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藏传佛教 >> 理论 >>

最胜耳传修心七义论讲记(上)(3)

分享到:

  五浊厚重时,转成菩提道者。五浊,一曰众生浊,谓末法众生烦恼炽盛,少有智慧,多行不义,不知愧悔等。二曰劫浊,谓末法时中;兵戈纷起,疾疫流行,民困日深。灾害备至等。三曰寿命浊,谓未法众生寿命日促,人寿百岁,递减至六十、四十等。四曰见浊,谓末法众生,知见不正,于世法中,各执偏见,酿成斗争,互相侵害。于出世法,多信外道,或虽信人道,其见染污,不堪负荷等。五曰烦恼浊,谓末法众生,所有贪嗔痴烦恼,遍一切时处,烦恼之库门大开,尽量发露,无有覆藏处等。如是众生浊、劫浊、寿命浊、见浊、烦恼浊,于末法中,积聚为五浊恶世。经称十方诸佛,赞叹释迦牟尼佛,于五浊恶世,为众生说甚深难信之法,则释迦牟尼佛降生,已是五浊恶世。其时人寿百岁。至宗喀巴大师出世时,人寿减至六十岁。今则人寿减至四十岁。凡云人寿百岁、六十岁、四十岁者,不必尽人如是,惟约多数而言。如果当知释迦佛时,五浊尚轻;宗喀巴时,五浊较重。今则更重于宗喀巴住世之日。本论称五浊厚重时,正是今时也。过去贤劫千佛,深悲末法众生,甚难调伏,赞叹释迦牟尼独能调伏如是末法众生,故赞佛云:汝是五浊世中金莲花,汝是五浊世中白莲花。释迦牟尼佛于五浊中,化度诸菩萨摩诃萨,诸阿罗汉。见诸众生,应得度,顾未来世五浊增上,风起云涌,未来众生,益难调伏,竟于三转法车仑之后,委此难调众生而涅盘。可知末法众生,五浊过于厚重,虽佛亦无奈何,舍众生而示寂也。今于五浊最亟厚重中,能就厚重之五浊,转为菩提,如是之法,惟恃此修心教授。故本教授之功用不亚于佛。此尤明本法之特殊重要。佛住世时,众生较有福德,人寿较长,一切神人常护善法,众主吉祥安乐,少有障难。佛灭度后,诸护法神,随佛往居别一世界,魔王眷属,密布此世,欣喜恶法,摧毁白业,不愿众生,获得吉祥安乐,尤于有善根之众生亲近佛法,多作障难。当此违缘蜂起,众生为群魔所播弄,不能自拔于厚重五浊中。今乃藉当前之五浊违缘,改为道用,即彼烦恼,转成菩提,而以烦恼冲动,逼令身心所造之恶业,引为助伴,化违缘为顺缘,有如是殊胜之法,自为未法众生之所需用。其法维何,即此修心教授也。知此,则本法尤为重要之重要。为令听者知法之重要,如病者知药之重要,而生敬信。故设此颂。

  丙、正教授引导弟子之次第如何者,共分七义:

  第一开示加行法

  第二正行

  第三违缘转成菩提道用

  第四明一生之修法

  第五明修心之量第

  六明修心三昧耶

  第七义明修心学处

  第一开示加行法者

  颂曰 先学诸加行

  谓先依四加行修,而后可入正行,四加行者,

  一、思暇满难得 二、思死无常 三、思维业果 四、思生死过患

  仅标此四,其广虽不如菩提道次第所说,然功德相等。于此当知加行与正行之分野。或讥黄教学人一生只在加行中者,此未明加正界说。约成佛而说,惟证得大金刚大持位,是正行。其成佛之前一刹那,尚是加行。约密乘而说,圆满次第为正行,生起次第为加行。生起次第又对菩提心为正行,而菩提心为加行。今以修菩提心为正行,则以前四为加行。四加行中,思生死过患,以思维业果为加行。而思维业果,又必以前二为加行。凡法以此递为加行,非一成不易。若严格而论,凡有修有学,皆在加行,直至成佛,始名正行。今成佛者何人,而敢妄分顿渐,谤人囿于加行乎哉。或谓菩提心一念即生,非关修得,则菩提心自性能生,是无因生,即是常矣。或又谓菩提心是本有,众生本性即佛,徒为污染覆盖,故不得见。法在去染,见本来佛。如是,则佛亦曾被污染,岂知宇宙并无污染佛乎。今谓众生仅有成佛种子,佛则非修不得,彼所云云,谤有污染之佛,其过非小。又皈依三宝,依止善知识,勤行礼拜,依金刚萨缍百字明,悔除罪业,如是之法,得除污染。然此惟为修行之一种,不得谓只此便可成佛。须知向上大有事在,成佛非简易事。佛之身语意无量功德,皆非无因而至。如无因者,则佛应有自性,佛应是常,此不应理。佛积诸胜因,而成佛果。眉间白毫放光,照澈三千大千世界。口宣圆音,能通异类、众生得解。具大智慧,遍一切所知境。如是诸身语意功德,皆从修习戒定慧三学,集聚福德智慧二资粮而来。经三大阿僧祗劫长期之修习,非无因也。为明加行正行,纵论及此。今仍回溯本法之四加行。本法为修心教授,将令菩提心生起,须具有大悲心。将令大悲心生起,必先具出离心。大悲者,于他有情,受一切苦时,为之感动,心生不忍,即名为悲。寂天菩萨云,自苦犹未梦见,何缘得悲他苦。今为此立一喻,有母令子往安乐处,其子至彼,非安乐地,反受诸苦。此母非不爱子,以愚昧故,不知彼处非安乐,是苦,误称安乐,以误其子。众生不观自苦,即不能知他苦,徒事兴悲,犹同愚母误子,无有是处。出离者,谓思维轮回,生死过患,生远离心。此于生死过患,必须数数思维,而后出离之心得成猛利。如囚在狱,历历思维狱中黑暗无光,居处不净,饮食粗恶等过患,自不能堪。而后出离此狱之心,至为猛利。若或此囚不思狱中多种过患,惟思少许过患,则出离此狱之心,虽有而不猛利。若或此囚怠情成性,随遇而安,乃至即就此狱,作种种利己事,方且视狱如天堂,乐而忘返,决定不生出离此狱之心。众生欲出轮回之狱,必历历思维轮回之诸种过患,始能生起猛利出离心。若仅约略思维,则心非猛利,甚至沉迷现世名利,方且以苦为乐,决定不能发出离心也。出离心为一切功德之根本,为大悲心之前导。而出离心依思维业果而生。设不信业果,则出离之名尚不愿闻,何况有出离心之生起。故修出离心,须思维生死过患与业果。出离心亦名解脱心。不思维生死过患与业果,何能成就是心解脱。更前,应思死无常,与暇满难得。宗喀巴大师云,应思暇满无常,勿贪现世利乐。凡夫只计较现世利乐,非观暇满无常,不能破除其耽著现世利乐之心颠倒执。若在发菩提心菩萨及阿罗汉,不惟不执现世利乐,即后世利乐,亦复不执也。依菩提道次第所示六加行,学者当先扫除静室,如法安置佛相经典,陈设供品,安排舒适座位,然后入坐,生起善心所,乘此善念之力,而行供养。于供养时,观想面前虚空中有大如意宝树,上有广大莲花座,具十二层莲瓣。中央最上层主尊相,为具善慧、能仁、金刚大持功德之宗喀巴大师,体为自己根本上师。心中有释迦牟尼,牟尼心中更有大金刚持。由金刚持心中放光,左为深观派传承诸师,以文殊为主尊。右广行派传承诸师,以弥勒为主尊,宗佛以下十一层莲花,次第显现无上瑜伽部诸尊,次瑜伽部、行部、事部诸尊,次贤劫千佛、诸大菩萨,次缘觉声闻,次空行勇识等。依次在外周匝围绕。最后一层。为护法海众。如是成就五聚图相,说名资粮田。能聚福德,故曰资粮。可播植生长诸善种子。故曰田也,想资粮田竟。继依菩提道次第,修礼赞,供养,忏悔,随喜福善功德,请转法车仑,请佛住世,发愿回向等七支。或诵普贤行愿品,随文入观,则七支具足。莫谓七支浅近,是初业所修,过去诸大菩萨,皆以常修七支而先见佛,实为大菩萨行。今谒见贵人,尚有贽见之礼,何况面佛,岂可不修七支那。次供曼达,用银或铜制之曼遮盘。如无法器,亦可暂用手印代之。观想日月须弥四大部州等,尽世界一切所有,及众生一切福报受用,悉入曼遮,以供献于诸佛菩萨,而由三门祈祷:一、请加持消除从思维暇满起,直至生起菩提心中间与善心相违之一切违缘,二、请加持生起从思维暇满,直至生起菩提心中间,与善心所随顺一切顺缘;三、请加持消灭内外一切秘密灾障。如是启请后,观想力强者,可如普贤行愿品,一一身化为刹尘身,以广大之须弥四洲,供养刹尘佛。若观想力弱者,但想一曼陀罗亦可。所想应是清净刹土。此关本身未来成佛缘起,必清净庄严,福德乃大。又曼遮盘非大,日月须弥等非小,于曼遮盘中,供献日月须弥,喻如从针孔观山河,非山河小而针孔大也。故勿以不相容而不能代为疑。如是供曼遮一次,等于播洒福种,福报不可思量。不费一钱,成就如许大有益事,学者作此,轻而易举,何难之有。学者依上三种祈祷而供,勿谓现世福利,不在启请中。须知启请第三,消灭内外秘密灾障,即已包括增长世间福利等在内。既供养启请已,则串习所缘境而修。须加集福忏罪二种缘起,喻如稼穑之事,先播种子于良田中,得日光水土和合为缘,益以除草去石等事,而后苗得滋长,收获可期。此中缘念,喻如播种。集福,喻如日光水土和合为缘。仟罪,喻如除草去石等事。故缘念与集福忏罪必应和合而修。更求上师加持,始有成就。修慧修定,亦复如是。于修定中破沉掉等过患时,亦必如此。此三合修,通一切功德。上来略说六加行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