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藏传佛教 >> 综论 >>

觉囊派教义

分享到:
第一、
  觉囊派在藏传佛教中可算是异军突起,独树一帜。觉囊派持他空见:承认有真如本体,与藏中宁玛派的大园满(35),噶举派的大手印(36),萨迦派的轮涅无别均承认有明空本性(37),颇为相似,不过各派又各有说法不同,但均属于“胜义有”类。觉囊派与藏中持应成派(38)中观见的格鲁派主张一切皆空的“毕竟空”类,则全完对立。因此被视为异端而受到排挤。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觉囊的见地仍来源于印度的中观派见。本来印度的中观派,在派内就有各种争论,后裂为若干小派。但各自都承认自己是佛语旨意的正确解释者,觉囊派也说他们的见地是遵循佛教释迦牟尼在印三转法车仑(39)中的末转法车仑的意旨,是究竟了义(40)中观之教。
关于佛的三转法车仑,各派亦有异说。
《土观·宗派源流》说:释迦牟尼一代教言,总结为三转法车仑。初期教法为四谛法车仑,属小乘教;中期为中观;末期为唯识,此二为大乘教(《宗派源流》19页)。
  觉囊派不同意末转法车仑仅为唯识教,而且主要是大乘中观了义教。《觉囊派教法源流》说:"导师释迦牟尼佛为顺应众生根机,转了三次法车仑:初为小乘转四谛法车仑,其经典有《缘起经》等等,此为因时因势而说之教,后成为争论之由,属不了义教;中转远离戏论无相法车仑,有《广、中、略般若经》等等,亦是因时因势所说,后成为争论之由,属半了义教,末转分辩胜义法车仑,有《如来藏经》等等。这不是因时因势而说,而是宣说究竟真理,真如法性(41),光明如来藏,众生本具之佛智等,为完全是不可退转之了义教,所以全无所诤之处(原书3-5页)。
   关于判教各随所需,历来就有许多争议.据内地佛典记三时判教是出自《解深密经》。初轮是小乘教,中轮是法性空宗,末轮是法相唯识,此二是大乘教,对于初轮没有争议,争论较多是在中轮和末轮上,那一轮是了义教?争论的原因由于各大论师各对佛语解释不同而产生了各种宗派。
  最早解释佛语而作论典的人是龙树菩萨,约公元三世纪时人,他是开创大乘之轨范,解释佛中轮密意,造中观《理聚论》,破小乘的色心实有论,提出缘起无性,色心一切皆空说,他的随学有提婆、佛护、清辩等创立了中观学派,后来因各自观点不同又出了若干支派.但都承认中轮为了义教,末轮为不了义教。后来无着等出,不满于一切皆空之“毕竟空”说,依末轮的密意提出了色空心有的胜义有(42)说,他的随学有世亲、安慧、陈那等亦因各自的观点不同,裂为各小派,他们说末轮的初期是瑜伽行(43)唯识派,后期是唯觉明的中观学派,总属于“胜义有”论派,承认末轮为了义教,中轮为不了义教。后人把龙树之门称为“空”宗,无着之门称为“有”宗。空有之争在印度也持续了数百年之久。
  三时判教正反映了佛教的思想是在逐步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
  本来龙树开辟之空宗,无着开辟之有宗,在藏在印均称为大乘之二车乘,喻如日月二光或称世间二眼故空有二宗是相辅相成的,不应有高下之分。(《宗派源流》1页)、(《知识总汇》中553页)。
  关于无着的学说,在印在藏大多都说为是唯识学,觉囊派不承认只是唯识,认为无着世亲是解释佛的末次法车仑,提出如来藏和自觉智(44),属于大中观的了义教.他们就是随行无着所倡导的胜义有即他空见的中观学说。西藏的学者们对无着产生误解,主要是他们没有把唯识和唯觉明(45)(不二智)分开的原因。因此他们独尊龙树认为是中观正宗,贬低无着认为只是唯识而不是中观派。(《知识总汇》553页)。
  觉囊派的看法认为这些学者对中观的理解还不全面。多罗那他把中观分为四个层次:一、共通中观;二、大中观;三、中观不共义;四、秘密义。
   (一)共通中观只承认缘起性空,胜义世俗皆无自性空,佛护、清辩、解脱军、静命皆属这一观点,他们说中转法车仑后宣说之《般若经》等为了义经。龙树为解释经义著《中观理聚》等论成为中观派的最大权威。末转法车仑各经都是不了义经。共通中观唯主“空”义,后来发展成为应成派则主张诸法自性皆空,唯名言安立而有,胜义世俗一切皆空的“毕竟空”论。(《他空精义》232-233页)。
  (二)大中观主胜义有的他空见,觉囊派自认在藏就是他们的这一派,大中观的根据的经典方面有:《如来藏经》、《大法鼓经》、《央掘魔罗经》、《胜曼经》、《妙臂请问经》、《大般涅经》、《宝云经》等究竟了义诸经。阐释经义的有:弥勒、无著、世亲等的著述。弥勒在《现观庄严论》里略提他空之义。在《经庄严论》、《辨中边论》、《辨法性论》等中作了详细解释,在《宝性论》中更详细为决择他空之义。依觉囊派说,龙树亦说他空见,他在理聚论中为除常边,成立为空,在赞聚论中为除断边,成立为有(《文选》165-166页)。如《法界赞》中亦提出胜义不空的中观了义思想。陈那、安慧更发展了这种思想。从上述经典来看不仅宣说有唯识理论,并提出了法界真性,如来藏,不生不灭等(《二谛论》19页),且是开创了中观了义之宗(《他空精义》232-255页)。
  龙树无着的他空思想传入西藏由素·噶瓦多吉译师和赞喀布齐等人所翻译,觉囊派先辈所继承,到了笃补巴时则更为发扬光大(《他空精义》234-237页)。
  (三)中观不共义,提出了如来藏,指明此即佛性,一切众生皆具。这佛性就是指常,乐,我、净、正、真、善。(《文选》)154页)。又说此为法身。
  (四)中观秘密义,提出佛本具有身智(46)一切德相,并提出了“法界”(47)、“法身”这些概念。法界不是一般概念所说的空,它是出生一切法之界,尤其是胜义法界指的是一切涅功德之所依。法身说明此为佛之身、智万法之所依。皆为胜义有。(《他空精义》)241-245页)。染法空了,净法不空,此本根不变,因它为胜义智慧善品之根,属胜义有。自认为这就是究竟的了义大中观。
觉囊派的大中观,实际是在唯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唯识提阿赖耶识(48)是有为法,只能含摄染法,他们改提如来藏,是无为法(49),染净兼摄。
  为表示他们的教义是本自佛语经教,还提出了四依不依:依法不依人,依经不依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他空庄严论》148-149页)。又引《楞伽经》说;依于唯识理,不观察外境,依于无相理(空宗),始知超唯识,缘于缘真实(有宗),又超过无相,非有相瑜伽,不能见大乘(《了义海论》274页)。他们主张的胜义有,就是有相瑜伽。
  第二、
  关于他空见。觉囊派提出“自空”和“他空”这两个术语。什么是自空?说世俗诸法各以因缘而生,缘生不会有自体,仅是世俗假有。自己本身空者名为自空”相反“自己本身本具万德而不空者,则为胜义有,加在胜义上的东西如他世俗二执离戏(50)等皆空则名为他空”(《二谛论》3页)、(《知识总汇》中550页)。自空、他空是对待来说的,说世俗是自空胜义当然是他空了,"他空”换言之就是承认胜义不空,"胜义有”反对“毕竟空”。这个名词在印度的佛典中是没有的,觉囊派为了显出他们的不共宗见(51),故特立此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