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藏传佛教 >> 研究 >>

藏传佛教佛塔文化艺术

分享到:
   佛塔是佛教用来供放僧侣舍利(梵文音译,意为尸体或身骨)、经卷和各种法物的一种雄伟建筑物。佛塔又称为佛宝塔,源于古代印度,梵语称“堵波”,也译作“诸波”、“浮图”。意为“方坟”、“圆冢”、“灵庙”等。藏语称为“乔典”,蒙语称为“苏波尔嘎”。原意是堆积土石,收藏遗骨。藏传佛教的佛塔是随着佛教传入藏区,而逐渐兴起的一种建筑物。它遍及藏传佛教的各个寺院周围和寺院内,是藏传佛教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

  藏传佛教佛塔的起源

  佛塔的起源与佛祖释迦牟尼有密切关系。据佛经记载:当时印度有个名叫给孤独的佛教居士拜见释迦牟尼时说道:“您常巡游各国,我不能常见到您,请您送点纪念之物给我吧。”佛祖就把自己的指甲和头发给了他。并说道:“送给你这爪发供养好了。”于是给孤独居士便建塔供养之。释迦牟尼涅槃后,弟子们将其佛体火化,变成“击之不碎,色彩晶莹”的舍利子。舍利被认为是法力无量的神物。弟子们遵照佛祖吩咐,建造了三层佛塔,内装部分舍利。另外的舍利被摩揭陀等八个小国的人们分别迎去,建造圆锥形的石圆冢(石塔),将佛祖舍利安放在圆冢内进行供奉。这大概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佛塔,它们距今约有2800多年历史。关于佛塔在印度的缘起,还有一种说法,据《菩萨舍身饲虎起塔因缘经》记载,古印度诃摩国国王的第三个王子摩诃萨缍看见生有七只虎子的母虎即将饿死,他于心不忍,将自己身体刺破流出鲜血让母虎添食,而最后自己则只留下一堆白骨舍利。摩诃国王造了一座塔形墓来埋葬舍利,做为永久供奉的纪念标志。从此,佛塔这种原为埋葬和供奉舍利的佛教建筑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在世界信仰佛教的地区广泛兴建起来。后来佛塔除了作为收藏佛教高僧大德的舍利、活佛的骨灰和肉身的灵塔外,还供奉经书、佛像、衣冠等佛教法物。

   藏传佛教的佛塔是随着佛教在青藏高原的传播和发展而兴建起来的。据西藏佛教史记载,约公元五世纪,吐蕃赞普(王)拉脱脱日聂赞时期就有了佛塔传入的说法。相传,当拉脱脱昆日聂赞普60岁那年,有一天他正在王宫屋顶上时,忽然看到一批神物由天而降,其中就有舍利宝塔、佛经等宝物。还有一种说法是,翻译师黎特塞到吐蕃,把宝塔、佛经等宝物献给吐蕃赞普(王),从此,西藏就有了佛塔。公元七世纪,藏王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建立了吐蕃王朝,佛教也从印度、中原唐朝等地传入吐蕃。据说当时有人给松赞干布敬言说西藏地形犹如罗刹魔女仰卧状,随时有可能翻腾起来兴风作浪,迫害生灵。因此,松赞干布下令在许多要害地方建造了许多佛塔和寺庙,如在拉萨红山顶上建造白塔,在昌珠寺址建佛塔等。塔中供奉佛教经文、咒语、佛宝物等,目的是为了制服藏地的鬼怪,镇伏四方邪魔,保佑藏地平安吉祥。

  公元8世纪中叶,赤松德赞(公元755-797年在位)时期,从印度迎接寂护大师和莲花生大师来西藏传布佛教,在赤松德赞的支持下,在西藏山南地区兴建了西藏佛教史上的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寺院桑耶寺,并在桑耶寺主殿四角分别建造红、绿、黑、白四座佛舍利塔。同时,在寂护和莲花生大师及其弟子们的主持下,还修建了松嘎尔五石塔、乃宁曲德佛塔等一大批风格与印度佛塔相似的早期藏传佛教佛塔。此后,随着藏传佛教的广泛传播和发展,这种印度式的佛塔文化艺术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具有藏传佛教文化艺术特点的建筑物。

  藏传佛教佛塔的种类及其艺术特色

  藏传佛教佛塔建筑形制不同,功用各异。从形制上看,主要有坛城式和覆钵式两种。坛城式佛塔一般采用土石结构建造,规模宏大,巍峨矗立,十分壮观。而且其形制颇具坛城形,加之主要又按照佛教的坛城义理构形,故带有浓郁的宗教神圣气氛。

  坛城又称“曼荼罗”,是古印度密教修秘法时防止魔众侵入,在修法场地筑起的圆形或方形土台。认为此处充满佛与菩萨。曼荼罗分为多种,各描绘象征不同的佛教义理。代表各种佛教义理的各种形式和类别的曼荼罗可用图案、佛、菩萨表示。也可以建造佛塔来表示其方位布局,这种按照密宗曼荼罗义理构想的佛塔建筑,就形成了坛城式佛塔的基本特征,这种佛塔在建筑群中占据主导地位,寺院其它建筑往往以它为中心向四周分布。这种佛塔多见于早期藏传佛教寺院周围或寺院中。

  覆钵式佛塔宽肩圆腹,身大而圆,就象一个倒扣着的僧钵,又因肚象瓶,故俗称为“瓶塔”。塔顶一般有镀金铜华盖,边缘悬风铃,华盖顶上有鎏金火焰宝珠塔刹。它往往披金戴银,威严壮美,给人以清净肃穆之感。这种佛塔,藏语称之为“噶丹却丹”,俗称喇嘛塔。它深受藏传佛教各派所喜爱,各派高僧大德,僧侣大众都把它作为供放佛舍利、活佛肉身法体和各种法物的灵塔。

  从佛塔的功用上看,藏传佛教佛塔大致分为灵塔和经塔两类。灵塔,也叫“舍利塔”,是储存和供奉大小喇嘛僧众的真身或真身舍利的坟冢。这种塔可建在露天,也可建在寺院室内。塔的大小和装饰繁简以被葬喇嘛僧侣的身份而定,如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灵塔一般都有10多米高,珠宝镶嵌,金银饰表。第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用黄金11.9082万两、大小珠宝4千多颗包镶。十世班禅大师的灵塔高11.55米,用32万多颗珠宝,614千克黄金包镶。低级灵塔只有1米多高的土、石堆积物。经塔,包括菩提塔、过街塔等。它作储存供奉佛经、佛像等用。经塔一般建在寺院周围或山顶路旁等处,大的如西藏江孜白居寺菩提塔,塔座面积为2200平方米,全高约40米。最小的经塔叫玛尼塔,是信徒们随便在路旁堆起的一堆石头。

  藏传佛教佛塔的构造及其象征意义

  起源于公元前二世纪中期的佛塔,传入西藏后,与藏族传统建筑结合而形成了藏传佛教佛塔的基本形制,其构造由塔座、塔瓶、塔刹和塔顶等四大部分组成。塔座部分由塔座、座阶、塔面(狮子座)、境端、墙檐、塔宫、十美等构成。正视多呈“工”字形,是塔最下面的方形基底。塔瓶(或塔身)部分包括塔身阶层、塔身瓶座、佛龛、瓶门、塔瓶等,多呈瓶形,为塔的中间圆形部分,塔刹部分包括塔刹斗拱基座、拱垫、塔拱、支撑华盖木及莲花盘、十三法车仑、阴法车仑、阳法车仑、华盖缨络、总持慈悲经论、佛幢或塔伞等。塔顶部分包括月亮、太阳和顶饰。佛塔的每个构成部分都有着具体而生动的象征意义。

  塔座代表人世间,象征所缘或所依,即僧和僧众。塔阶是连接基座与塔面之间的阶梯。塔面上雕刻着守护智慧之宝(佛法)的狮子,它是佛陀的象征。境端和墙檐象征“趣悟阶路”。塔宫象征佛殿。十美是指富裕地方的十种优美条件,即远近牧草美、田宅土质美、饮灌水性美、础磨石质美、屋薪木材美。总称十美,比喻吸收了一切美好的条件。塔身阶层,以阶梯状象征心灵发展的四个阶段。塔身瓶座,代表五大之一的“土”。佛龛是供佛像的地方。瓶门即塔瓶之门,指塔瓶中间开的小龛,叫“眼光门”。塔瓶,即圆形部分或覆钵部分,代表五大之一“水”。十三法车仑又称相轮部,呈圆锥状,象征五大之一的“精进之火”。法车仑又代表佛所说法。又象征十三天。大伞状缨络,表示华盖。总持慈悲经论象征宏扬佛法。小伞盖伞状月盘,表示佛幢,它和大伞盖部分共同象征五大之一的“风”。太阳和月亮象征精神或灵。树叶状或爪状部分的塔尖,它与日月共属日月部,象征五大之一的“空”或“神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