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法,佛教在当时已成为印度国教,政府拨款建寺院,支给僧侣薪俸,全国各地立石柱,镌条文以颁行正法。据说阿育王曾亲自朝拜佛陀降生地蓝毘尼园、初转法车仑的鹿野苑,涅盘的双树林。这时印度全国有佛教寺院八万四千余所,分别供养佛陀舍利。
阿育王进一步把佛教传播到外国去,他派遣传教师到各地弘法,东到缅甸、柬埔寨,西到大夏、叙利亚、埃及、马其顿,南到锡兰[2],北到中亚细亚。从此,佛教从印度本土弘扬至世界各地,阿育王功不可灭。
阿育王死后,后继无力,到公元前一八四年孔雀王朝被巽伽朝(Sunga)所灭,婆罗门教再度复兴,印度佛教衰落,佛教徒多遁走大月氏。大月氏原居中国甘肃西北的突厥族(Turks)。于公元前二世纪被匈奴所驱逐,跑到中亚,其民族分为五大支,以贵霜一系最强,因此波期及印度人对大月氏帝国称为贵霜,亦即后来坐大印度西北部的贵霜王朝。贵霜王朝信仰佛教,在中亚此区正是印度、波斯、罗马的文化经济交通要冲,工商业鼎盛一时,为后来佛教北传的走廊。中国就是从西域的大月氏传来佛教。
中国自从后汉时代已有佛教传来,历经魏晋南北朝的传播,到隋唐时代佛教已成为中国化的宗教了,亦变成大乘佛教的主流。佛典译成中文可说应有尽有。今天佛教经典得以保留,中文所谓三藏十二部浩如瀚海,超越了印度本土的文字数量。以最富有原始佛教经典的阿含经为例,依据大正藏版本[3]第一、二册所收集的经文译者看来,
p. 208
长阿含经(二十二卷),后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4]。中阿含经(六十卷),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5]。杂阿含经(五十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6]。增壹阿含经(五十一卷),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
三、农业
印度的农业发展为时很早,所以在释尊说法时,常用耕作来比喻修行工夫,从阿含经中可得到不少谈及农耕的数据,佛教可说是农业社会的宗教﹔兹分述于下:
1. 农具
北印度约在公元前十世纪已懂得使用铁了,阿含经中谈及犁、锄、……等农具。因铁器较利于深耕,同时用牛力犁田,效果比人力高。以犁耕为例资料很多,如杂阿含经,卷第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萨罗人间游行,至一那罗聚落,住一那罗林中。尔时世尊,着衣持钵,入一陀罗聚落乞食,而作是念,今日大早,今且可过耕田婆罗豆婆遮婆罗门作饮食处。尔时耕田婆罗豆婆遮婆罗门,五百具犁耕田,为作饮食,时耕田婆罗豆婆遮婆罗门,遥见世尊白言,瞿昙,我今耕田下种,以供饮食,沙门瞿昙,亦应耕田下种,以供饮食。佛告婆罗门,我亦耕田下种,以供饮食。婆罗门白佛,我都不见沙门瞿昙若犁若轭若鞅若縻若馋若鞭,而今瞿昙说言,我亦耕田下种,以供饮食,尔时耕田婆罗豆婆遮婆罗门,即说偈言:自说耕田者,而不见其耕,为我说耕田,令我知耕法。尔时世尊,说偈答言:信心为种子,苦行为时雨,智慧为时轭,惭愧心为辕,正念自守护,是则善御者,包藏身口业,知食处内藏,真实为真乘,乐住为懈息,精进为废荒,安隐而速进,直往不转还,得到无忧处,如是耕田者,逮得甘露果,如是耕田者,不还受诸有」。
p. 209
[7]
又,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三:
「吾以信为种,诸善为良田,精进为调牛,智慧为辕辐,惭愧为犁具,念为御耕者,身口意调顺,持戒为鞅子,耕去烦恼秽,甘雨随时降」。[8]
2. 谷种
在中阿含经卷十三: 「五谷不热人民荒俭」[9]提到五谷一词,但并无指出那五种。不过从这四阿含中,粳米一词出现很多,指出「糠饭麻羹姜菜」之类的句子亦不少。大体有稻、麦、粟、麻、豆之类。因地区不同,作物受自然环境所影响,谷种亦不会相同。
如:中阿含经卷第二十:
「谓稻粟种,大麦小麦、大小麻豆、菘菁芥子」[10]。
又,阿含经卷第十二:
「若有豌豆稻麦大小麻豆豍豆芥子」[11]。
3. 灌溉与施肥
在阿含经中,通常把灌溉与施肥同时并举。灌溉使用器具如何,并没有提及。至于施肥,提到的都是一个「粪」字,用动物粪便当肥料很普遍。用牛粪晒干当柴烧,此一习惯尚保持至今。如:梵志頞波罗延问种尊经: 「随时水治,以粪投中以水溉之」[12]。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六:
「犹如良地有婆罗林,彼中有守娑罗林人明健不懈,诸娑罗根以时锄掘平高填下,粪沃溉灌不失其时,若其边有秽恶草生,
p. 210
尽拔弃之」[13]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牟梨破群那经说:
「诸比丘因此生念向法次法。犹如良地有娑罗树林。彼治林者,聪明黠慧而不懈怠。彼随时治婆罗树根,数数锄粪以水溉灌,高者掘下,下者填满。若边生恶草薅除弃之。若并生曲戾恶不直者拔根着外。若枝生横曲则落治之。若近边新生调直好者便随时治,数数锄粪以水溉灌,如是彼良地娑罗树林转转茂盛。」[14]
4. 耕作方式
释尊常常提醒修行人,如何去烦恼证菩提,犹如农夫种田但问耕耘。故从阿含经中得知当时的耕作方式。如何选择土地,最好当从最肥沃的土地种起,需要时再找其次尚可用的土地,最后不得已才找贫脊地。种田要随时去除秽草,好让作物生长。同时要选好的种子,注意时令,才不致于白费心力。其资料如下: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二:
「譬如有三种田:有一种田沃壤肥泽。第二田中。第三田塉薄。……彼田主先于何田耕治下种……于最沃壤肥泽者先耕下种。……复于何田次耕下种,……当于中田次耕下种。……复于何田次耕下种,……当于最下塉薄之田次耕下种。」[15]。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八:
「犹如稻田及麦田中,有秽生者必壤彼田」[16]。
瞻婆比丘经:
「成就稻田麦田,若中有恶草生,彼草根如麦根,枝节叶实亦如是,未成其子当弃之」[17]。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
p. 211
「犹如田家农夫修治田业,除去秽草便能成就谷食,比丘常当除弃五盛阴病求入无畏泥洹城中」[18]。
佛说阿耨风经:
「犹若阿难有种子不坏不破不腐不割,不为风所中伤,安隐在器中,彼田居士,极平治耕犁田田已,下子着中,天随时雨润」[19]。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五:
「犹如春后月,以种田故,放牧地则不广,牧牛儿放牛野泽牛入他田,牧牛儿即执杖往遮,所以者何,牧牛儿知因此故必当有骂有打有缚有过失也。」[20]
5. 畜牧
畜牧是农业社会重要的动力来源,如牛能耕田,马能拉车。同时畜牧亦是财富之一种表示。奶酪又是一种食品。此时畜牧,在阿含经出现的有:牛、羊、马、象、驴、驼等已不少。至于家禽鸡鸭鸟类,家兽犬猪等,乃至鱼猎采蜜等等甚多,仅将重要者枚举一二如下: