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藏传佛教 >> 历史 >>

噶举派印度传承史略

分享到:
   噶举派是西藏佛教后弘期颇具影响的一个教派,“噶举”是藏文的音译,“噶”是佛语或语旨之意,“举”是传承之意,因为噶举派的印度祖师底洛巴从印度四个方面获得“四大语旨教授”,因此其传承称为噶举派即“四大语旨教授”传承者。四大语旨教授被底洛巴的弟子那若巴归结成“那若六法”,由玛尔巴译师译传到西藏,成为达布噶举派的主要教法之一;那若巴的明妃尼谷玛向琼布南觉传授的内容是与“那若六法”大同小异的“尼谷六法”,成为香巴噶举的主修密法之一。

  在《贤者喜宴》、《红史》、《青史》、《土观宗派源流》、《知识总汇》等藏文典籍中说底洛巴在定中得到金刚持的“四大语旨教授”,但是,为了便于底洛巴摄授和教化愚笨的众生,为了避免产生底洛巴没有上师,其教法来路不明的误会,为了让人们相信底洛巴获得四大语旨教授的事实,就说底洛巴从印度的东、南、西、北四方得到“四大语旨教授”。底洛巴自己也说:“龙树、咱热耶巴、罗瓦巴和善缘母,都是我的‘四大语旨教授’的上师。”但是,这四个方面的传承,在各种著作中说法互异,其人物关系与年代也很难经得起仔细推敲。我们根据以上的著作和《直贡法嗣》、《达隆教史》等古籍,再参照其他藏汉文资料,把“四大语旨教授”传承师的生平事迹作简要介绍。尽管受时代和习惯的限制,存在时代不清、关系不明的缺点,而且其传记也充满神话色彩,但我们仍然从中窥视到当时金刚乘佛教在印度兴起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情况,对噶举派的“四大语旨教授”的来龙去脉也有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四大语旨教授”的具体传承是:一是由金刚持依次传授因陀罗菩提王、龙变瑜伽母、毗苏迦巴、萨乐和、龙树、玛当吉,而至底洛巴。其主要教法有父续《集密》及其圆满次第之《五次第道论》、《四座》以及《那若六法》中的《往生》和《夺金》法。二是由金刚持依次传授智慧空行母、姑姑热巴、咱热耶巴,而至底洛巴。其主要教法有《大幻化》之圆满次第、《那若六法》中的《梦境》和《幻身》法。三是由金刚持依次传授金刚手、卓毗巴噜迦、毗那萨班杂、罗瓦巴,而至底洛巴。其主要教法有《胜乐金刚》等无上瑜伽母续之全部及《那若六法》中的《光明》为主的圆满次第和合。四是由金刚持依次传授金刚手、阿阇梨无支金刚、莲花金刚、善缘空行母,而至底洛巴。其主要教法有《吉祥喜金刚》之本注和《那若六法》之《脐教火》。

  不难看出,在“四大语旨教授”中不仅包括密教无上瑜伽部的《集密》、《胜乐》、《喜金刚》等重要的本尊法,而且包括《那若六法》中的所有内容。所以,我们有理由说,底洛巴的四大语旨教授乃是在雪域流淌不息的噶举派教法之总源头和主流。这也是我们将不惜笔墨地介绍“四大语旨教授”传承师生平的主要理由。

  一、“四大语旨教授”诸师

  因陀罗菩提是“四大语旨教授”传承师中的始祖。在古印度历史上称作因陀罗的人物不只一个,陈兵先生在《新编佛教辞典》中说:“因陀罗菩提,金刚乘佛教创始人。据《七系付法传》,有前后二人,皆为国王。”我们这里要介绍的就是后因陀罗菩提因为他是邬坚国的国王,故又称为因陀罗菩提王。一天因陀罗菩提王在王宫屋顶散步时,见佛陀与众罗汉从空而飞,心生无限敬仰,把佛陀师徒迎请到王宫给予侍奉,并向佛乞求传授不舍五欲之乐而得解脱的教法,佛乃依吉祥《集密》金刚曼荼罗,与金刚母一道向因陀罗菩提王传授灌顶和双运道。因陀罗菩提王及其500名宫女依法修持,皆得大成就,最后飞往大梵世界。邬坚地方一时变成众多龙王居住的大海。因陀罗菩提王被后人奉为密乘双运道的始祖。

  龙变瑜伽母就是来自邬坚地方的大海。某时,金刚手大势至在给众龙开示佛法,众龙逐渐变成人,海滩变成了城市。龙所变的众人修持金刚乘佛教,成为勇士男和瑜伽母,其中最为殊胜的是龙变瑜伽母。

  当时,印度南方有欧提毗舍王国,其国王毗苏迦巴抛却国政尊位,出家学佛,成为圆满班智达。他曾思忖,修学显教首先让人进入断绝烦恼之道,而《迦叶经》中却说烦恼可以化成菩提,有多少烦恼就有多少菩提。他为了求得如此不断的烦恼而得道的密乘来向龙变瑜伽母奉献曼札,启请赐法。龙变瑜伽母给他传授灌顶及教授,他依法修持,获得大手印悉地。

  萨乐和,又译作萨啰诃等,系古印度84成就者之一。关于他的出生地,各种史籍说法不一,有说是南印度的毗达巴哈,有说是东印度的乐达那,也有说是欧提毗舍国。初为婆罗门教瑜伽师,人称大婆罗门,后渐信佛教,经常白天信奉婆罗门教,夜里学修佛法,最后在中印度亲教师罗睺罗贤座前出家为僧,并取与亲教师相同的名字罗睺罗贤,学通大、小乘诸经论后出任那烂陀寺亲教师。后受空行母感召,向阿阇梨毗苏迦巴求密法,获得灌顶及教授后携一女子到林中修行,论定达12年之久。后来又携一箭工女修双运,证得原始俱生智慧。应庶民、妃子和国王之请,唱出庶民、妃子、国王三种道情歌,分别开示佛之变化身、受用身和法身。其后半生在印度南方吉祥山传授许多密法,成为大手印法门的始祖。“萨乐和的论著翻译成藏文的有:《道情歌集》、《身业藏不坏金刚歌》、《语业藏文殊金刚歌》、《意业藏无生金刚歌》、《身语意大手印修法》、《密咒二十颂》、《自加持次第》等,均由译师白若杂纳和玛迦曲巴尔所译,收入《甘珠尔》密宗部47函中”。①

  龙树,又译作龙猛、龙胜。为萨乐和最优秀的心传弟子,为大乘佛教的两位开山祖师之一,为赡部洲六庄严之一,亦是古印度84位成就者之一。在佛灭400年时出生于印度南部布达苇国的一个婆罗门家中。有说佛灭600年时出生,其享寿亦说法各异,有说500岁,有说600余岁,旧译密乘说其寿逾千岁。7岁开始出外游历,后在那烂陀寺从萨乐和出家,取名具德比丘,学通三藏,远近闻名。又有说他“世学尘能、天文地理、图纬秘藏及诸道术,无不悉练”。他在那烂陀寺替代萨乐和担任亲教师时发生饥懂达12年之久,他“依靠炼金的收入供养在吉祥那烂陀宣说大乘教法的500人。”僧众知道后,认为龙树用这种不正当的手段来维持僧众生活,使僧众过上邪命生活,违犯戒律,把龙树赶出寺院,让他修造千万小泥塔来忏悔。当时,声闻乘比丘商羯罗造《明智庄严论》来驳斥大乘教义,龙树曾三斥其说,调伏、挫败了持有无常断二边见地的诸派,创立中观学派,护持佛法多年。觉囊派高僧多罗那他在《印度佛教史)中说:龙树“使中观宗义大为弘扬,对声闻众也大有利益。特别是他将僧伽中拥有巨大权势但坏失学处的比丘和沙弥统统驱除,据说被驱除的将近八千人。龙树成为诸部之主。”又说:“这样,那烂陀寺的创建人为阿育王……使之发展的是罗睺罗贤(此处指萨乐和),使之达到极盛的是龙树。”②据载,后被龙王邀请到龙宫,在龙宫传法6年后携《大般若经》返回人间。从此得名龙树。之后来到吉样山,与萨乐和一起修习12年,先后制伏了许多外道论敌。最后,被一长相酷似龙树自己的王子为取得王位前来取龙树的首级,龙树用吉祥草割下自己的头颅交给王子。龙树的著述甚多,有“千部论主”之称,为了解释佛祖初转法车仑而造有《宝鬘论》等;为了阐发中转法车仑而造了《中论》;为了发扬中观见而造了《宝性论颂》,还有<大智度论》等论著。他的著作在论的方面有《中观根本智论》、《正理六十论》、《空性七十论》、《回诤论》、《细研磨论》、《集经论》、《梦幻如意言论》等;在家居士律方面有:《戒王书》(又名《劝戒亲友书》)、《国王善行宝鬘》;在出家人戒律方面有:《菩提资粮》;在概述密教见修方面有:《续部总集》;在确立中观见地方面有:《菩提心释》;在开示密教生起次第方面有:《集论》、《杂论》、《二十曼荼罗仪轨》;在开示密教圆满次第方面有:《集密五次第论》;医方明论有:《一百剂》;对众生教诫的论著有:《规矩养生论》;对国王、大臣教诫的论著有:《一百智论》、《棋盘香论》;历算方面的著作有:《缘起真实经论》等。他的著作都译成藏文,大部分是在赤松德赞时期翻译的,并收入了《丹珠尔》。③有《龙树菩萨传》留世,其历史又详见于《七系付法传》。龙树的弟子有圣天、龙觉、玛当吉等。其中阿阇梨玛当吉因在茅屋里修持,故得此名。玛当吉摄授底洛巴后前往空行刹土。以上是第一语旨教授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