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藏传佛教 >> 综论 >>

活佛转世理论刍议(2)

分享到:

  佛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它有自己的基本教义、教规和教法的思想理论体系和组织形式等一整套影响范围很广的内容。因此,它是藏族社会文化的一个综合体。佛教开始传到藏区是在藏王拉妥妥日年赞时期(大约公元四世纪),从雅隆雍布拉岗得《宝箧经》、《六字真言》、《诸佛菩萨名称经》、《百拜忏悔经》、《法教轨则》以及舍利塔等佛教经典,始有在藏区佛教发端之说。这时整个藏区盛行的是固有的土著宗教苯教,而且苯教的代表人物已经参与到吐蕃的内外政治活动中。松赞干布时由教法大臣吞弥桑布札、达玛果卡、拉龙多洁白等将拉妥妥日年赞时从邻国印度传来的《宝箧经》等佛经和观世音二十一部显教经典等大量译成藏文,从此始有佛教在藏区正式传播。佛教在藏区得以生根、弘扬是在公元八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代赤松德赞时期。这时从邻国印度先后延请堪布菩提萨陲、莲花生大师等,倡建桑耶寺,度初试七觉士出家,并开始建立僧伽制度,宣说律学、中观之仪法,培养藏族佛学译师,大量的显密经论译为藏文,传授密乘教法,创建显乘经院及密乘道场,培养和发展出家的和在家的两种僧团等,奠定了藏传佛教旧派密乘之基础。自此,佛教在藏区开始有了生根弘扬。佛教在藏区的产生和发展是藏族社会历史演变的必然产物,也是藏族社会文化发展过程的必然阶段,它是和人类文化现象紧密相联系着的。佛教起源于印度,在世界上流行了两千多年,绵延不绝,在人类文化、学术和思想界产生和正在产生着重大影响。作为一种社会历史发展的意识形态,它是一门社会科学的学说理论,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相当落后的藏族社会环境里,自传播之始就对它原有的深奥哲理有意无意地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诱惑色彩,因而使其精湛的哲理与诱惑的迷信内容混为一体,沿袭至今。佛教本来研究的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现象,包括一切客观物质现象和主观思维现象,即从微尘到大千世界,从感受到认识,佛教认为都时刻在运动流行着,生灭变化着。佛教的一些基本教义,是对这些自然变化规律的一种高度概括和总结。

  活佛转世的基本理论——生几轮回之说,贯串于整个佛教教义之中,在佛法上对整个有情世间的生物的循环流转、新陈代谢,如车轮回转的现象,就叫作轮回。佛法的所谓轮回就是表现在身、语、意三方面的精神或意识运动的业力,业力不仅决定着现在,也影响着未来,是支配有情生命生死轮回的动力因。由于业力的作用,形成了因果相续,无始无终的生命之流,因而构成了三界六道的各种生命轮回现象,也就是因果报应说。因果报应的理论基础是业力缘起说,认为众生对待事物的心或识,导致各种行为(业)的产生,由此业为因,众生承受着相应的果报,这个心或识是轮回报应的主体,它是有生有灭的。它与我们通常所说的灵魂不完全一样,这里所说的心或识,不是一个不变的主体“我”,而是变化不已的。它只存在于轮回的世间范围,如果超脱轮回,这心或识就转为智。因果报应说认为,众生一切的烦恼、祸福都是由自己的愚昧、贪爱之心引起的,众生的愚昧、贪爱、执著心是善恶果报及生命轮回流转的根源。众生心善则受福报,为恶则受殃祸。但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一生为善,却终生受苦,有的人无恶不作,却享受着种种荣华富贵。一般的报应说之所以不能令人信服,是因为对它的认识只限于此生此世的视听或经验之内,受时空的限制,而佛教的因果报应理论透彻于视听之外,可补足一般的一世报应说的局限。报应的应验或发生在时间上有先后迟速的不同,为善为恶,并非一定在现世受报,有的可能在下一世或下几世应验,这都由其业力的强弱,因缘的成熟条件而定。民间传统的说法把报应的应验说成是由某个主宰者来司判的,这是受原始宗教迷信说法的影响,佛教不承认宇宙间有任何能操纵生命的力量的存在。众生的生死轮回是由自己的业力所感招的,这是佛教出果报应理论与传统的报应说法的一个根本区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