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大乘显教理论 >>

窥基《因明入正理论疏》研究

分享到:
【内容提要】唐代玄奘法师的弟子窥基的《因明入正理论疏》是集唐疏大成之作,被后世尊称为《因明大疏》、《大疏》。本文论述了该书之所以能成为汉传佛教逻辑权威著作的原因,并对其主要的理论贡献和失误作了钩玄提要。

【参考文献】
   [1][宋]赞宁.宋高僧传卷四[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窥基.大疏[M].南京.金陵刻经处.1896.
   [3]庄严疏[M].南京支那内学院,1934.
   [4]因明论疏瑞源记[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8.
   [5]因明大疏蠡测[M].


   唐代玄奘法师的弟子窥基(公元632—682年)的《因明入正理论疏》被后世尊称为《因明大疏》、《大疏》。窥基《大疏》是集唐疏大成之作。它代表了唐代因明(佛教逻辑)研究的最高成就,在慈恩宗内拥有最高权威。本疏是玄奘译场中人最晚写出的因明著作。玄奘去世之后,大约在乾封年(公元666年至667年)窥基才开始注疏,直到晚年尚未完稿,只解释到喻过“能立不成”处便掇笔,后来由其门人慧沼续完全书。随着法相宗的衰落,《大疏》也和其他因明古疏一样长期散佚。本土失传,约在元代兵燹之后。直到清末才从日本回归,由金陵刻经处出版流通,共八卷两册。
       一、唐代因明的最高成就
   1.独得因明薪传 当玄奘先后译出《入论》和《理门论》之际,少年窥基刚刚皈依玄奘。窥基能在唯识和因明方面后来居上,与他后来在译场中得天独厚的地位有关。窥基是玄奘亲自物色和培养起来的接班人。窥基随侍受业,堪称多闻第一,造疏计有百本,后来有百本疏主之称。其大多著述都是在玄奘亲自指导下完成,学风和文风都打上奘师的深刻烙印。《大疏》虽于奘师圆寂后才开始撰写,但随其所闻见于笔墨者,为诸疏所不及。
   窥基在唯识和因明两个方面都得到玄奘的特别栽培。翻译唯识论,本来由窥基等四人共同承担,窥基提出糅译十家建议后,玄奘量材授任,“独委于基”。正当玄奘讲译而由窥基编撰接近完成之际,新罗僧圆测抢先于西明寺开讲此论。“基闻之,惭居其后,不胜怅怏”,“奘勉之曰:‘测公虽造疏,未达因明。’遂为讲陈那之论。基大善三支,纵横立破,述义命章,前无与比。”[1—p64]
   玄奘译讲大小因明二论,圆测是听讲过的,他也曾撰写《理门论疏》,奘师却说他“未达因明”。在这样的背景下玄奘单独为窥基讲陈那因明理论,就更有针对性,至少要纠正圆测等诸大德的误解,并讲解以前在译讲中没有充分展开的内容。例如,关于三种比量的理论,这是玄奘本人对发展印度因明理论所作的最主要的贡献,后来就主要为基疏所阐发。
   2.借鉴古疏,超越古疏 玄奘尽管单独为窥基讲解因明,但因其年事已高,译事又特别繁忙,他不可能为窥基作详尽讲解。因此,窥基在撰写疏文之时,不可避免地要利用古疏作借鉴。
   《大疏》学习和继承了古疏,又批评、发展了古疏,因而高于古疏。单与文轨《庄严疏》作个比较,南京支那内学院对勘二疏,所同者有80余处,轨疏为基疏所破者有8处。关于能立古今同异、宗依、宗体、四悉檀、极成、同品、异品、表诠、遮诠、有体、无体、全分、一分,三种比量、唯识比量等,古疏都有所论述,但做出具体详尽的解释,则唯有基疏。关于八义同异、简别、宗因喻间有体无体之关系、三十三过与自他共等,现存古疏均未涉及,而为《大疏》独具并详加发挥。
   3.提纲挈领,阐发幽微 窥基百部论疏的共同特点是善于提纲挈领和阐发幽微,《大疏》也不例外,正如疏中所说,“示纪纲之旨,陈幽隐之宗”。[2—卷一页二左] 窥基在短短的序言部分,论述了因明的源流,世亲的成就和不足,陈那革新因明,商羯罗主的贡献和玄奘的继承与弘扬。文字简约,立论精当。在释本文初颂中,先对八义作了简明扼要的定义,然后分三门来辨此八义,一明古今同异,二辨八义同异,三释体相同异(即后文释长行)。尽管对初习者来说,要理解疏中的有些内容如辨八义同异,确实会摸不着头脑,不知其所云,但是辨八义同异是汉传因明对印度因明的重要的发展,是汉传因明最有特色的理论。
   基疏内容几乎涉及除十四过类外所有的理论问题,阐发富赡,为诸疏之冠。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如同品、异品、因同品、因异品、三十三过与自他共等,基疏作了深入细致的开掘。例如,解释同品分为七义,解释异品分为六义。尽管有些解释作了错误发挥,但这样全面论述同、异品各方面意义,于此仅见,确实称得上“陈幽隐之宗”。
   4.《理门》奥旨,详加抉择 对印度新因明代表著作陈那的《理门论》的奥旨详加抉择,是基疏的又一显著特点。《入论》是《理门论》的入门阶梯,是弘扬陈那新因明的佳作。商羯罗主在整理老师成说的同时,也对《理门》学说作了一定的修正。例如,突出了一些内容,如宗依极成,即“极成有法”,“极成能别”,还增加了宗后四过等;也减少了一些内容,如因法必须共许极成,同品有非有等也须共许极成,等等。基疏指出,《理门》“不说所别能别极成及差别性,此论(小论)独言”;还指出,“理门云:‘此中宗法,唯取立论及敌论者决定同许……故知因喻必须极成,但此论略’”[2—卷二页九右]。二论的侧重点不同,大论重原理,小论重论式。小论把大论中隐而不显的观点明确用语言显示出来,又把大论中阐发的某些道理隐而略去。总之,《大疏》将二论加以对照,有助于对因明理论的理解。
   又如,陈那在答难中指出新因明三支作法避免了古因明无穷类比和处处类比(如把声与瓶处处类比)的缺陷,这是新古因明的重大区别。小论避而不谈,基疏引述大论并详加解释,这对正确理解陈那新因明之利与古因明之弊显得十分必要。
   基疏作为未成之作,其中缺陷,无容讳言。尽管瑕瑜互见,到底瑕不掩瑜。《大疏》精审,阐发富赡,为诸疏之冠。因此,基疏问世之后,其余古疏相形见绌,大多零落失传。在慈恩宗内,《大疏》的权威地位前无与比。窥基之后,一传慧沼、二传智周的因明著作均以对基疏再注疏的方式进行弘传。中唐以后因明传至日本。日籍因明著作也主要是围绕基疏进行再注疏。《大疏》成为后人研习因明之阶梯和捷径。
       二、《大疏》理论成就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