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关怀 >> 生命关怀 >>

21世纪社会老龄化与佛教文化(3)

分享到:

  就晚辈与老年人的相互关系而言,一方面,子女等晚辈要以报恩之心尊重、爱护、善待老年人,另一方面,老年人则以慈爱而又超脱的心态关怀、爱护子孙后代,这样就能形成和睦融洽的家庭关系,使家庭生活安乐幸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老龄化的过程中,家庭成员中有老年人的会愈来愈多,如有更多这样的家庭是和乐美满的,所在社区的和谐安定,整个社会的安宁祥和,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

  对老年人和老龄社会而言,还有一个人们往往不大愿意提及,而又实在无法回避的人生大问题,即与死亡相联系的临终关怀问题。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与死亡越来越接近,一旦无常到来,面对死亡怎么办?这对老年人是个极为严峻的问题,也是个较其他人群更为紧迫的问题。一般来说,死亡无论对于当事人本身及其亲属、友人等,都是可怕的、痛苦的、残酷的、难以接受的。但生死事大,有生就有死,谁也无法逃脱避免。害怕死亡并不能使死亡远离。有时越是害怕死亡,越是惊恐不安,死神可能越要找到他,反而会加速死亡,面临死亡时亦更加痛苦不堪。而坦然面对死亡,有时死神反而不敢找他,即使寿数已到,无法更改,也能安乐而去。既然如此,惊惧恐慌还不如坦然面对,于己于人都能减少悲伤痛苦,何乐而不为?但话说说容易,真的面临死亡,如何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做到真正的安乐死决非轻而易举的。

  临终关怀是宗教文化的一个基本课题,各种宗教都有相关的一套教理与方法。佛教文化更有相当系统缜密完备有效的往生与度亡的理论与方法。其中有不少可供借鉴的有益成分。历史上与现实中不乏藉此心无挂碍,坦然笑面死亡,安然走向彼岸者。有的甚至预知时至,来去自由,何等潇洒!那才是真正的“安乐死”。医学界、人口学界、社会学界、伦理学界、法学界等经常提起“安乐死”的话题,但用药物等办法实施“安乐死”,涉及到一系列棘手的问题,未必是真正的安乐死,因而众说纷纭,争论不休,莫衷一是。而且佛教文化中对于死亡的认识,处理死亡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不仅可以使亡者本身得到安乐,还可减轻亲人与亡者生离死别的痛苦悲伤,避免凄凄惨惨悲悲戚戚大呼小叫哭喊哀号的令人断肠的苦难场面。“生死涅槃等空花”,佛教文化主张厚养薄葬,采取以火葬为主的丧葬方式,对于推行葬改革,改变借死人搞迷信活动、滥占土地、大吃大喝、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陋习,对于移风易俗,节约土地,保护生态环境都是颇为有益的。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借鉴汲取的当然是佛教文化中合理的、有益的成分,至于附着在佛教中的迷信色彩和一些不如法、不合理的做法则是必须剔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