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东方佛教 >> 中南亚佛教 >> 印度佛教 >>

印度佛教本体论简述(2)

分享到:

   大乘空宗还阐明了一切事物的"空相"即空的相状。《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同上)《中论》也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去)。"(《中论》卷第1,《大正藏》第30卷,第1页下)这里的生灭常断是就自性的意义而言,所说的意思为,一切事物都处于不生不灭不常不断等空无自性的状态,也就是说,生灭常断等一切相状都是空无自性的。这是对万物具有自性、自体、实体的主张的否定,这种否定是通过空这一逻辑手段,运用否定的方法(遮诠),对一切事物的矛盾双方(两边)加以扬弃,以突现合乎中道的肯定。
   中观学派反对说一切有部的本体说,认为说一切有部所谓的本体不过是在语言意义上被实体化了的东西而已。中观学派批评了由恒常不变的本体,可变现为刹那变化的现象的观点,指出,这是把事物区别为本体与现象两个方面,把本体与现象对立起来,是与宇宙万物的真实状况相矛盾的;强调宇宙万物是由多种因缘和合而生起的复合物,是不断生灭变化的流动物,万物的真实本性与那种独立不依,固定不变,且在过去、现在、未来三时永恒存在的本体,显然是矛盾的,那种本体是不存在的。
   如此说来,中观学派是否就主张没有本体了呢?是否就没有提出与说一切有部相对立的本体论呢?不,中观学派继承了小乘佛教的法无实体思想,在批判说一切有部的本体论的同时,也阐发了独具特色的本体学说--性空说或实相说。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异译本《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法月译),在"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句之上还有一句"色性是空,空性是色"(《大正藏》第8卷,第849页上)的经文,提出了色性与空性相对举的两个概念。这里的色性是指物质现象的本性,空性即是空的本性。经文的意思是,物质现象的本性是空的,空的本性又落实到物质现象上,这和"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等句的意思是一致的。重要的是,该经提出了色性与空性尤其是空性的概念,而且还有"诸法空相"的说法,空性与空相在短短的经文里同时出现,显然这两个概念的意义是有区别的。空性作为空的本性,是否就是表示宇宙万物的真实本质、真实本性的概念呢?这是我们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龙树在《中论》中有这样十分重要的论断:
   "一切法性空寂灭相。"(《中论》卷第3,《大正藏》第30卷,第25页上)
   "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槃。"(同上书,第24页上)
   "自知不随他,寂灭无戏论,无异无分别,是则名实相。"(同上)从概念的运用上来看,这里的"性空"和"实相"是内容相同的两个概念,与《般若心经》的"空性"的意义相同。又从龙树对实相的描述"无生亦无灭"来看,与《般若心经》的"诸法空相不生不灭"的内容相同,也就是说,《中论》与《般若心经》不同,对"空性"与"空相"不加以区别。从内容上看,上述《中论》引文表明,一切事物的真实本相就是"性空寂灭相",展开来说,有三个密切相联的规定:一是"心行言语断","自知不随他,……无戏论"。"心",心识。"心行",心之所作,识的作用,指在心上生起思想与概念。"心行言语断",即"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大智度论》卷第2,《大正藏》第25卷,第71页下),意思是说一切事物的真相不是思虑与语言所能凑泊的,是没有言说分别的见解(戏论)的。也就是说,在龙树看来,一切事物的实相是超越思维和语言的,是为人们的思维和语言所捕捉、虚构以前的赤裸裸的本来的真实相状。二是"无生亦无灭","无异无分别"。无生无灭,即不生不灭,也即无异无分别。这是说,生、灭是人们主观想象的形式分别和语言概念,只对现象的经验世界具有相对的意义,而实际上并没有相对应的实在物和本质;就一切事物的实相而言,是无所谓生、灭的。这也就是通过否定生、灭这一类思想上的概念,以超越生灭的神秘直观去直接体悟一切事物的实相。三是寂灭。这是停息一切思虑、消除一切烦恼的静寂境地,也是佛的觉悟的境界,所以说寂灭如涅槃,寂灭即涅槃。从上述规定看来,龙树认为一切事物的真实本相,非是人们的思虑和语言所能认知、表述的事物的本性、本质;它是一种无生无灭,乃至无任何差异的绝对境界;这种事物本相、绝对境界就是最高的真实,也就是最高真理。直觉事物本性、体悟绝对境界、把握最高真理,也就是寂静的涅槃。
   由此可见,第一,中观学派所讲的诸法实相既是本体又是境界,也是真理。这种原来本相(本体)、绝对寂静(境界)、最高真实(真理)统一的学说即是中观学派本体论的重要特色,体现了中观学派宗教修持的要求。第二,本体、境界和真理三者统一的基础是空、空性。如上所述,在中观学派看来,诸法实相的真实状态、真实本性就是空、空性,也就是说,宇宙万物的本性是空,是空性。对于这样的本体不作生灭有无等主观的区别,而是通过直觉去体悟原本状态,进入寂静境地,即为境界。这种境界是以主体排除任何思虑,直觉事物本来空性为内涵的。龙树通过否定生灭等两极,以遮拨现象而显示性空,这是最高真实,这也就是真理。可见,空、空性是中观学派形而上学的理论基础,也是其修行成佛的理论基础。第三,中观学派所讲的本性并不是实体性的、本原性的实体,而是就万物无自性空的本质意义而言的本体。如此真实本质也是一种普遍的、必然的、不变的原则,是一种离思离言的真理。这种真理被认为是,只有在佛教的修持中才能体悟得到的。
   这里,或许有人会问:中观学派讲空、空性,以空、空性为最高真实,不是否定本体的存在吗?不是掏空了本体的内容,消解了本体论的无本体之学吗?
   实际上,中观学派视空、空性为离开人们思维和语言的直觉世界的真实本质,这就是排除思维、拒绝语言的人为区别,用以凸现世界本相、本性、本质的本体之学。中观学派所讲的空、空性是标示世界本质的哲学范畴,是有其特定内涵和丰富意蕴的,并不是通常讲的"无"。中观学派说的空、空性不是无本体,非本体,而是即本质,即本体。空、空性即是中观学派本体之学的核心思想。
   和说一切有部的本体观念不同,中观学派反对通过语言把本体实体化、本原化,反对视本体为实有现象的本原,把本体和现象分离和对立起来。认为说一切有部的本体说是不符合宇宙万物的真实本性的。中观学派把说一切有部的实有本体视为是空性的,在此基础上又把说一切有部的本体与现象的关系加以逆转,认为现象不是本体呈现的影子,只要除掉虚构实体化本体的障蔽,现象即是显露其本相的世界。中观学派否定本体与现象两重世界说,认为两重世界是用语言加以虚构的结果,强调只有一个世界,这就是离开思维和语言虚构的真实世界,也即空的世界。空是世界的真实,空就是世界的本体。中观学派在以空消解了实有的本体之后,又逻辑地确立了空的本体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