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修持法门 >> 综论 >>

禅病疗法(6)

分享到:

  (二)禅定中之“恶相”
  这是书中〈观业相境〉部份所提出来的禅定现象。书中举出六种,谓之六蔽像。此即在坐禅时,可能见到的六种恶相:悭蔽报果发相、嗔蔽报果发相、净罪报相、盗罪报相、妄语发相、饮酒发相等。这六种相状,都与行者过去的业报有关。
  关于业报相在坐禅中的浮现,要判定是好是坏固然有很多原则,但是下列二事,则是颇值得参酌的经验之谈(注20):
  1. 凡是所起的相状“久久住、数数来、又坏禅心”,则皆是魔相。
  2. “诸恶相现时,初现嗔怒,再来平平,三现欢喜。”这是恶相要消灭的征候。
  (三)魔事
  在〈观魔事境〉章中提出的对治方法,大体与《释禅波罗蜜》、《小止观》等书相同,兹不赘。倒是其中下列一段治魔原理,虽不易至,但所有修禅者仍应心向往之:
  “若达邪正,怀抱淡然。知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平等一相。不以魔为戚、佛为欣,安之实际。若能如是,邪不干正。”(注21)
  此外,在辨别禅定相状的邪正时,有一项原则也甚为重要,此即“若过、若不及,悉名邪相”(注22)。这是说在禅定现象中,若是境界显现时,会促使自己的身心有“过分强烈”或“不足”的反应,则都是邪相,不是正定。
  六、智顗禅病理论的规模及其启示
  智顗的禅病思想,以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可以分类为下列几项:
  1. 预防医学:这是智顗著述内容的主轴。譬如其书中主张人体内有风、气、喘、息四种气体。并谓坐禅者只能守息而不能守其他三气,始不易致病云云。
  2. 精神医学:书中有关外魔干扰诸症,以现代医学眼光来衡量,应归属于精神科领域。
  3. 内科:书中所论及的四大五脏病、五根病等皆是。
  4. 气功治疗术:如所提的六气治法、十二息治法、手捻丹田治赤痢法等。
  5. 诊断术:如《摩诃止观》〈观病患境〉文中所说的“上医听声,中医相色,下医诊脉……若脉洪直,肝病相,轻浮是心病相”即是。
  此外,智顗书中所述,也常能一贯地述及病因、症状与病理。譬如下列《禅门口诀》所载,即其一例:
  (1) 症状:身体痒、痛,甚或心智颠狂。
  (2) 病因:坐禅守息不当,引起身风相乱。
  (3) 病理:身内之风,分位不可相乱,否则伤及行者。
  智顗书中所载,大体上是依照病理、病因、症状、及预防、治疗法等方面来论述的。由上面所列,我们约略可以窥见智顗禅病对治理论的规模。此下,拟依其书中所述,归纳出若干较为实用之原则,以供坐禅者参考:
  1. 呼吸方法不正确,可能引起痒、痛、枯瘦等病。
  2. 姿势不正确,或内心懈怠,可能引起背脊等处疼痛。
  3. 内心意念不正,希冀神通,或心存名闻利养,则可能引起外魔干扰。此中之魔有天神魔、思神魔等。
  4. 思索太用力,可能引起头痛及腹中气满等病。
  5. 外声干扰,必恼成病。可能引起气满、怖畏、暴下血等病。
  6. 业障病:可能引起的症状是“举身肿满、虚肥而黄”、或忽然身体疼痛、或忽见怖畏像,及种种恶相。
  7. 烦恼障病:可能引起不发禅定,贪欲心起、爱著异性,生起嗔念,生起与佛法相违的断、常等邪见等病状。
  8. 修止与修观之时机不当,可能引起痴定、狂慧等病。
  9. 善根发相时,不能分辨真伪而成病,如对伪相心生爱著,即可能为鬼神所附。
  10. 四大增动病、五脏病、与五根病:这些都是生理问题所引起的疾患。
  11. 失定:得欲界定时,由于不善用心、方法错误,或将定相向他人说,或现定相令人知觉,或有希望心、疑心等,则容易失定。
  关于各种禅病的治疗方法,由于症状复杂、变幻难测,因此很难一概而论。但是,下列的治疗或预防原则当是较具一般性的。  
  1. 专家指导:坐禅如不得法,非但不能使身体健康,反而容易致病。而且,由于禅病牵涉到甚多技术性的问题,因此,坐禅时必须要由具备足够的学理与经验的禅师来指导,才不致发生误差。如修止、修观、六气、十二息,及其他方术疗法,都是专门技术,只透过阅读禅书,是无法完全应用的。
  2. “心意端正,不可希冀、贪求。”这是坐禅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心态。
  3. 系心在境、观想、呼吸法、坐禅姿势、环境等项,都要求其正确。
  4. 对业障病要至诚忏悔、或虔心修福。
  5. 发觉情况有异时,要尽早请教专家、尽早对治。
  6. 对佛教核心义理要能正确把握,要具备般若正观,要能不取、不著。
  七、智顗禅病理论的思想渊源
  上述禅病理论,都是从智顗的禅法著述中整理出来的。在中国古今佛教大德的著述中,像智顗的著述一样能将禅法作专著出现、或专章处理的情形,极为罕见。就智顗禅法著述的质与量来看,说他是印度禅法在中国最伟大的集大成者,应该不算过誉。因为迄今为止,他在禅法方面的成就,在中国佛教史上仍然是空前绝后的。
  翻阅智顗的各种禅法著述,往往会使人觉得那些著述似乎都是他个人经验的累积。但是如果我们稍为深入地解析,就会发现这些著述的内容,其实是有多种渊源的。兹略述如次:
  (一)师承
  依据道宣《续高僧传》〈智顗传〉的叙述 ( 注 23), 智顗出家后,曾到光州大苏山追随当时著名的禅师慧思学习禅法。慧思“又从道于就师,就又受法于最师。此三人者皆不测其位也。” ( 注 24) 最师,就师、慧思三人被道宣称为“不测其位”的神秘高僧,由此可见他们的修行成绩在当时人心目中的份量。此外,慧思又特别教导智顗以四安乐行、法华三昧等法门。在光州七年间,在慧思的调教、熏陶之下,智顗的禅法基础乃稳如磐石。因此,从他的经历及修学过程来看,其著述中的禅病理论,有部份必然得自师承的启发或教导,自是可以想见。
  (二)智顗本人的修禅经验
  智顗在光州随慧思习禅七年,后又赴金陵瓦官寺弘扬禅法。不久,在金陵一带引起习禅旋风,当时佛门大德争相来学。其后,弘法各地,也都不忘教授禅法。其一生经历,有大半与禅法有关。因此,其所累积的修禅经验与对禅病的看法,自必甚为可观。其所撰书中的见解,当然有甚多个人的修禅经验。
  (三)禅经(印度禅法的专著)及其他佛典
  禅病的原理及治法,在禅经中往往有具体的论述。智顗之时,已经译出的印度禅法专著(禅经类与三昧经类),依《大正藏》所收,可知至少有三十余种之多。而其中之《大安般守意经》、《修行道地经》、《禅秘要法经》、《坐禅三昧经》、《禅法要解》、《思惟略要法》、《达摩多罗禅经》、《五门禅经要用法》、《治禅病秘要法》等禅经,也都有甚多可以引用的禅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