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事务管理 >> 工作调研 >>

藏传佛教信仰现状及发展趋势(2)

分享到:

  (三)关于藏传佛教向现代转换的问题。对这个话题,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除了佛经以外,你看过其他书吗?20名僧人中,17名僧人看过佛教以外的书,3人选择没看过。虽然大部分僧人看过佛教以外的书,但看得多与少、深入与否,则要进一步探究。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宗教职业者已经从过去封闭的状态走了出来,用一种开放的态度来对待信仰以外的文化知识,而不是站在完全对立的立场来对待世俗文化及其它理论知识。第二,你是否看电影或电视?从回答的情况看,16名僧人有时候看电影、电视等,4名僧人说想看但不好意思看。看来,大多数僧人能够接受电影、电视等。第三,你经常使用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吗?从回答的情况看,12名僧人有时使用电脑、手机等,8人从来没有使用过。这里需要说明,从来没用过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有两种情况:一是没有经济能力,二是有能力但拒绝使用。另外,我们的问卷中没有涉及关于僧人骑摩托车的问题,很多年轻喇嘛对这一问题表示认同。以上几个现象说明,现代化对藏传佛教僧人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四,藏传佛教向现代转换好不好?从回答情况看,有15名僧人认为某些方面可以向现代转换,有3名僧人回答不清楚,有2人提出没有必要向现代转换。在这里,藏传佛教向现代转换这一概念很模糊,少数僧人的质疑可以理解,但大部分僧人已经感觉到了藏传佛教向现代转换的必要性。
  三、古露镇民众藏传佛教信仰的特点
  从调查资料来看,古露镇牧民的宗教信仰呈现出如下一些特点:
  (一)藏传佛教信仰从个体发生上看,有理性化的倾向。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个体对藏传佛教的信仰与以前相比,理性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现在,古露镇上做生意的牧民越来越多,有经营茶馆或商店的,有经营乳制品加工的,也有经营藏毯加工的。有些牧民认为,发展经济和信仰佛教二者可以齐头并进,即参与市场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信仰佛教,人们的精神能找到归宿,伦理道德能得到提升。这说明,在有些牧民心中,重宗教而轻世俗的观念及将今生和来世完全托付给神灵的盲目信仰已发生某些改变,把宗教信仰纯粹视作精神层面的需求,而对于物质层面,则孜孜不倦地努力去争取。
  现在村里的大部分孩子都在上学,父母也对孩子学习世俗文化寄予厚望。我们所采访的大部分父母认为,现在的小孩很有福气,出生在这么好的年代,有机会学习文化知识,他们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世俗文化,将来考上大学,参加工作。至于小孩的宗教行为和宗教观念,认为现在不承担在家中或村里举行宗教活动的任务,但他们长大后,他们会选择该不该信仰宗教。当我们问一些年轻人的时候,他们大部分认为,信仰宗教和参加宗教活动是民族的传统,将来长大后要继承祖辈们留下来的传统。在那种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年轻人受到家庭和社会文化的熏陶,不知不觉地继承着包括宗教活动在内的祖辈们留下的传统,这是正常的。然而,随着个体的逐渐成熟、走向社会,很多年轻人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投人不像老一辈那样盲目。大部分人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前提下,向寺庙供养财物,在大部分时间里参加生产劳动、跑市场,参加宗教活动的次数越来越少。这些表明,绝大部分牧民对藏传佛教的信仰不是盲目的、非理性的信仰,而是一种理性化倾向的选择和皈依。
  (二)从宗教信仰的动机上看,以世俗功利为目的的世俗信仰与以来世为目标的价值信仰并存。根据调查,藏传佛教信众在信仰动机上出现了不同年龄段的差异。中青年信众信仰藏传佛教,更多的是希求生意的兴隆和官场的升迁等,而老年人信仰藏传佛教则意在避免疾病的缠绕和来世的果报。这是因为年轻人肩负着现实生活的重担,承载着家族兴旺的重托,只是在力所不能及或者遭遇挫折的时候,才希望得到神佛的保佑。而对于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在关注无灾无病,安度晚年的同时,更多地关注来世问题,为了来世能投生天人善趣,常常祈求三宝,积德修善。这样,出现了老年人和青年人在信仰上的两极分化,现在更多的年轻人接受过现代教育,对物质的追求远远大于精神的追求,关注的是现实生活的幸福,而老年人则更多地专注于来世的果报,他们的信仰比年轻人更浓厚一些。
  另外,藏传佛教僧众和普通信众在宗教追求上也有差距。僧众信仰藏传佛教更多的是追求修行境界的提高和修行目标的实现,即彼岸的到达,而俗众信仰藏传佛教则更多的是追求今生即世的幸福和家人的安康,即此岸的幸福。正如班班多杰教授所说:“于广大的普通的藏族信徒来说,他们厌离三恶趣,希求转生到天人善趣之中,尤其希望转生为人;至于解脱成佛之类的事情,他们则是不会奢望的,认为望尘莫及,与自己无缘;对一大批层次较高的信徒来说,他们对成佛抱着‘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执著精神,想此生不成,下世再来;对少数高僧大德以及修炼密法的人来说,则把成佛作为自己生命的最高价值追求的目标,他们研习佛教经论,修持实践的目的是解脱轮回,进入常、乐、我、净的涅架境界,尤其是修炼密宗的人,他们想今生今世就要成佛。”藏传佛教僧众在追求藏传佛教所预设的最终目标,即从生死轮回中解脱,欲证得常、乐、我、净的涅架。在大部分藏传佛教俗众的眼里,解脱成佛等事情是高僧大德们的事情,自己只希望在此世过得幸福。
  (三)从宗教心理及宗教行为上看,信众对现实生活幸福的追求远远大于对来世安宁的渴望。从调查资料来看,那曲古露镇的藏族牧民家庭一般都会请喇嘛念经,大部分家庭请2--3名喇嘛到家中念《般若经》、《平安经》等,还每年请一名僧人到家中进行“拉索”(供养神佛)。富裕家庭有时邀请10多个喇嘛到家中念诵《甘珠尔》。对喇嘛的供养根据家庭情况而定,大部分家庭给寺庙供养200--300元,给每个僧人供养20--30元。有些富裕家庭供养的较多,有时候供养牛、羊等,有时供养500—1000元不等。若遇发生疾病或做生意等大事情,老百姓请喇嘛的次数较多,供养的财物也比平时要多。若家中没有什么大事,有些贫困家庭不请喇嘛到家中念经,因为家中经济条件有限。至于邀请僧人念经的目标和动机,他们说主要是为了消除疾病,祈祷牲畜兴旺,平安无事,也希望孩子们有好的前途。可见,对于多数信众来说,对现实生活幸福的追求远远大于对来世安宁的渴望。
  (四)青少年的宗教信仰从某种程度上说,有逐渐淡化的趋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宗教观念有淡化趋势。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浪潮的冲击,在很多信众中,宗教神秘的面纱已经渐渐揭开冰山一角,神佛万能的观念已经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发生动摇。在有些年轻人的眼里,信仰藏传佛教只是一个民族的标志、符号,而不是价值信仰。虽然宗教信仰仍然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有时候也向神佛祈祷和跪拜,但在现实生活面前,他们却不放弃个人主观的努力。另外,有些僧人的信仰也不坚定,如拔戎寺每年都有1--2名还俗僧人,有时一年可达到4--5名。关于还俗问题,据拔戎寺民管会的人员介绍:“拔戎寺的寺规中虽有相应规定,但有些在国家宗教政策的大背景下无法实施,那些还俗僧人称:‘现在宗教信仰自由,不信仰也是自由’。现在人寺和还俗的程序也很简单,没有以前那么复杂。”说明,寺庙的罚款等规定没有法律效益,寺庙没有能力管理这些人。老百姓对还俗僧人评价说:“上午可以做僧人,下午可以当屠夫”。这说明老百姓对寺庙和僧人的看法有了改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父母不愿意把小孩送寺庙去当僧人,其主要原因,是很多家长害怕小孩到了寺庙不好好学习,将来有可能还俗。一些家长表示,现在僧人都不好好学佛经,甚至还俗,而且在社会上游荡者也不少,他们不想自己小孩成为那样的人。第二,宗教行为趋于简化。我们设计问卷时问了这样的问题:“你在向寺院和活佛供养时是与别人攀比还是自己量力而行?”40人当中36人选择了量力而行。在我们走访的牧民中,去寺院祈祷、朝拜、义工、进香都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的,假如家中事务比较忙,就推迟去寺院或者不去。有时一些信教群众家中有事,不能亲自去寺庙,给他人捎去一些财物供养寺庙。还有一些年轻人很不情愿到寺庙当义工。根据当地牧民介绍,现在有些年轻人为了物质利益和现实利益,往往做一些出格的事情,老人认为这是因为年轻人的信仰淡化,不怕来世遭到报应。从这个角度看,在年轻人当中出现了宗教信仰淡化的趋势。然而,从另一些人的身上,也出现了宗教信仰浓化的现象,如古露镇四村的一位村干部说:“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的、穿的都已解决。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没有别的追求,只好把宗教信仰当作最好的追求,对寺庙的供养就增多了。”从总体上讲,年轻人的宗教信仰出现了淡化的趋势,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少数人的信仰开始趋向复杂化、多样化。、   四、现代化是藏传佛教的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