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藏传佛教 >> 寺院 >>

珠峰自然保护区内的佛教寺院及其特点(2)

分享到:

  推散林寺。位于定日县扎西宗乡境内,原为萨迦寺属寺,现在脱离主属寺关系,采取以寺养寺的办法。据寺院文管小组组长强巴群佩说,这所寺院由第斯藏巴平措南杰的夫人托嘉作施主,萨迦寺班钦循嘉阿珠边巴让他的学生塔尔巴·坚赞喇嘛负责修建的,自建成后一直是赛吉贡巴。根据《格鲁派教法史——黄琉璃》记载,大译师扎巴坚赞曾在拉堆南部协嘎尔不动金刚宗附近建了7所萨迦派寺院、7所珀东学派寺院、7所格鲁派寺院。7所萨迦派寺院中是否包括推散林寺?塔尔巴坚赞是否就是扎巴坚赞?还无从考证。寺院最盛时有500余名赛吉僧人,民改时减少到50余人。现在有14名僧人,其中10人是原来的僧人,6人丧偶,4人有妻室。另外4人是年轻人,都未成婚,其中1人已受出家戒。历史上这所寺院的堪布是由萨迦寺派遣的,最后一任堪布是4年前去世的,现在的宗教活动由强巴群培主持,农忙季节僧人参加劳动。佛殿建筑面积为4柱,有2间修行室和堪布的私邸,其中的一间修行室正在维修。自治区佛协提供了14尊佛像,两尊佛塔,寺院筹资雕塑了1尊释迦牟尼佛像,地区佛协给了1尊无量寿佛像和一套《甘珠尔》经。国家落实政策拨款2.2万元,作为寺院维修经费。经堂中保存着一对刻有“大明宣德五年工部官臣吴邦佐造”字样的铜钹,直径约20余厘米,音质清脆。另有小型佛像数尊。

  朗果寺。又名“定日寺”,或“第哩浪古寺”。位于定日县西部的南果乡。《青史》、《卫藏通志》等汉藏文史书记载,定日寺在定日协嘎尔宗西边,名叫“朗果寺”。1097年,为阿里古格王绛曲沃的侄子孜德王所建,作为当巴桑结的驻锡地。帕当巴桑结是南印度卑达拉国阇若僧诃人,早年从超岩寺善天论师出家,依金洲大师发菩提心,广参善知识,受得密宗灌顶,修习密法,成就显著。他先后5次进藏传法,授教与玛、索、岗等人,创立了息结派。寺院从建成后一直是以赛吉贡巴的形式存在,据传以前寺内供奉着10件宝贵遗物。寺院规模不大,佛殿高出院子,是石木结构。进入大门后拾级而上进入殿堂,外殿失空,内殿供奉着帕当巴桑结的雕像以及其他塑像。殿内幽暗,就是在阳光照射的白天也很难看清楚殿内的东西。显教经堂建筑面积6柱,佛殿6住。据当地人介绍,寺院是帕当巴桑结雇用100名游方僧建成的。寺内存放着清将赵世蜀赠送的一块匾额,匾额正中刻着“荡芭寺”三个红底蓝色大字,左边写着”暑防定日汛守备赵世蜀信书”,右边写着“光绪二十二年灭在丙申菊月”。寺院现在没有僧人,两名看门人负责点灯上香。藏历6月14、15两日举行朗果娘曲节,据说这个节日起源于帕当巴桑结圆寂后。5月25日帕当巴桑结去世后,全村人非常悲伤,整日茶饭不思,藏历6月14日帕当巴桑结显灵,劝说大家不要悲伤,要擦干眼泪快乐地生活,从此以后就形成了这个属于全村人的节日。寺院西边是著名的朗果神山天葬台,据说帕当巴桑结在这里找到了佛抛出的神石,一直在此修行。在当地人们的传说中帕当巴桑结是定日的创建者,朗果则是定日的发祥地。

  岗祖浦。意为“扎根洞”或“立足洞”。是噶举派大师弥拉日巴初次修行的洞,位于他的出生地吉隆县杂隆自然村。该村处于大山的环抱之中,地方狭窄,田地稀少,终年看见的只有周围的红色石山和峡谷中自东向西流淌的河水,全村20多户人家,农牧并重。岗祖浦距离弥拉日巴的故居约1公里,洞座落在高大陡峻的岩石山腰,周围悬崖绝壁,万丈沟壑。通往修行洞的羊肠小道,陡而难行。洞被当地的信教群众用石墙围起,成为一座面积不足4、5平方米的小暗室,内供弥拉日巴雕像,两边壁画非常粗糙。修行洞右边的山脊上有弥拉日巴父亲的石砌灵墓。弥拉日巴家原来的4柱8梁房子位于修行洞所在的山脚下,右后两边临河崖,现在是一座残缺不全的石塔(可能是后人为纪念这位大师改建的),塔基留有当时房屋的柱子。塔前约50米处有《弥拉日巴传及其道歌》中所说的“沃玛珠松”(三角田),由村长巴桑耕种。村子的对面山上有弥拉日巴当年诵咒降雹时居住的山洞——托康洞,山全是深红色的,据说是弥拉日巴降雹的结果。

  强真寺。《卫藏通志》作“甲木真寺”。如说“木宗寺、甲木真寺,距离济咙一站”,这里的济咙就是现在的吉隆镇。它是松赞干布所建的镇伏四方魔鬼的12座寺庙中四再厌胜寺之一,位于今吉隆县吉隆镇北面的邦兴村。《西藏王臣记》说:在西部芒域女魔右腿肘上建“强真格寺”。其他史书也有同样的说法。这所寺院是一所典型的尼泊尔建筑,正方形塔状,共3层,石砌墙壁,薄瓦盖顶,黄铜塔顶,2层楼以上以烧砖为墙体,殿内残存的壁画,依稀可辨,木雕精致,想象丰富,既有人物画,又有圣迹道场图,溶藏尼风格为一体。现在寺院由一对老夫妇看管。寺藏文物虽然不多,却很有保存价值和观赏价值,合金浮雕像4尊、檀香木雕像1尊,另有悬挂大门左侧的铜钟1口。4尊浮雕像中3尊是佛、菩萨像,1尊是藏娘黑茹迦像,身披人皮,手持人肠,腹部突出,据说他专以吸人血、食人肉为生,形象逼真,颇具风格。铜钟高约50厘米,直径35厘米,钮高26厘米,上部为莲花状,基座为莲花宝珠,左右各有一戴冠人像,饰弦纹3尊,身长30厘米。檀香木雕像高22厘米,头戴“扇”字形高冠,双耳佩大耳环,袒露右肩,身披袈裟,颈带项饰,右手屈于胸前,手握金刚杵,左手垂于股间,跌跏坐在莲花台上。据当地人说这尊佛像是邦兴村的一位牧羊女孩从附近的山洞发现的。

  帕巴祖拉康。位于吉隆县吉隆镇。《卫藏通志》说:“帕巴寺,济咙。”创建年代不详,从其外观和壁画看,晚强真寺数百年,象是格鲁派兴起后创建的,但具体的创建年代和创建者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建筑风格与强真寺相似,塔状为典型的尼泊尔风格,共4层。殿内外有风格不同的壁画三层,其中最外一层是格鲁派风格画,有佛像、菩萨像、印藏著名学者像以及格鲁派主要圣迹、道场图画。大殿建筑面积为6柱,其中外殿2柱,主殿4柱,供奉释迦牟尼佛像。殿内有些地方维修过的痕迹比较明显,被酥油灯烟熏黑的壁画能够辩认的不多。现在寺院由一位老人看管,负责点灯供香。殿门外左墙角有尊措达拉阿的石雕像,风格比较独特。

  帕祖拉康。位于吉隆镇中心的一块巨石上,仅为一间破旧的房屋。据说原有15名僧人,无寺属土地和寺院住持。每月10日和25日举行宗教活动。从寺院创建以来一直是赛吉贡巴。

  宗林拉康。在吉隆镇,位于帕祖拉康西边。据调查原有45名赛吉僧人,管家1人。寺属田地所收粮食全部归管家所有,作为工作报酬。一般由寺院僧人中有影响的学者组成管委会,轮流主持宗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