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台湾佛教 >> 教育 >>

国小宗教性课程设计与发展现况之研究:以台北县市佛教教育为例(3)

分享到:

林世敏(民69)。比较宗教信仰。台北市:天华出版公司。
林世敏(民69)。正信的宗教。台北市:天华出版公司。
房志隆(民78)。宗教与人生。台北:国立空中大学,页174-200。
洪若烈(民89)。课程统整初探:以九年一贯课程中之社会学习领域为例。文教信息,1期,页34。
南后男(民83)。佛陀众生教化理念在现代教育上的意义。国立政治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未出版。
真理大学(民88)。宗教知识教育基本教材。台北县:真理大学宗教学系编印。
高新建(民87)。学校本位课程发展的多样性,载于中华民国课程与教学学会(主编)学校本位课程与教学的创新,页61-79。台北:扬智。
第十六任止贡法王贡葛仁钦(民84)。大手印五支圆满道。台北市:大手印文化出版。
许天治(民84)。国立艺术学院通识教育课程规划与发展研究报告,载于全国大学通识教育研讨会论文集。中央大学文学院暨共同学科编印。
陶文杰(民88)。儿童读经在国小班级德育教学上之研究。未出版,台北县芦洲国小。
张尤雅(民87)。佛教成人教育课程规划之研究。国立中正大学成人与继续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未出版。
国民小学社会课本第七册(民89)。台北市:南一书局。
国民小学社会课本第九册(民89)。台北市:国立编译馆。
国民小学社会课本第十一册(民89)。台北市:国立编译馆。
郭生玉(民74)。心理与教育研究法。台北市:精华书局。
郭生玉(民85)。心理与教育研究法。台北市:精华书局。
陈光煌(民89)。学校本位课程发展:以国小九年一贯课程试办为例。文教信息,1期,页48-49。
教育部(民87)。国民教育阶段九年一贯课程总纲纲要。
教育部(民89)。基本能力实践策略。
陈伯璋(民88)。九年一贯新课程纲要修订的背景与内涵,载于台北:教育研究信息,1期。
净空法师(民86)。认识佛教─幸福美满的教育。台北:佳芳印刷有限公司。
陈柏达(民63)。佛陀教育思想的本质。台北市:慧炬出版社。
陈柏达(民87)。佛陀的人格与教育。台北市:天华出版公司。
黄光雄主编(民80)。教育概论。台北市:师大书院。
黄光雄(民85)。课程与教学。台北市:师大书苑。
黄政杰(民80)。课程设计。台北市:东华书局。
黄政杰(民82)。成人教育课程规划模式与原则之研究。台北市:教育部委托研究。
黄政杰(民84)。成人教育课程设计。台北市:师大书苑。
黄炳煌(民79)。教育理想与理念。台北市:文景出版社。
黄隆民(民83)。我国中小学实施宗教教育可行性之研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博士论文。未出版。
黄义良(民89)。生命教育在国小课程中的融合与落实策略,载于林思伶(主编)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务,页259-260。台北市:寰宇出版公司。
黄瑞琴(民80)。质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杨美玲(民88)。国小两性平等教育课程决定之研究。国立台北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硕士论文。未出版。
杨深坑(民84)。现代化与后现代思潮下冲击的师资培育,载于中华民国比较教育学会主编教育:传统、现代化与后现代化。台北市:师大书苑。
赵雅博(民78)。宗教教育与人生,载于宗教教育与中国社会之发展讨论会论文集。台北:辅仁大学。
慈济北区教师联谊会编辑组(民88)。大爱引航。台北市:静思文化志业有限公司。
贾馥茗(民86)。教育概论。台北市: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圣严法师着(民85)。圣严说禅。台北市:圆神出版社。
慧广法师着(民80)。佛法知见。台北市:圆明出版社。
欧用生(民85)。教科书中的性别意识型态,载于课程与教学。台北市:文景书局。
欧用生(民87)。课程发展的基本原理。高雄市:复文图书出版社。
欧用生(民89)。学校本位课程改革─争议与回应,载于国民教育,40卷,3 期。
瞿海源等着(民84)。宗教教育之国际比较及政策研究。台北市:教育部委托研究报告。
严祥莺(民87)。危险与秘密─研究伦理。台北市:三民书局。
王文中、吕金燮、吴毓莹、张郁雯与张淑慧(民89):教育测验与评量。台北市: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李子建﹑黄显华(民85)。课程:范式﹑取向和设计。台北市: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黄光雄、简茂发主编(民80)。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师大书院。
高新建、许信雄、许铭钦与张嘉育(编辑)(民89)。学校本位课程发展手册。台北市:教育部。
释达和、陈淑慧合译(民81)。佛教的原点,页3-199。马来西亚:立成印务。
《妙法莲华经》卷三《药草喻品》

二、 英文部份

Eisner, E.W.(1979). Five basic orientations to the curriculum. The educational imagination, pp.50-73. N.Y.: Macmillan.
Eisner, E.W.(1985)(2nd ed.). Five basic orientations to the curriculum. The educational imagination, pp.61-86. N.Y.: Macmillan.
Gollnick, D.M.& Chinn,P.C.(1980).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a pluralistic society, Columbus, Ohio: Bell & Howell.
Grimitt(1987), Religious education and human development. Essex:McCrimmons.
Hick, J.(1989). An interpretation of religion.London: Macmillan.
Holley, R.(1978).Religion education and religious understanding.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Marsh, C. D., Hanmay, L. & Mccutcheon. G. (1990) Reconceptualizing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NY: Falmer.
Miller, R.C.(1977). Theology and the Future of Religious Education. Religious education, 72:1, pp. 46-60.
OECD(1979).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France: OECD.
Paris, C. L. (1993). Teacher agency and curriculum making in classrooms. New York: Teachers Colleage Press.
Sabar, N.(1987). School-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 pendulum swing. In N. Sabar, J. Rudduck, & W. A. Reid(Eds.), Partnership and autonomy in school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20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division of Education, Sheffield.
Sealy, J.(1985). Religious education: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Shulman, L. S. (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1), pp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