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藏传佛教 >> 研究 >>

四川甘孜州藏传佛教尼姑现状浅析

分享到:
近10余年来,四川甘孜州藏族出家尼姑呈增长态势,女性出家人数的继续无序增加有可能引发若干复杂的社会问题。尼众是宗教活动中的女性群体,尼姑现状属宗教问题的一部分,也属妇女问题的一部分,同时还隐含民族问题的因素。由此可见,藏传佛教中的尼众问题是藏区社会问题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我们对四川甘孜州的尼姑及藏族妇女开展了专题调查。调查中选择了康定、道孚、炉霍、甘孜四县的相关部门作为面上调查点,同时走访了康定县的扎西尼姑寺、塔公寺、塔公佛学院,甘孜县的布绒郎尼姑寺、大金寺,炉霍县的寿灵寺,其中,重点调查了扎西尼姑寺,对在寺的尼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在塔公乡对不同职业和年龄的妇女进行了个户访谈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和收集的资料,现浅析如下,不足之处尚祈指正。

  一、藏传佛教尼姑寺及尼姑基本情况

  目前,甘孜州有尼姑寺26座,占全州已开放寺庙的5%强,纳入登记管理的尼姑人数约占全州僧尼总数的10%。

 

 

  甘孜州北路尼姑寺有22座,占全州尼姑寺的85%,其中格鲁派有17座,占65%,其次是宁玛派。对康定、甘孜、炉霍、道孚四县现能查到的1632名尼姑在近年的年龄结构统计如下:

 

  这些数据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尼姑中的青年人所占比例最高。据调查,甘孜州新龙县近年出家到喇荣寺的尼姑中青年尼姑的比例近70%。2001年9月,我们对塔公乡扎西尼姑寺31名在寺尼姑进行问卷调查,青年尼姑占了58%。由此可见,尼姑以青年女性居多是普遍现象,这也间接证明近10余年出家的女性人数偏多。

  对甘孜、炉霍、道孚三县的1321名尼姑的出家时间统计如下:

 

  按数据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出家人数呈逐年上升之势。如果说80年代初党和政府在落实宗教政策上做了许多工作,女性出家人数正常变化包含了恢复和有序的因素,那么,自90年代以来类似喇荣寺尼众人数过快增长,这种状况当属无序膨胀。历史上甘孜州等康区尼姑寺的规模远不及喇嘛寺,而且出家尼姑在一座寺庙超过400人的已属罕见,道孚铜佛山尼姑寺有尼众358人,是人数最多的尼姑寺之一,但是,远不及喇荣尼姑寺的规模。

  藏传佛教在经历了近代的社会变革后,迄今为止,甘孜州的寺庙总数和出家喇嘛人数均未超过民主改革前的规模,但是,惟有尼姑人数超过民主改革前的状况。据记载,民改前甘孜县和道孚县的尼姑分别有421人和214人,而在2001年两县竟有1174人和664人。①

  值得注意的是,甘孜州许多县有一些住家尼姑,女性削发为尼者多数住家修行,入寺者仅是少数。藏传佛教中尼姑处于非主流层面,尼姑寺的数量和规模都比较小,这里可用康定、道孚、炉霍、甘孜、新龙等五个县的22座尼姑寺的规模加以说明。

 

  女性出家人数多,向寺庙规模小,一些尼姑采取住家修行的方式,这些人常住家中,平时选择一些寺庙或学经点短期朝拜修行,但是她们没有被列入住寺的管理范围。正因为如此,所以很难确定住家尼姑的数量。这种修行方式下的管理体制的漏洞,成为出家女性进一步边缘化的制度性因素。如若只管住寺尼众,不过问住家尼众,一些尼姑得不到合理合法的管理,这是造成尼众无序化的原因之一。

  甘孜州尼姑寺多数建在比较偏僻的地方,海拔高,交通不便,尼姑修行的住处依靠家庭出资、出力建造,室内空间狭小,生活用具简陋,生活来源以家庭供养为主。她们的日常生活自我管理,住处隔成卧室和厨房,自已烧茶做饭,实行集体进餐。从扎西尼姑寺得知每个住寺尼姑每年有300~400元的生活费,都是由寺庙提供的,按400元计算,平均每月有33元。尼姑寺的宗教活动收入远低于喇嘛寺,尼姑寺依靠有名的活佛得以维持。尼姑多以修行为主,以求来世离苦得乐,极少参与法事活动,加之她们少有获得宗教学位晋升的机会,延请此辈做法事,明显资格不够,社会观念也不接受。历史上,藏族最早出家为尼稍晚于出家为僧的时间,大约781年吐蕃赞普“于大唐国请汉僧大禅师摩诃衍等三人”,赞普妃子没卢氏及贵族妇女30人从摩诃衍受戒后出家为尼。②从此,藏人出家为尼因袭相传。14世纪藏传佛教宁玛派圣地拉萨曲水的雄色寺渐有僧尼合寺之俗。18世纪以来,宁玛、噶举、萨迦诸派已有较普遍的僧尼合寺现象,惟有格鲁派不能僧尼合寺。如今,甘孜州宁玛派色达喇荣寺是尼僧合寺且规摸较大。甘孜州尼寺组织结构较简单,一般由3~5人组成“寺庙管理委员会”,其中,住持、经师、管理员必不可少。稍大的尼寺有堪布、措钦、洛本、翁则等,堪布(学位最高)、措钦(住持)主管尼众学经修行,洛本(经师)负责教诵经文,翁则(管家)负责寺庙的经济、后勤。翁则之下设涅巴格古和曲本格古,前者协助翁则管理寺院,后者司大小法度之责。女尼入寺一般经两个学经阶段,最初为“格楚”阶段,即学徒期,其间主要学藏文、寺院教规,受沙弥戒;第二阶段为“格聂”即正学女,为期两年,学经文典籍、戒律若干,兼有少量文学、诗词。甘孜州尼寺大多未设“五明”学科,惟喇荣寺设佛学院授“五明”。尼寺在传授教义、教理以及晋升佛学学位等方面均不及喇嘛寺,甚至没有这方面的机会。
 
  二、藏族女性出家为尼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分析

  藏区社会制度在50年代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在藏区逐步建立,但是社会环境呈现出二元性特征: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入手改造原生的社会,反映在宗教领域则是宗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相协调;另一方面,藏传佛教以非主流文化的形态仍然存在于藏族社区,传统的宗教观念在民众中的地位挥之不去,而且根深蒂固,它支配着广大民众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种深层的宗教文化根源,导致女性出家得到家庭和社会的认同。我们在塔公乡扎西尼姑寺对31名在寺尼姑的问卷调查中得知,有30名尼姑出家时家庭表示同意,甚至有的女性是在父母或亲友的劝说下出家的,仅有一名家住丹巴县的女性在向父母提出入寺为尼的想法时,父母和在康定工作的大哥坚决反对,后来背着家人到了扎西寺,最终家人只得认可,并常往寺庙看望她。此外,还访问了一些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的成年人,一般认为女性出家是自己的选择,通常不反对;另一种观点认为出家当喇嘛或尼姑对家庭可以消灾避难,普度众生;还有一种传统看法是,“当了尼姑再还俗,连患麻疯病者都不如”。难怪有资料记载“觉姆寺的女僧徒的来源亦不贫乏”,并且仍然存在“户有喇嘛、尼姑为荣,如无为耻”的旧观念。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