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唐密文化 >> 唐密研究 >>

空海归国后的密教美术

分享到:
  平安迁都   佛教美术在日本的发展,一直紧随中国佛雕的变迁,以及教义理论的扩张,佛像种类与姿态表现,不曾间断地充实;佛教信仰也由原先统治者的政策性崇佛,进而豪门巨室自发性的奉献,终于缔造了奈良美术空前灿烂的景象。  然而僧侣们势力的过度膨胀,加上贵族间激烈的权力争逐,几乎要把奈良朝律令制度的理想,破坏殆尽。西元七九四年,桓武天皇(737~806,在为781~806)迁都平安,就是为了远离奈良多事之地,期与旧都积弊彻底绝缘。  平安京立刻成为佛教新兴宗派的温床。深得朝廷保护与支持的最澄(767~822)与空海(774~835),趁机取代旧都佛教的势力,大倡密教修法于新京。日本美术史亦因势利导。打破奈良时代严整、庄重的典型,迸发密教像夸张与神秘的格调。
 

京都东寺全景    新京平安和奈良一样,完全仿照长安都城的建制,后来才慢慢发展成为今日的京都。自八世纪末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始,迄十二世纪末镰仓幕府确立,约四百年间,王朝政令发自平安,宫廷文化风靡平安,所以历史上称平安时代。只是从七九四年迁都平安,到八九四年废遣唐使,这一百年间,恰巧涵盖了整个第九世纪,上流社会仰慕唐风依旧不变,密教尚功利、重现世,普获贵族欢心。实有别于平安时代的后三百年,宫廷文化柔美、典丽的特质,因此史家根据迥异的文化性格,将平安时代划分前后两期,废遣唐使之前为平安前期;以后为平安后期。
  空海与日本密教    一度盛极的奈良佛教,顿然失去朝廷的靠山,平安佛教的地盘,已是密教系统独占的局面。当时活动力最旺盛的,首推空海留唐归国带回的真言宗;其次有最澄入唐学佛,再由弟子们发展出来的天台宗。平安前期的佛教流派,仍以空海导进的一支,浸透文化面的程度最为深广。空海不仅是日本真言宗的开祖,他所请去的中唐绘画,佛具与经卷等,更是平安前期美术的蓝本,在空海的推动下,日本密教美术发达的时代,终于来临。  空海谥号弘法大师,他是遣唐使历史上最有名的人物。今天日本人为感念他的博学与贡献,弘法大师已成为民间信仰的偶像。青年时代的空海,深研儒释道三家精义,最后悟出佛教真谛,毅然剃发出家,八零四年空海三十一岁,随第十六次遣唐使船队留学中国,与大使乘坐第一艘船;最澄亦同期入唐,搭的是第二艘船。航行途中突遇暴风雨,船队四散。第一艘船漂流至福州,第二艘船在宁波登陆。空海与最澄上岸之后,最澄修行的目的地是天台山,空海则直指密教中心的长安。结果最澄首先回国,开创日本天台宗,可是他的志业大都有赖门下高徒,才得以实现。空海留唐两年多,风闻长安青龙寺惠果(746~805),道行高深,趋前请益。遂受密教传法灌顶,习密教真言奥义。八零六年空海以嫡系传人的身份,束装返国。

胎藏界曼荼罗,平安前期,绢本着色,183×154厘米,京都东寺    密教起源印度,八世纪初移植中国,经过三位印度法师致力弘法后,由唐僧惠果掌门,称真言宗第七祖,惠果灭後,空海承袭衣钵,是为第八祖。密教之所以为佛教新兴宗派在印度窜起,是因为日趋隆盛的印度教,正结合古代婆罗门教与土俗信仰,大有凌驾佛教之势。所以密教以复兴佛教为动机,致密教学说满足现世利益为特点,并在《大日经》与《金刚顶经》两大根本经典中给予思想体系定位,从而使佛教发展到它的最高阶段--密教。因此,在艺术上,不只奈良佛教密隐的功利主义有了教理的背景,求佛镇护国家,祈神降福禄的现实观,而且也容易满足皇室与贵族的欲望。
  密教美术的特征  平安前期的佛教,可谓真严密宗一枝独秀。佛教美术的发展,自然也以密教修法的相关道具为主流。一言以蔽之,密教美术一反佛像原有冥想、静止的造型,虽然不像印度教神像那样有夸张的性爱、官能的动态,但却展现出中和的动态之势。是以密教尊像的种类增加了,多面多臂的妖艳菩萨也出现了,愤怒表情和威武雄姿的佛雕也一并出笼。  本来,八世纪奈良佛教也有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或罹病早愈的法会,甚至于因而建寺造佛的行动,屡有所闻。所以密教式的功利信仰,早就蕴藏在奈良时代的佛教中。类似密教美术的诸种特征,也明显地流露在奈良后期的造佛事业上。例如东大寺的不空罗索观音立像、金刚力士像,以及兴福寺八部众之一的阿修罗像等,不是三头六臂的巨作,就是表现力与美的护法神威。  印度佛法中起死回生的密教,在八世纪初分陆海两路传入长安。时值遣唐使不绝如缕,只是日本留学僧颇多断章取义,最后才有空海入唐,亲炙密教说法,带回来"正纯密教"。空海以前,流进日本的片断教义和应时制作的佛像,统称为"杂部密教"。

五大菩萨坐像中的“金刚法菩萨”,东寺讲堂二十一尊之一  

五大明王像的“不动明王”,东寺讲堂二十一尊之一    平安时代的佛教寺院,一般都是建于山上,建筑不若奈良平地庙堂的雄伟壮丽,雕刻的规模也没有奈良诸佛的硕大庄严。且材料以木雕为主,鲜少塑造或铜铸。此外,密教雕像中最特殊的独有尊像是五大明王,密教绘画里最具深奥理论的,是总集诸尊体系构成的两界曼荼罗。  五大明王不曾见于奈良时代,属平安前期密教盛行的新尊种目。五大名王以不动明王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方分置降三世、军荼利、大威德、金刚夜叉,亦合称五大尊。为了强调降魔伏敌、守护佛国的性格,像貌总是怒目圆睁,孔武有力,威猛无比的气概。  两界曼荼罗是密教灌顶等修法仪式中,极重要的道具之一。以平面图式汇集无数菩萨,协助信徒理解密教的繁琐与深邃。至高绝对的主尊乃大日如来,象征宇宙的一切根元。所谓两界,即胎藏界与金刚界,各以《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为原典,分别表现大日如来理与智的两个世界。两界曼荼罗通常画成双幅垂挂于本尊两侧,胎藏界曼荼罗的四百余尊菩萨,呈放射状并排;金刚界曼荼罗的一千四百余尊佛像,等分在九个方格内配列。两界曼荼罗图经空海指导,精密模写的复本幸存下来了,可是在中国几乎不留任何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