可以给我们巨大的借鉴。佛教作为一个宗教,历史上曾经有过积极的作用,也曾经有过消极的影响。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积淀了东方世界二千多年的智慧。在当今人类向现代化、后现代化社会迈进的时代,它所积淀的这些智慧,可以,而且必然会对我们创造新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这一立场出发,在今天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而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传统的佛教思想给我们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与道德资源。必须认真总结与利用这些资源,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