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藏传佛教 >> 研究 >>

背景资料:格西学位的历史传承和评述(2)

分享到:

  
  对传统佛学教育的简单评述
  
  藏传佛教的寺院教育从宗喀巴算起,已度过几百个春秋了。寺院教育对藏族社会的贡献突出地表现在保存和丰富了藏族文化方面。由于寺院教育的需要,大量梵文或汉文的佛教理论、天文历算、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书籍被翻译成藏文。寺院汗牛充栋的佛教典籍中,蕴藏有无数的天文历算、医疗卫生、药剂配方、建筑技巧、地震测验以及地理、历史、文学艺术、雕刻泥塑、绘图卷轴等等方面的著作。医药扎仓、时轮扎仓、因明扎仓等,在学修佛学时也附带学习历史、地理、逻辑、天文、历算、医药、诊疗等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在佛经的翻译过程中,藏语文词汇愈来愈丰富,并出现了“厘订译语”的活动,促进了藏族文字向规范化、科学化迈进了一大步。
  
  昔日寺院教育在做出贡献的同时,对藏传佛教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五部大论的确是佛教重要经典,学僧学习这些经典的确应该首先领会原初本义,但是对它们的解释也应当随时代不断前进。单一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缺乏其他方面的知识,使学僧与时代脱节。
  
  昔日的寺院教育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是严重增加了群众的经济负担。西藏地方政府为了确保寺院拥有充足的杂役僧、工匠僧和武僧,以入僧学习为幌子,规定农牧民子弟必须按“二丁抽一”、“三丁抽二”、“四丁抽三”的比例送子弟入寺。有的寺院还规定“叔死侄继”、“舅死甥继”。甚至有“乳名喇嘛”,即规定婴儿出生的翌日即向寺院登记,几年后入寺,且规定一切费用由其家庭负担。
  
  贫苦子弟当了学僧以后,学习期间的生活继续由家庭供给。很多学僧因经济拮据,不得不中途辍学,返回家乡的小寺庙收徒传授文化,或专门为人诵经。一些学僧继续学习到考格西。根据寺院不成文的习俗,应试者在考前需宴僧,命名后需献礼致谢,这笔开支也不是穷人负担得了的。取得格西学位,也不完全看成绩。“多然巴”和“林赛”学位的授予,关键是看他们对寺庙的布施和捐献,而不是看他们的学识。那些无力布施和捐献的贫穷学僧,则与格西称号无缘。而“多然巴”与“林赛”的区别也在于学僧的经济条件,对寺里捐献多者获得“林赛”格西学位,少一些的就只能屈居“多然巴”了。

 

寺院里的晨读。刘丽嘉摄

  
  佛学教育的改革
  
  清末,清政府逐渐废止原先的各种文化隔离政策,开始在边疆地区考虑“开启民智”的问题,鼓励边疆地区兴办教育。清政府特在雍和宫开设喇嘛训练班,旨在扩大喇嘛的知识领域,增加现代知识,为寺院培养现代型的领导人才。
  
  民国政府也注意到对藏传佛教人才的培养。1931年秋,在北平藏经馆一号的国立北平喇嘛职业学校,经4个月的筹备,正式开学。
  
  1932年冬,四川重庆有汉藏教理院的创办,其目的在聘请汉藏讲师,召汉藏喇嘛僧侣,研习宗教教育和生产技能的训练,
  
  1950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西藏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与此相应,藏传佛教寺院中的封建等级制,以及寺院教育中那些科举制性质的和加重群众经济负担的东西,也就自动地寿终正寝了。在西藏,寺院教育中那些纯粹宗教的内容,比如说“显密并重,由显入密”的程序、扎仓设置、学制和课程设置、辩经、格西学位等,被保留了下来。有些寺院对传统教育进行了一些改革。比如1962年,扎什伦布寺开办了宗教职业学校,课程有藏文文法、诗学、文化知识、梵文等。1966年“文化革命”爆发,正常的寺院教育和教育改革等,都被野蛮地摧残,无法生存了。
  
  1978年改革开放、落实宗教政策以后,许多寺院都恢复了传统的寺院教育。据扎什伦布寺民主管理委员会介绍,十世班禅生前曾亲自为该寺制定学习五部大论的教学计划,学制定为18年。1985年,几位毕业学僧考试合格,该寺向他们授予了噶钦(噶然巴)格西称号。扎什伦布寺同时还办有学经班,基本沿用1962年宗教职业学校的课程,毕业后也称格西。2000年,哲蚌寺民主管理委员会介绍说,他们有一个扎仓,分6个班,每班20-30人。桑耶寺于1998年正式办学经班,现有75人。规定学经6年。敏珠林寺有13人的学经班。许多寺院一方面坚持传统的扎仓教育课程和方法,同时增加了对佛学现代研究成果的学习,增加了中国历史、藏族史、藏学、政策法规知识、文物保护知识、外交礼仪知识、世界知识、汉语文、英语、电脑操作等课程,眼界大大开阔了。许多寺院减少了背诵的数量,辩经也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和考试方式。有些寺院还办过一些短期培训班、读书班之类,以快速培养急需的人才,或对现有人才施行某方面的提高。
  
  经过充分酝酿准备,广泛征求意见,三大寺授予拉仁巴格西学位的考试,由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主持,于1986年恢复举行。1986年2月14日,十世班禅大师亲临主持拉萨大昭寺传召大法会,在大法会上进行了拉仁巴格西辩经考试。考试既承袭了宗喀巴的传统,又改革掉带有封建农奴制度政教合一“科举”性的非宗教的内容,使格西学位的考试和授予真正成为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纯宗教的活动。1987年拉萨大昭寺传召大法会上,按照改革后的新办法再次顺利进行了拉仁巴格西辩经考试。1986年和1987年两年的考试,共有有17人通过了考试,获得拉仁巴格西称号。
  
  拉仁巴格西学位的考试和授予活动,本来可以这样一年年地正常地进行下去。遗憾的是,1988年分裂分子在拉萨发动了骚乱,大昭寺传召大法会受到干扰,无法继续举行,致使拉仁巴格西辩经考试没有搞完,因而这一年的拉仁巴格西学位也未能按预定的程序授予。从1989年起,传召大法会和拉仁巴格西学位的考试被迫中断。
  
  与寺院教育开展的同时,佛学院教育也在发展。1956年,在北京法源寺成立了中国佛学院,向全国招生。该校1966年停办,1980年复办。1983年,在拉萨哲蚌寺成立了西藏佛学院。1985年,在塔尔寺成立了青海省藏语佛学院。同年,在甘孜州康定县塔公寺成立了四川藏语佛学院。1986年,在拉卜愣寺成立了甘肃藏语佛学院。
  
  1987年9月1日,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在北京德胜门外西黄寺成立。该院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发扬藏传佛教”为办院方针。该院成立时,十世班禅大师亲自担任院长,赵朴初被聘请为高级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