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藏传佛教 >> 研究 >>

西藏山南加查县达拉岗布寺的考古调查及清理

分享到:

[内容摘要]达拉岗布寺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的祖寺,在西藏古代寺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121年,米拉日巴的著名弟子达波拉吉兴建了达拉岗布寺。历经数百年,该寺先后有16代高僧及10世活佛转世。自1959年以来逐渐颓败,“文革”期间毁损殆尽。这次对该寺进行的考古调查与清理,初步弄清了该寺的建筑平面布局,也清理出了数量可观的各种遗物。

  [关键词]达拉岗布寺;噶举派;考古调查;考古清理

  [中国图书分类号]K872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0-0003(2003)-02-068-09

  由于过去几年,达拉岗布寺旧址中不断出土些佛像等遗物,有些非法人员借机搞盗掘。为了杜绝这种非法行径与挽回国家财产的损失,西藏文物局组织了由西藏博物馆、山南文物局有关人员组成的达拉岗布寺考古队一行5人,并于2002年7~8月对达拉岗布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抢救性考古调查和清理,现将此次调查情况简单介绍如下。

  一、位置

  达拉岗布寺①位于山南地区加查县计乡人民政府所在地西北约4公里的达拉岗布山上。寺院所在地的梵文地名为“仙帝”,意为“熄灭、寂静”,藏语称之为“达拉岗布”,故有“仙帝达拉岗布”之称。寺院与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的相对高差为950米,海拔4150米(见图1)。

 

  寺庙建筑依山体大致呈东西方向一线分布,北靠山巅,南对雅鲁藏布江河谷,主体建筑群分为上下两个层次,分别位于山顶崖上及山腰坡麓地带,占地范围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100米,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

  二、达拉岗布寺历史沿革

  达拉岗布寺是噶举派祖寺,在西藏古代寺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寺创建人是达布噶举派祖师米拉日巴的大弟子达波拉吉,始建于1121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据《青史》②、《红史》③、《汉藏史集》④、《土观宗教源流》⑤、《达拉岗布寺志》等文献记载,噶举派以传承金刚持佛亲口所授密咒为基本教义,是藏传佛教派系之一。噶举派在西藏分成由琼布克珠传出的香巴噶举和玛尔巴传出的达布噶举两大派系。玛尔巴·却吉罗追(1012~1097年)出生于洛扎地方的秋切卓窝垅村,幼年曾向卓弥学习梵文和密法,后三次赴印度,四次访尼泊尔,从班钦·那若巴、安达·弥勒巴等印度著名密教师处学习密法,返藏后传教授徒,翻译密乘经典,成为著名大译师。其教法传给了其主要弟子米拉日巴,米拉日巴的著名弟子为日穷巴和达波拉吉。

  达波拉吉出生于涅地方(今隆子一带),父名尼瓦杰布,母名西饶莫才姜姆,达布拉吉为他们的第三子,原名达玛扎(《红史》中为宁波贡嘎),自小师从很多印度大师学习声明、历算等,并从著名藏医大师白吉等多位大师处学习藏医八支理论及其实践,以医理医道驰名,有“达波神医”之称,故名达波拉吉。12世纪中叶著有有关医学注解及实用诀窍《达波拾零集》。年轻时曾娶妻,在他20岁时妻病身亡,其子女也相继被病魔夺去生命,使其心中大生悲哀,看破红尘。在噶当派格西·夏巴林巴座前出家,法名为索南仁钦。尽学噶当六论和戒律诸论。约为1110年赴后藏甄地(今聂拉木培杰林寺)投米拉日巴为师,米拉日巴传学并赐名杂木林杂巴,意为“南赡部洲”。后奉命回前藏修行,在米拉日巴喻示下,于1121年在塔布贵族俄色贡觉之子的资助下,兴建了达拉岗布寺。最初该寺规模较小,只有一修行庙,史称“岗布日楚”。达波拉吉在此“修习各种禅定,获得许多先知神通、境心融合、自在圆满,获得彻悟”。后来立自己得意弟子岗波巴·次成宁波为寺主,于1153年(藏历水鸡年)圆寂于此。达波拉吉在世之年以该寺为基本道场,宏扬佛法,广收门徒,形成了藏传佛教“后弘期”著名的达布噶举派。史籍中称他为“宁美岗波巴”,意为“岗波地方的大师”。大师将噶当派的《道次第》和米拉日巴的《大手印》融合在一起著成《道次第解脱庄论》,把噶当派教义与米拉日巴所传密法结合,创立了显密并重的达布噶举传承。并由此逐渐发展形成了达布噶举派的“四大八小”各支系。它们分别是帕竹噶举、噶玛噶举、蔡巴噶举及跋绒噶举四大派,又从帕竹噶举分出直贡派、达隆派、雅桑派、主巴派、卓普派、体色派、也巴派、玛仓派八小派。

  据实地调查,该寺自创建至今先后有16代高僧及10世活佛转世(见达拉岗布寺高僧及活佛传承体系表),达拉岗布寺在西藏众多的佛教寺院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该寺自1959年以来渐趋颓败,“文革”期间几乎毁损殆尽,近年来寺庙在局部恢复的基础上正式开放,并为县级“文保”单位。

  三、达拉岗布寺建筑布局

  达拉风布寺的建筑依山体大致呈东西方向一线分布,主体建筑群分为上下两个层次,分别位于山顶崖上及山腰坡麓地带(见图2)。

  (一)建在山顶崖上的建筑

  萨龙贡玛:意为上萨龙,位于达拉岗布寺最东端山顶崖上,南距萨龙沃玛约15米,与萨龙沃玛高差为15米,与山腰部分建筑群高差约150米。萨龙贡玛始建于16世纪,由杰尊·罗布坚巴创建,原佛殿内供有大量的佛像、舍利佛塔,“文革”期间被毁,现仅存废墟。佛殿原为两层建筑,东西长23米,南北宽12米,墙体用石块垒砌而成,现残墙高3~8米,墙厚0.9~1.20米。佛殿坐西向东,门向北偏西,门宽1.20米,门廊面阔4米,进深8米。门廊后为面阔11米、进深11米的佛殿。佛殿内仅存西北角及东北角两段残墙,殿内结构不清。

  萨龙沃玛:意为下萨龙,位于达拉岗布寺最东端山顶崖上,北距萨龙贡玛约15米。萨龙沃玛始建于12世纪,由贡巴·楚成宁波创建,是达拉岗布寺的早期建筑。据史料记载,原佛殿内供有岗波巴·索南仁钦的灵塔、三世之佛、米拉日巴塑像等。“文革”期间被破坏,现成为废墟。佛殿根据地形坐西向东,东西长30米,南北宽13米,墙体系石块垒砌而成,墙厚0.6~1.2米,残高3~8米,墙体上部饰边玛草。佛殿可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侧部分平面呈梯形,面阔5~11米,进深17米。建筑东端有台阶,台阶长9.2米,宽5.7米,最上层距地表1.8米,目前可辨台阶有6级,每级高0.2~0.3米。西侧佛殿平面呈长方形,面阔12米,进深10米。残存的门廊长6米,宽3米,从南墙约5米处辟门,门向北偏西10°,门宽1.7米,高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