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唐密文化 >> 唐密祖师 >>

开元三大士与两京佛寺(3)

分享到:

  3、长安保寿寺
  《唐京兆大兴善寺不空传》:“天宝八载,许回本国,乘驿骑五匹,至南海郡,有敕再留。十二载,敕令赴河陇节度使哥舒翰所请。十三载,至武威,住开元寺。”
  本来皇帝已经同意不空回印度,但到了南海郡又接到诏书,让留下来。
  但周一良《唐代密宗》:据圆照,750年,不空获许返回印度,但到达韶州后就生病了,于是一直留了下来。后来应哥舒翰所请,同年初召至京都长安,在保寿寺休息了一个多月后被送到凉州。
  保寿寺在长安翊善坊,此处原为高力士的一处宅院,后“舍易善坊宅为保寿寺”。
  据周一良《唐代密宗》:武威开元寺原为武则天时建造的大云寺,后玄宗时统一改为开元寺。不空在此译有《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一字顶轮王瑜伽经》、《一字顶轮王念诵仪轨》及一部分短经。
  4、长安大兴善寺
  《唐京兆大兴善寺不空传》:“十五载,诏还京,住大兴善寺。”“上元末帝不豫。空以大随求真言祓除至七过。翼日乃瘳。帝愈加殊礼焉。空表请入山。李辅国宣敕令于终南山智炬寺修功德。”“大历三年于兴善寺立道场。敕赐锦绣褥十二领绣罗幡三十二首。又赐道场僧二七日斋粮。敕近侍大臣诸禁军使。并入灌顶。”
  据周一良《唐代密宗》:大兴善寺是一座庞大的寺院,占据了长安城中央的整个靖善坊。764年,他请求皇帝将49位僧人从其他寺院集中到这里来。
  此后,不空主要居住在大兴善寺,并终于此。  据《唐密师资相承祖师纪年(唐代)》:“公元七六六年(大历元年),不空于五台山完成金阁寺和玉华寺建设。”“公元七七四年(大历九年),六月十五,不空入灭,世寿七十嵗。七月初五,追赠“司空大辩正广智不空三藏”。七月初七,遗骸荼毗。八月二十三,与大兴善寺建立舍利塔。”    据康寄遥《陕西佛寺纪略》及王亚荣《大兴善寺》:
  大兴善寺在隋初由陟岵寺和遵善寺两寺合并后重新改建扩大而成。
  陟岵寺为北周明帝所建。山有草木曰岵,无草木曰屺。《诗经"魏风"陟岵》云:“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后世随以“陟岵”、“彼屺”代指父母。北周明帝修陟岵寺、彼屺寺,显然是为了追念父母。位于长安的陟岵寺作为敕建的皇家寺院,为北周国寺,其地位与规模比普通寺院可比。
  遵善寺创建于晋武帝时。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在长安故城东南二十里之龙首川原选址作新都,以其曾被封“大兴郡公”之故名都城为大兴城,因城中六条高坡,于九二置宫阙以当帝之成,九三立百司应君子之数,九五贵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玄都观及佛寺以镇之。建城时先置此寺,迁旧长安城名寺陟岵寺于大兴城内,与原在靖善坊的遵善寺合并并扩建为新寺,取都城“大兴”二字并所在地靖善坊之“善”字,名新寺为“大兴善寺”,规模为海内佛寺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