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大乘显教理论 >>

《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现代化(下)(4)

分享到:

  政府自从来台之后,一直努力于将国家建设成民主自由的形象,况且民主自由乃是二十世纪不可遏止的世界潮流,我们宗教界也应该配合国家,以及世界这种走上自由开放之途的时代需要,站在宗教的岗位上,献出我们的力量,以佛教的慈悲平等,来消除极权国家的残暴阶级;以佛教重视精神、唯心的思想,来对治共产世界无神、唯物的谬论。

 (二)提高生活品质的内涵

  台湾目前的经济生活已经相当的进步,物质享受也非常高,但是我们的道德并没有跟着进步,生活内涵也不曾因此而提高。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衣冠楚楚的人,随地吐痰便尿;上下舟车,争先恐后,不守公共秩序;缺乏道德心,破坏公物。不久前,政府开放观光,无论在飞机上、旅馆中,大声吵闹、到处走动的,一定是来自台湾的观光客。我们不能以一个暴发户为满足,我们更要提高生活的内涵,把社会建设成礼貌守法、充满爱心的理想境地,而宗教正是担负这种提升社会道德品质的最佳角色。

  我常觉得政府有时表扬寺庙的根据,实在有待商榷。那间道观捐出了几十万、几百万,政府就颁给奖牌;那间寺庙兴办养老院、医院、赈灾济贫,政府就发给奖状。一些末流者,就以平日取诸于信众的钱,捐给政府二百万、三百万,得到政府的奖励,然后再以奖牌奖状为号召:我们是受到政府表扬的慈善团体,以取信于老百姓,而获得更大的利益。使原本负有净化人心、敦风懿俗使命的宗教,成为慈善机构。这种作法,使宗教失去存在的意义,无异加速宗教走上没落、乃至灭亡的悲运!

  佛教是宗教,慈善固然也是佛教事业的一环,但是我们所要从事的是佛法无上妙谛的宣扬,借此以收到人心根本的净化之效,而不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工作而已!翻开报纸,今日社会抢劫案件之多,已经到了悚目惊心的地步。世面上膺品假药,到处充斥,一片虚伪的风气,到处是欺骗陷阱,随时随地必须提防。我们认为针对这种时弊,遵守佛教的五戒,是培养大众守法的最佳良药。如果人人能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喝酒,就不会伤害别人的生命,侵犯别人的财产乃至名誉,使我们的社会呈现一片祥和。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树立因果的观念,就不敢作奸犯科,我们的社会将充满爱心。有人也许会以为二十世纪的科学时代了,还迷信因果。二十世纪的时代,为何就不相信因果?其实因果非常合乎科学精神,如是因,必得如是果,那一件事能违背因果的原理?犯了罪业,虽然一时逃了国法,但是终究逃不了因果。前不久雾峰地政事务所的主任,犯了变更地籍的罪,判了死刑。更换了一位新的主任,才上任不久又重蹈故辙,判了死刑。社会上犯罪已经到了前仆后继的阶段,为什么会如此呢?主要是没有因果观念,以为自己能侥幸逃过,不会受罚。其实善恶因果终有报应的一天,只是来速来迟而已。因果的观念,告诉我们自己的行为自己负责,世间上绝对没有侥幸的事,前途的好坏,决定于我们自己是否努力。这种因果观念,是上进的一股动力,可以丰富我们生活的内涵;今后我们要做的事,是如何将佛法导入社会之中,将现今的社会生活,由追求声色犬马的物质享受,提升至追求心灵宁静的精神层次;将社会导向健康富足之道!

 (三)建设心理健康的道德

  政府提倡十大建设,心理建设是十大建设以外更重要的建设,在九全大会中曾经提出纲要,可见其重要性。今日的社会,富有的穷人很多,物质上虽然很富裕,但是精神上都很贫困。我们常常自满说:中华民族渊远流长,是个优秀的民族,但是一般人的心理又如何呢?看到别人富有了,就怀疑地说:“那个家伙,不晓得从那里弄来那许多钱,大概是偷窃的。”看到有人升官,就酸溜溜地说:“哼!那个人就会奉承阿谀,终于攀上了骥尾。”别人有任何好处都不欢喜,没有与人为善的随喜心,没有众生与我一体的胸襟。

  中国社会流行一句话说:“同行是冤家”。我们在佛光山上全心全力推动佛教现代化的工作,而阻碍佛教进步的,不是基督教、天主教,却是佛教人士。佛教里有一种可怜的现象,看到会讲经说法的法师,有一些佛教人士就批评说此人不会做事,只是靠一张嘴说说而已;看到兴办佛教事业的,又说此人只会做事,不懂修行;看到注重修行的,却又说此人只知盲修瞎练,不能着书说玄,总之佛教一无是处,大家一起同归于尽最好。我们应该以佛法的正确信仰,来匡正这种不良的风气,增进大众的心理建设,看到别人事业辉煌腾达时,要随喜赞歎,彷佛自己感同身受一般地光彩欣喜!

  有些人到佛光山来参观,看到佛光山的各种建筑,就对我说:“你们为什么把佛光山盖得如此宽大呢?”难道把佛光山盖成马不旋踵的茅蓬才好吗?台湾的面积虽然很少,但是我们要把台湾建设成经济大国、文化大国、道德大国;我们建设佛光山,也是抱持这种予人方便、给人欢喜的心,希望佛教对社会有些微的贡献。今后我们对于别人的事业发展,也要抱着希望对方愈顺利愈欢喜的心,只求国家社会、佛教众生有成就,而不计较个人的享乐。我们以感恩心、慈悲心、知足心、惭愧心,来对待世间的一切,以众乐为己乐,培养荣耀归于大众,成功不必在我的器宇,以创造快乐的人生!

 (四)创造安和乐利的社会

  所谓安和乐利的社会,不仅仅指从事十大建设,开辟了高速公路、大炼钢厂而已;也不是拥有了电视、电冰箱就快乐无忧。有时物质愈充裕,心灵的空虚愈深;经济文明的过度发展,也会带来弊病。我们除了让众生生活所需不虞匮乏之外,更要让众生从佛法中,获得更大的富足。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安和乐利的社会呢?这需要从人际关系的调和去完成,在人际之间,如何才能取得和谐呢?彼此要相互尊重,不可以轻蔑他人,谚云:“愚者亦有一得。”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不能因为对方出身微贱,而就轻视他的存在,有时候无用乃真正的大用。譬如有名的六根会议的譬喻,眉毛虽然没有视听的功能,但是缺少了眉毛,就失去了所以成为人的整体谐和感,因此眉毛的无用,乃是使人之所以为人的整体大用。佛教主张不轻易蔑视任何的众生,那怕是一只小象,将来也会成为大象,一个能够尊重的社会,才是有道德的社会。

  创造安和乐利的社会,除了彼此要互相尊重外,社会上的大家要分工合作,社会的有机体才能活动起来。好比眼耳鼻舌身等器官,各掌所司,将自己的功能完全发挥之后,人身整体才能运作自如。社会的进步,需要靠每一份子捐弃私见,合作无间才能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